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卵日男方精子形态及前向运动精子比例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2018-07-12余秋锋温丽萍
余秋锋,温丽萍
(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生殖医学中心 512026)
伴随人类生活节奏,饮食习惯及生存环境的变化,不孕不育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数据统计发现,男性不育患者人数越来越多,在不孕不育夫妇中,男性因素约为40%[1]。精子形态和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是评价男性生育能力的两个重要指标。有研究提示仅通过精子形态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助孕结局有一定局限性[2]。本研究联合精子形态及前向运动精子(PR)比例探讨其对IVF-ET助孕结局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中心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新鲜移植周期行IVF助孕的407对夫妇作为研究对象,以取卵日男方精液处理前情况作为分组标准,以相应组别的助孕结局为研究目标。入组标准:女方年龄<38岁,采用长效长方案促排;不孕因素为盆腔及输卵管因素;基础促卵泡生长激素(FSH)<12.0 mIU/mL;体质量指数(BMI):18.5~24.9 kg/m2;获卵数6~24个;决定日内膜厚度≥6.0 mm。排除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积水及疤痕憩室等影响胚胎着床的因素。
1.2方法
1.2.1精液分析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精液质量分析(第5版)》[3]标准进行精液分析,禁欲2~7 d,于取卵当天采集精液,2 h内行精液常规分析(仪器为西班牙SCA全自动精液质量分析仪,型号为CX41RF),为保证分析结果,每例精液取样2次分别测定,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并于精液分析的同时使用拉薄技术制备2份精液涂片。精子形态分析采用Diff-Quik 快速染色(试剂盒为深圳华康医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1 000倍油镜下分析2组精液涂片,每张涂片计数精子总数不低于200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形态结果。
1.2.2资料分组根据测得的PR比例及计数的正常精子形态(NSM)百分比,将标本分为弱畸精组(PR<32%且NSM<4%)、弱精组(PR<32%且NSM≥4%)、畸精组(PR≥32%且NSM<4%)、正常组(PR≥32%且NSM≥4%)。
1.2.3促排方案长效长方案:从黄体中期开始给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降调节,月经来潮后根据降调节水平开始促性腺激素(Gn)丽申宝(丽珠,珠海)或果纳芬(默克-雪兰诺,瑞士)促排卵,结合超声观察和血清激素监测卵泡发育情况并调整Gn用量。当至少有一个卵泡平均径线达到18 mm,或至少两个卵泡径线达到17 mm时,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5 000~10 000 U诱发卵子成熟。HCG注射后36~38 h行阴道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
1.2.4胚胎评分参照以前本中心裂期评分标准[4],并结合目前实际作修改:其中7~9个细胞,一、二级胚胎为优质胚胎;4个细胞以上,一、二、三级胚胎为可用胚胎。移植当天选取2~3枚最优胚胎移植,其余结合患者意愿选择性冷冻或部分冷冻后养囊胚。
1.2.5观察指标及计算方法正常受精率(第1天双原核数/获卵数×100%),卵裂率(第3天卵裂胚胎数/获卵数×100%),优质胚胎率(第3天优质胚胎数/正常受精卵裂胚胎数×100%),可用胚胎率(第3天可利用胚胎数/卵裂胚胎数×100%),临床妊娠率(临床妊娠周期/移植周期×100%),胚胎种植率(着床胚胎数/移植胚胎数×100%)。
2 结 果
2.1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所有407例标本分为4组:弱畸精组36例,弱精组35例,畸精组121例,正常组215例。4组患者的女方年龄、内膜厚度、获卵数、移植胚胎数及BM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女方一般临床资料比较
表2 各组患者IVF-ET结局比较[n/n(%)]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与弱精组比较,#P<0.05
2.2各组患者IVF-ET结局比较弱畸精组与弱精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畸精组与畸精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弱精组与畸精组比较,优质胚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且正常组分别与弱畸精组的胚胎种植率、弱精组的优质胚胎率、畸精组的可用胚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精液常规分析是评估男性生育能力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临床应用非常广泛[5]。其中精子畸形率直接影响精子的功能,是使常规IVF受精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精子的前向运动与受孕也存在密切关联。王毅文[6]和曹珂[7]的研究均提示精子形态和活力分析是男性不育诊断的有效参考指标。但两者设计方案均为不育男性和已生育男性比较。
本研究直接观察试管婴儿周期男性患者取卵当天NSM比例及PR比例对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同是弱精条件下,NSM比例小于4%(弱畸精组)或大于4%(弱精组)并不影响IVF-ET妊娠结局(P>0.05);但同是畸精条件下,PR比例正常的患者(畸精组)其正常受精率明显高于PR比例不正常(弱畸精组)的患者(P<0.05);而弱精组与畸精组比较,优质胚胎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示似乎精子形态正常与否会影响优质胚胎的形成比例,但正常组优质胚胎率却明显低于弱精组(P<0.05),结合这两种情况分析可能是由于弱精组例数太少造成的,形态正常与否是否影响优质胚胎形成尚需要更大数据的对比研究;正常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正常组与弱畸精组胚胎种植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其他两组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正常组仍有增高趋势,说明精子形态及PR比例两者正常与否直接影响配子能否正常受精及卵裂,NSM及PR比例降低将显著降低胚胎种植潜能。罗开玲等[8]及史轶超等[9]的研究结果显示,NSM与IVF-ET的受精率呈正相关;GHIRELLI-FILHO等[10]的研究则提示精子形态对IVF-ET结局无影响。上述研究结果均与本研究有所差别,本研究中PR比例正常的前提下精子形态与受精率等呈正相关,而在弱精子的情况下两者并无差别,说明单纯讨论精子形态对受精的影响存在片面性。
综上所述,联合精子形态与PR比例能更好预测IVF-ET妊娠结局,而单纯分析NSM比例存在一定片面性。当然这一结论需要更大样本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