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色文学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

2018-07-12

大众文艺 2018年3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文学

红色文学是独具中国特色和浓厚的历史色彩的文学类型,是中国主流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发挥价值引领、弘扬主旋律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本文不仅能深刻认识红色文学,还将探索将红色文学应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实现其教育价值。

一、红色文学的内涵及特点

(一)红色文学的内涵

红色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描述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的艰辛历程,歌颂在这过程中对新中国的成立与建设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事迹,包含着崇高的理想追求,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内涵的,具有浓厚时代特色文学类型。

(二)红色文学的特点

红色文学诞生与特定的历史时期,其语言风格、体裁、思想价值等都独具特色。正是这些鲜明的特点,令红色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首先,红色文学的语言通俗易懂。红色文学一般采用非常大众化的语言描述英雄人物或革命事迹,为其在群众中广泛传播创造条件。红色文学中描述人物形象所使用的语言往往充满力量却又不失朴素,通常会以掺杂地方方言的形式使人物更加立体。所以通过这独特的语言风格,塑造出了像杨子荣、洪常青、林道静等等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文学人物。

其次,红色文学的体裁丰富。红色文学的创作一般取材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的体裁包含长短篇小说、散文、新诗与古体诗、人物传记等。红色文学的存在,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现代文学。

最后,红色文学的思想价值导向明确。红色文学毋庸置疑是中国主旋律文学作家进行弘扬主旋律、宣扬先进文化所进行的创作。红色文学蕴含着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较为生动地反映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体现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爱国主义和以人民为主体的精神要求。

二、红色文学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联系

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发现红色文学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联系十分密切。

第一,从内容上,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是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弘扬优秀的、先进的、高尚的文化精神,反映了我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优良传统和作风以及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美德与精神力量。而红色文学既体现着主旋律的内涵,又在文学创作的基础上,丰富思政教育内容,为思政教育提供更为有血有肉、具体有形的楷模形象,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历史与现在的社会,能够引发读者思考,为追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奋斗。

第二,从目标上,对于大学生而言,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学创作在目标上具有内在一致性。二者都能够促进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的政治观念;都希望能从内在激励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敢于吃苦、勇于挑战的人生观;都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促进大学生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发展先进文化,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文化发展方向;都为凝聚群众,提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力量。

第三,从原则上,二者在价值主导上都坚持价值一元论导向,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学所坚持的都是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引导和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环境与需求,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者在对大学生产生影响时都坚持求实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大学生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学都坚持发展的原则,不断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展、深化和创新,适应时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第四,从方法上,皮亚杰曾指出:好的教法可以增强学生的效能,甚至加速他们的精神成长而无所损害1。大学生思政教育和红色文学在发挥功能时,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比如榜样激励、示以身教,不仅让学使学生感受课程内容的丰富、有趣,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教师人格的影响力量,这种力量比课程本身更具有活力,更为生动,因而直接地作用于学生的内心世界。2

三、红色文学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

(一)培养大学生政治认同

红色文学所展现的红色革命历史、红色革命人物与红色革命文艺,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内涵,是从群众角度出发、更贴合生活实际的政治立场的宣传。通过红色文学,大学生能够对政治发展状况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而形成正确的政治观。3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红色文学,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发展历史,感受文学作品里人物的政治信仰,从而培养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二)塑造大学生道德品格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社会思潮的涌入极大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道德追求,进而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行为。而红色文学是我国主导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红色文学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从知、情、意、信、行上全面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选择,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对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红色文学中塑造出的人物、事件,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同时这些人物又有相通之处。比如这些红色文学作品塑造出一个又一个为了理想、为了国家和民族而献身、不怕困难、不畏牺牲、敢打敢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物形象。这些典型人物为大学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与激励作用,促进大学生在今后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能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

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到今天,面临许多困境,尤其在如何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有效性等方面亟待展开新的探索与实践,而红色文学在价值体系上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致性、在内容上的融会贯通、以及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通过阅读,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是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的可靠方式,极大地发挥了红色文学的思政教育功能。

注释:

1.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367页.

2.成有信等.教育政治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04页.3.朱林姝.解析红色文学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意义.语文建设,2016.07.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文学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我们需要文学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追忆红色浪漫
我与文学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