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与防范对策分析

2018-07-12孙小瞻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1期
关键词:财务预算行政事业单位

孙小瞻

行政事业单位运行中的财务风险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有效、保证单位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确保自身高效运行的手段,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如若未能对财务风险加以识别并把控,未及时防范,将会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威胁。因此,笔者主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方法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探究,而后提出了自身的相关见解,以下为详述。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表现

(一)会计日常核算工作环节的风险

1.支出票据审核不严,造成票据资料失真。行政事业单位一些部门或个人在经费使用的过程中可能会通过虚开、多开发票。而单位负责人或财务领导、财务人员在票据审核过程中又把关不严使得资金损失,个别人违法犯罪。2.资金管理不规范,大额现金支付现象严重造成资金账外流失。3.非税收入、上缴财政专户资金管理不严,比如滞留房租收入未及时上缴财政专户,非税收入未及时纳入财政专户等。4.固定资产管理不健全,核算不规范、人员配备不合理、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无人问津。5.会计科目设置不正确,核算不规范,或会计核算失真,出现假账、错账等舞弊行为。

(二)财务预算和决算环节的风险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工作相对于决算工作更为重要。预算是决算的前提,只有合理编制财务预算,加强预算执行,才能更好的完成决算工作,保证决算数据真实准确。现实工作中,有些单位预算编制不合实际,实际执行又不合乎预算,预算执行和编制大相径庭。在财务决算环节,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人员、项目主持人或单位负责人为了完成任务或提高业绩,更多的选择弄虚作假,使得预算脱离实际,无法保证资金安全。

(三)管理制度和人力资源风险因素

管理机制的风险通常指的是一些单位对于规章制度或是操作规程的建议缺乏重视程度,或仅仅关注构建规章制度,却忽视了制度的落实力度,这就会相应的埋下许多潜在的风险和隐患。人力资源方面的风险因素,一般指的是员工素质方面的不足,致使整体的财务或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难以满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发展需要,最终引发各类的经济案件或是会计事故等等。

(四)体制和政策层面的风险

体制层面的风险一般指的是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单位的会计管理过程中,所应用的仍旧是传统的“大统一”式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方式与当下的社会市场经济变化趋势相违背,最终会使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着各类的风险和问题。政策方面的风险因素指的是现阶段我国传统的会计政策方针已经难以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仍旧具有一定的差距,会一定程度的增加和累积风险,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提高。

由上可知,引发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因素较多,此时,行政事业单位若想促使自身在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防范舞弊、预防腐败,合理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就应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二、做好风险管理和防范工作的措施

(一)构建深层次的内部控制制度

其一,构建深层的会计风险防范机制。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将内部控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相关的领导人员应当强化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认知力度,将会计核算工作真正落实到实践中,还履行自身所肩负的职责,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可落实到实践中。此外,与之相关的会计管理人员,对会计操作规程认真执行,通过工作规划或是安排的途径,为下级单位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提供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二,明确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只有明确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运用不定期监督或是分离的方式,做到惩罚分明,才能够防止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各类问题。在对初次报账预算等项目活动,需要做好检查工作,结合相关的授权制度规章或是标准化流程等内容,对制度体制中的内容予以明确,也需对经办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审批人员的职责进行规范,对易出现问题的财务管理工作,通过监督和抽查的方式,确保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质量。这样的管理模式,将会使责任更为细化,做到权责分明,发现问题时,做好职责定位,最终完成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

(二)强化财务预算的动态管理力度

财务预算可谓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点,在对财务预算工作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需要基于整体的收支细节和最终的规划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严谨的管理和控制,做好细节上的把控,尤其是针对每个周期或是项目之上的预算管理更是如此,可参考财务预算规划方案,完成资金规划工作,使资金流动更为合理化,提高资金利用率。

财政资金方面的审批,需要审批对权限进行严谨的监督,而后应对资金的利用方式加以评价,力求使资金的应用更为科学,本着“先预算、后拨付”的原则,提高资金利用率。

整体的财务管理过程中,也需要做好决算公开和预算公开工作,通过滚动监控管理的途径,构建相互监督、互相牵制的制度体系,防止出现贪污腐败或是徇私舞弊的情况,最终也可实现财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目的。

(三)加强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强化信息沟通

为了防范经济活动的风险,提高财务管理控制效率,行政事业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建立与日常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促进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业务和事项的自动控制,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基层单位可以将会计信息输入到一线柜台,经由信息网络的传输,直接到达省、市级核算中心,完成数据的处理工作,而后也需要将基层单位的会计报表进行汇总,这样的集约型或是集权型的核算机制的应用,可确保基层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的落实更为高效,在开展会计风险防范,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工作的背景下,可避免基层单位受到外界压力或是利益的驱动,从而对造假问题予以规避,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

(四)制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发展环节,很容易出现不可控的财务风险因素,此时,就要求相关的财务管理人员做好引导、把控和监督工作,通过制定财务风险评估机制的方式,将各类风险因素扼杀在襁褓之中,同时在实践应用此制度的过程中,还应当对此制度进行完善,尤其是在单位的支付或是预算环节,需重点把控风险评估机制,将其作为重点和要点,并对风险进行汇总,择选最为适宜的风险规避方法,如若发生风险,可运用风险防范的处理路径,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综上所述,当前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发展环节,容易遇到诸多的阻碍性问题,此时就需要做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尤其要针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落实进行重点管理和把控,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财务评价机制的完善,制定财务风险评级体系等路径,逐步实现财务管理改革这一目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最终可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1]何澄.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应对财务风险的内控分析[J].财经界,2014,15(18):167-167,244.

猜你喜欢

财务预算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大型公司财务预算与控制措施探讨
医药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加强中职学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探讨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试论国有林场财务预算绩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