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三创教育基地建设行动研究
——以“1+X”课程体系建设为例

2018-07-12马晓梅温茗畅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课题组创业者模块

马晓梅,温茗畅

(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青岛 266199)

2010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1]首次将创新的概念引入到创业教育中。2012年8月,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首次提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要求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这些举措大力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三个维度的质量提升,也是创业教育理念与实践的重要突破。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虽取得一定成效[3],但仍落后于英美发达国家[4]。比较西方成功经验[5],我国高校实施创业教育在以下两个方面还存在突出问题:一是重理论,轻实践;二是缺少创业相关的支撑保障体系[6]。逐年上升的科研数量和学术讨论主要聚焦于理论目标、模式体系构建层面的设想与探讨,加之传统高等院校(包括高职院校)“围墙”意识显著表现为创业教育课程是专业教育之外的任务[7]。更加之,高质量的实证研究也还相对缺乏[8],特别是行动研究的空白,使我们的创业教育研究对其实践的指导作用差强人意。因此,课题组将行动研究引入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领域,将行动研究“计划-行动-反思-改进”的范式落实于青岛三创教育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按照省示范创业大学评估指标的要求[9],对创业培训与孵化服务进行深入探究,以填补创业教育实践环节行动研究的空白。

一、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lewin最先提出。行动研究是一个螺旋循环上升过程[10],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等四个步骤(见图1)。行动研究的起点是实际问题或不足,针对该问题,列出行动计划,采用调查问卷、日志或访谈等方式记录进行观察,反思不足,进行第二阶段的改进。

图1 行动研究步骤

二、研究计划设计

在建设示范基地过程中,以《关于印发山东省省级示范创业大学评估认定暂行办法的通知》(鲁人社办发〔2016〕63号)中的评估认定标准为指标,采用行动研究的研究范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拟定整体计划、制定具体计划、行动实施和提出报告,不断推进青岛创业大学的建设,构建青岛三创教育基地,落实创业培训与孵化服务的深入开展。

(一)指标提取

省示范创业大学的评估条件是省创业专家团,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客观事实提出的,具有先导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因此,课题组将学校各方面的建设与省级示范创业大学的评估指标进行对比,发现在三创教育基地的培训课程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列为行动研究的重点环节,进行具体的研究。

(二)过程设计

每一部分的建设过程按照行动研究的要求,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行动计划,进行目标设置、人员分工和时间安排。第二阶段实施行动,按照计划的安排进行建设。第三阶段是对第一阶段的反思与评价,在行动实施的过程中做好行动记录,进行评价并反思第一阶段实施的不足。第四阶段针对建设过程中的反馈,提出第二阶段的改进方案。头客网“1+X”课程建设分为两个模块,分别为“1”模块-必修课程模块和“X”模块-选修课程模块。“1”模块课程由本校教师开发编写,内容已基本确定,因此“1”模块的行动内容以完善、整合为主。“X”模块计划引进校外资源,在考察国际国内主流创业课程的基础上,形成符合青岛本地特色的个性化课程。

三、行动研究环节

“1+X”创业课程体系是学校“普惠大众+助力精英”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该课程体系分为“1”(即创业基础课程)模块和“X”(即创业定制课程)模块。其中,“1”模块主要是为普及本市大众创业政策、培养市民创新创业意识而设置的,目前已开发出创业者素质、创业政策法规、创业商机、企业创办流程和创业风险等五门课程。“X”模块主要是根据中小学生、大学生、初级创业者和大众创业者各类群体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定制具有针对性的课程,满足他们对提升创业能力的愿望。为此,计划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国家开放大学等知名学府的高品质创新创业课程,坚持走创业定制课程专业化、精品化的建设之路。课程建设完成后,进行用户满意度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第二阶段改进的依据。

