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血糖、血脂和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
2018-07-12杜剑
杜 剑
(陕西省陇县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陕西 陇县, 721200)
糖尿病心肌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心脏内科疾病,不依赖于心肌缺血,具有发病率高、发病机制复杂等特点[1]。其发病机制可能涉及代谢紊乱、心肌纤维化、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和干细胞等多种因素。研究[2-3]发现,心脏舒张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心肌病的主要症状表现。患者一旦发病,通常会出现左心室肥大及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等情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与安全。阿托伐他汀属于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糖尿病患者除血糖升高外,大部分都存在血脂代谢紊乱,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的主要病理机制是脂毒性和糖毒性,血糖升高和血脂异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糖尿病患者通过降低血糖可以有效控制血脂异常,积极降脂治疗又可以使血糖得到明显改善。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以及糖脂代谢水平[4]。阿托伐他汀的剂量选择在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关乎临床用药安全。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并发心肌病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血糖、血脂代谢以及对于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本院就诊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68例,依据随机数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 年龄40~59岁,平均年龄(46.7±5.0)岁,体质量指数(BMI) 21~34 kg/m2, 平均(26.17±4.07) kg/m2, 给予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 试验组男20例,女14例; 年龄40~59岁,平均年龄(46.6±5.2)岁, BMI 22~35 kg/m2, 平均(25.28±3.79) kg/m2, 给予加倍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5]: ① 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 低密度脂蛋白(LDL)>2.5 mol/L, 其中糖尿病患者的定义依据2010年美国糖尿病协会发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② 高胆固醇血症依据ESC/EAS血脂诊断标准; ③ 患者年龄35~70岁; ④ 符合糖尿病心肌病诊断标准; ⑤ 经超声心动图诊断出现早期心脏舒张功能不全; ⑥ 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充分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6-7]: ① 对阿托伐他汀药物出现过敏反应; ② 超声心动诊断显示假性正常化心脏收缩功能不全; ③ 合并伴有活动性肝病; ④ 血清转氨酶水平严重超标; ⑤ 处于哺乳期或者孕期的女性患者。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钙拮抗剂、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以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常规剂量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治疗, 20 mg/次, 1次/d, 4周为1个疗程; 试验组给予口服加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8)治疗, 40 mg/次, 1次/d, 4周为1个疗程。定期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指标以及早、晚期心脏二尖瓣运动速度情况,同时监测患者的血糖及血脂代谢的变化。
1.3 评价指标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心脏舒张功能,血糖、血脂代谢变化以及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比例: ① 心脏舒张功能[8]: 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射血分数(LVEF); ② 血糖[9]: 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 ③ 血脂[10]: 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④ 不良心脏事件主要包括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梗死以及心绞痛等。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心脏舒张功能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血糖水平比较
治疗前, 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的血糖指标水平均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2组心脏舒张功能指标的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2组血脂指标比较
治疗前, 2组血脂(TC、TG、HDL-C及LDL-C)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血脂指标均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不良心脏事件比较
2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糖尿病心肌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属于原发性心脏内科疾病,且发病不依赖患者心肌缺血以及高血压等症状[11]。糖尿病心肌病的致病机制复杂,主要是由长期持续性的高血糖状态引起人体的心肌结构以及功能发生病变,但是在病变的同时并不会伴有显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高血压症状[12]。实验研究发现,由人体蛋白质及其残留物发生非酶化作用反应后所生成的糖基化终末产物会慢慢导致糖尿病心肌纤维化病变,而这正是导致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的重要原因。高血糖、高血脂以及不良心脏事件是临床治疗糖尿病心肌病必须要关注的3个方面,这是因为血糖、血脂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同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13-14], 主要有: ① 高血糖[15]。高血糖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持续性的高血糖状态既可损伤人体心肌细胞,也会损伤成纤维细胞。研究发现,高血糖状态会直接激活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增加糖基化物质的生成,并且同时会抑制分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进而加重心肌损伤。② 高血脂[16]。高脂血症同样也是导致糖尿病心肌病的关键要素。这是因为高脂血会导致体内脂肪酸损伤心肌细胞,一旦超过脂肪酸的氧化承受能力,就会产生脂毒性,诱发心肌病。③ 心肌损伤[17]。心肌损伤可开放体内钾离子通道,降低动作电位时间的以及钙通道开放时间,最终损害患者心肌收缩功能。
表3 2组治疗前后血脂指标的比较 mmol/L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4 2组患者主要心脏不良时间发生率比较[n(%)]
目前临床中主要是通过阿托伐他汀治疗糖尿病心肌病,临床疗效令人满意。阿托伐他汀属于 HMG-CoA还原酶,一旦进入人体,可显著降低体内甲羟戊酸的生成,减缓胆固醇物质的生成速度,从而降低血脂指标[18]。与此同时,阿托伐他汀还可影响体内细胞分子之间黏附因子以及炎性因子表达,进而有效起到缓解炎症反应,提高心肌功能的治疗目的。研究结果[19-20]显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对抗患者的血管负担,纠正代谢系统的异常状态,缓解血管内皮炎症情况,进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室肥厚,恢复心脏舒张功能。另外,阿托伐他汀还能够有效预防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更加安全可靠。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 2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显著改善,且试验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加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从而达到稳定血管、恢复心功能的治疗目的。治疗前, 2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指标水平均改善,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说明加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糖、血脂指标水平,显著提高患者康复质量; 试验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加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并不会影响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中应用加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脏舒张功能,缓解持续性的高血糖、高血脂状态,预防并减少心力衰竭、心绞痛等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