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财源的开发与扶持
2018-07-12牛国军
牛国军
一、我国县域经济财源的现状分析
(一)财源总量小
我国很多县域经济财源都具有总量基数较小的特点,这与很多县级地方经济发展结构单一有很大的关系。我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结构已经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的转变,并且在最近几年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再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农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已经由最初的经济支撑转变为如今的经济辅助。但是在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些县城,农业仍然是推动其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由于我国的传统农业基本属于“靠天吃饭”的行业,由于我国农业的生产模式属于小规模非机械化生产,所以总的生产量并不会很高,即对于收成好的年份而言,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也是显而易见,所以以农业发展为主的经济结构必然会导致这些县级财政收入总量小。除此之外,有些县级地区的经济发展没有以农业为主,而是以轻工业、重工业或服务业为主,但其财政收入总量仍然偏低。这是由于不论是以农业、轻工业、重工业还是服务业为主,由于经济结构单一,都会不可避免地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即当某一行业经济不景气时,处于该行业或与该行业有关的所有企业都会受到影响,使这些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所以我国县级地区财源总量小与我国县级地区经济结构过于单一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两者之间形成因果联系。
(二)财源结构不合理
财源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县域经济财源的又一现状。我国很多县级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结构比较单一等原因,使得政府财源结构极不合理,这种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经济发展结构的单一性造成政府财源结构单一,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对地方主力经济的依赖性过强,一旦地方主流经济遭受重创,则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就会锐减,例如我国北方某一县级地区以钢铁工业为主,在我国进入经济“新时期”后,国家大力提倡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注重环境的保护,这使得钢铁行业面临产业升级与生产模式转变,再加上近几年我国钢铁市场一直处于“供大于需”的买方市场,这些都使得整个钢铁行业的经济效益是江河日下,从而造成此县级地区的政府财政收入也日渐微薄,很多时候政府财政都处于赤字状态。这说明经济结构过于单一会使政府财政收入来源单一,对当地支撑性产业的依赖性过强,从而增加当地政府财政收入的风险性。
二是政府财政收入结构中,各类财政收入的比例不合理,理论上,政府的财政收入应主要依赖于税收,尤其是当地企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应是政府财政收入的最主要来源,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很多县级地区,其企业入驻量极少,主要依靠发展第三产业,如餐饮行业、旅游业等,还有些县级地区以农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如我国西部一些小县城。不论是餐饮等第三产业,还是农业,它们的发展规模都比较小,注入的资本都比较少,所以在没有大型工业支撑的情况下,其经济效益都不会很高,利润都比较微薄。因为对于第三产业而言,更多注重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其与人们的收入水平成正比,只有当人们的收入在满足最基本的吃住等基本需求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下,才会寻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此时第三产业才会有市场。因此,如果某一地区只有第三产业的发展,则当地人民就必然会面临就业难的问题,此时很多人就会选择到经济更发达的地区就业,造成当地人员流失,第三产业的市场需求缩小。所以对于一个仅有第三产业存在的地区而言,其经济发展水平不会很高。由于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政府不可能通过纳税人纳税获得较多的财政收入,此时这些县级地区的政府就会将目光投向其他领域,据调查我国某些县级地区政府罚没收入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0%,这体现了我国县级地区政府财政收入存在各类收入占比不合理的情况。
(三)财源增长后劲不足
现阶段我国县级地区财源还存在着财源增长后劲不足的情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论何种生产要素都是追逐资本,即资本流向的地方就是生产要素流向的地方。这造成了我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对于我国县级地区而言,其在公共设施提供等很多方面都会弱于更大一级的市等行政区域,因此使更多的资本都流向了比其更高的行政区域,随着资本的流出,紧接着就是人才的流失,我国很多县级区域都面临着本地大量高级知识分子流向北上广或沿海东部地区的境况。众所周知人才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如果一个地区的发展,缺少相应人才的支持,则这个地区的经济就只会停滞不前,缺少发展活力,后劲不足。因此我国现阶段很多县级地区,也都面临着经济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而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就直接会造成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后劲不足。
二、针对开发我国县级经济财源的建议
(一)培育支柱产业,壮大财源主体
由前文分析可知,我国县级地区财政收入具有财源总量较小的特征,之所以会出现财源总量较小的情况,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县级地区大部分都具有单一的经济发展结构,这类经济发展结构极易造成财政收入总量较小的情况,但这并非说明县级地区发展自身的支柱性产业是错误之举,相反我国县级地区应该大力发展与培育支柱性产业,夯实财源主体,但是应该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多种类型的产业,改变以往单一经济发展结构的现状,不断壮大自身的财源基础。
(二)充分利用和发挥本地资源,发展特色经济
我国各县级地区,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人文等资源,逐步发展起具有当地特点的特色经济,将其作为当地支柱性产业的后盾与“替补人员”,当其支柱性产业受到外部经济环境的影响而逐渐衰落之际,可以通过自身特色经济的发展,弥补支柱性产业带来的财政收入的减少,使当地的财政收入实现稳定增长,尤其是具有浓厚当地色彩的特色经济获得较多外来人员的肯定时,还可以实现当地财政收入的双支撑,巩固财源基础。
(三)健全人才引入机制,激发财源增长活力
我国很多县级地区都面临着由于人才缺乏而导致的财源增长后劲不足的情况。针对这一点,就需要各地县政府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才引入机制,提高各类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为其提供更好的就业环境,帮助其解决亲属居住问题,使其能够更安心的工作。通过引入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型人才,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解决财政收入增长后劲不足的问题。
三、总结
目前我国各地县级财源现状并不十分乐观,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需要各地县级政府等加强经济改革,制定有效有针对性的经济改革措施,在巩固其财源基础的前提下,不断扩大财政收入的来源,最终使我国各地县级经济财源都能实现稳定增长。
[1]马乐亮.加强县域财源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J].农业经济,2017(16).
[2]刘春兰.加快培植地方财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J].经济管理,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