因此,课程建设行动研究实施阶段的内容就包括完善“1”模块课程和建设“X”模块课程两部分。

(一)第一阶段行动计划

第一阶段的项目进度及时间安排见图2。

图2 “1+X”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实施计划图

课题组计划在2016年4月到5月份,进行头客网1+X课程建设,完善“1”模块课程内容。6月到8月份,完善“X”模块课程内容,主要引入校外课程资源。9月份进行头客网课程评价,对创业培训人员做满意度调查问卷,收集问卷后进行反馈与改善。10月份进行课程建设意见反馈与评价。

(二)第一阶段行动实施

1.完善“1”模块课程:为使课程符合最广泛受众的认知习惯,实现创业通用知识的准确传达,研发教师团队重新梳理每门课程的课程体系,严格执行“课程目标+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课程框架,注重视频、教材、案例、资讯、习题等多种教学资源的合理搭配,努力营造规范科学、简洁鲜活的学习场景。

2.建设“X”模块课程:重点引入了学堂在线的精品创业课程。学堂在线是全球第一个中文慕课(MOOC)平台,作为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交流和成果应用平台,自2013年由清华大学发起创立以来,始终致力于汇聚全球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顶尖高校的优质课程。因此,课题组在考察众多创业课程的基础上,最终引入学堂在线的课程,作为自身创业课程的有力补充。引入的部分课程见表1。

表1 学堂在线部分慕课课程表

(三)第一阶段行动反思与评价

在行动实施过程中,课程研发团队在每次课后以日志形式写下研发感受,并反思研发中的不足。除了研发人员的日志外,课题组还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监控、评鉴行动研究的成效。课程建设第一阶段完成时,选修课程的创业者在线完成头客网课程用户满意度调查问卷。

经统计,82%的创业者认可“1+X”课程,认为课程设计结构清晰,形式生动,对创业帮助很大;75%以上的创业者认为教师的讲授精彩,通俗易懂;89%的创业者认可头客网的课程界面,认为界面易于课程的学习。

通过一系列的测评,课题组对第一阶段课程建设的成效做了如下评价:1.师生对第一阶段行动方案的成效基本认可;2.创业者对创业课程基本满意。同时课题组也对第一阶段课程建设进行了反思,指出如下几个问题:1.头客网课程的互动性不高,可以组织线下教师与创业者的座谈会等形式,以提高创业者的学习兴趣;2.“X”课程资源还待进一步补充;3.由于工作繁忙,课程研发人员的日志过于简短,还不能凸显行动改进和反思过程。希望在第二阶段行动方案中这些问题能加以改进。

(四)第二阶段改进方案

依据课程建设过程中研发人员的反思以及学生的反馈,课题组对新方案进行了三方面的改进:1.在课程界面设置讨论区,类似于贴吧的形式,老师和学生可以进行实时的互动。2.慕课资源的进一步引入。清晰慕课课程结构,计划引入基础财会课程、市场营销课程、金融与法务等课程,丰富课程资源库。3.在头客网后台专门建立评估反馈区,有问题可以及时反馈、探讨交流,实时解决。

四、总结与反思

在行动研究范式的指导下,创业培训课程建设逐步规范与完善。基于“头客网”的“1+X”创业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标准、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三个维度建立了严谨的框架体系和分级指标。此外,课程资源库目前已经涵盖了团队建设、情绪管理、商业模式、融资决策等多个创业创新教育的专业领域,能够满足创业者对提升创业能力的需求。按照省级示范创业大学的评估要求,三创教育基地建设有序进行,青岛创业大学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示范创业大学[11]。

通过第一轮的行动周期,课题组对课程建设模块提出了第二轮的改进目标。由此,课题组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会深入进行第二轮、第三轮等等的行动研究。据此,三创基地建设的课程建设会延续行动研究的范式继续推进下去,推动青岛市的“三创”工作有序深化和循环上升。

猜你喜欢

课题组创业者模块
阳城县“耕心微写”课题组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原科技大学新能源开发与应用课题组介绍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互联网创业者
选修6 第三模块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课题组成员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