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中的钢琴肢体演奏
——以作品K378第一乐章为例
2018-07-12昆明学院650214
袁 瀚 (昆明学院 650214)
莫扎特一生为世人留下了约600部不同种类的音乐作品。室内乐类的作品,约35部小提琴奏鸣曲作品虽然只占到他作品总量的很少部分,但被无数中外各国演奏家反复演绎和录制CD,更是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的常用曲目。尽管莫扎特一生很短暂,但这30多首奏鸣曲同样可按他不同的创作时期来划分。小提琴奏鸣曲K378写作与1779年,在他整个一生的创作周期上处于中期;维也纳鼎盛黄金期的前期。很多重要而著名的作品,都出自这一年前后,比如C大调第16豪加冕弥撒曲(K317),B大调第33交响曲(K319),C大调第34号交响曲(K338),降E大调第六小提琴协奏曲(K268)等等。当然,莫扎特也为钢琴、小提琴写了大量的作品。而在小提琴奏鸣曲K378之前,莫扎特已完成小提琴协奏曲这一体裁的最后三部作品(1775)。虽然莫扎特钢琴作品的鼎盛时期是后来他在维也纳的时期,但此时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的奏鸣曲,相比之前的此类作品,更加注重两件乐器的平衡。虽然此时他在生活上遭遇了母亲逝世,糟糕的求职经历以及失恋这一连串的生活坎坷与波折,但年轻的莫扎特在K378作品中丝毫没有体现出生活带来的痛苦。相反的,它华丽异常,两件乐器对答如流,引人入胜,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一、 作品的简要演奏分析
这是一首标准的奏鸣曲,无论是从钢琴还是小提琴部分,其中的结够都非常工整。惯用的Allegro moderato奠定了轻快但不浮躁的基调。乐曲一开始,就由钢琴奏出呈示部的主题,而小提琴则是以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在弱拍上简单的跟随,这与莫扎特大多数小提琴奏鸣曲不同。呈示部主题是非常工整的对称句式,共四句7个小节,在第8小节一串风格明显的琶音性旋律下行后钢琴进入半分解和弦的伴奏并呈现出三个声部,仿佛充当一个小乐队的功能,此时小提琴才奏出呈示部的主题,同样是7小节。主题在主调上轮番的歌唱,与伴奏对应的声音强弱变化是不言而喻的。虽然开头莫扎特在此处的钢琴和小提琴声部标注了p的力度记号,但作为第一次主题的出现,钢琴在此时为主要地位,应该在音量上得以相应的彰显,仿佛一位绅士,正礼貌的邀请一位女士一起跳只舞。此时应该特别注意钢琴声部的伴奏部分,左手第一拍标记力度为f而后迅速做p,踏板应配合好力度变化来控制,不应踩的过满,主要以烘托力度变化为主。而当小提琴奏响主题时,钢琴声部应利用第8小节的下行琶音做渐弱并保持轻快流动的音乐气息。当小提琴在第15小节结束进入第16小节时,旋律毅然而止,钢琴突然在主调上迸发出了一串f力度的分解琶音旋律,连贯而积极,持续了四个小节,小提琴声部仅只是几个装饰音在钢琴旋律上点缀。至20小节时,钢琴稍作停顿,小提琴轻快的衔接上19小节钢琴的旋律。此段落在演奏时,虽然钢琴是主体,但因为小提琴的装饰性点缀,所以钢琴在触键上应保持积极而连贯的颗粒型,不能盖过小提琴声部。当旋律进行到23小节时,第一次出现了钢琴与小提琴在同一小节内的“对话”。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钢琴声部的旋律是以连续的跳音和音阶上行,而小提琴确刚好相反的是以连续的跳音和音阶,对应在钢琴声部的第三拍和第四拍下行,这立刻使人联想到莫扎特经典歌剧《魔笛》中,巴巴吉诺(Papageno)与芭芭吉娜(Papagena)的逗趣唱段,两个声部在速度与力度表情上都应做到一致并紧扣交替。至第28小节,钢琴声部的旋律结束在主调属和弦上,然后小提琴声部紧随其后,用花腔女高音般的连续跳弓,演奏出一段调皮的一小节旋律后,钢琴声部热情的跟进,此处在次出现了类似乐曲开头处的力度记号,应积极的突出左手低声部,以模仿大提琴的音响效果。右手的十六分音符则应该保持弱而连贯的音色,整体音响以反衬出小提琴声部带有丰富装饰音的声部。这段华丽的声部进行到第37小节处时,小提琴与钢琴一起结束了这段“对话”。第38小节时,钢琴又立刻先声夺人的演奏了四个小节起伏而舒展的旋律,然后小提琴也工整的对应了四个小节一模一样的旋律至第45小节,仿佛是对钢琴声部的肯定。至此,呈示部主题结束在第47小节。在演奏这十个小节的过程中,钢琴声部的起伏对比非常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小提琴声部紧随其后的应和,二者应该保持情绪,音色和乐句线条变化的高度一致。此时作为小提琴声部的演奏者,应该和钢琴声部的演奏者沟通做好准备,而非在合作中即兴的配合。
副主题从第48小节开始时,同样是以钢琴为主。但此时钢琴声部的旋律以复调四部和声方式出现,在声部的声音力度层次控制上变得颇具难度,虽然在演奏中,应主要突出高声部为主,但往往此时钢琴声部最容易忽略的是左手低声部的一句旋律,因为第52小节小提琴旋律开始演奏时,是完全重复副主题的高声部部分,以明确其地位,所以,反观钢琴部分的四个小节乐句,钢琴的和声性能,层次感优势应当在此时显现出来,适当的平衡副主题的音量,留给小提琴声部后来尽情发挥,从而补充其无法做到的低声部旋律,这样会使得两件乐器在旋律中的地位更加显而易“听”。在第53小节开始,钢琴的低音声部轻妙的延续了之前的低声部旋律,此处力度记号虽然为pp,但太过于轻则失去了低声部支撑、稳定的效果,所以这里pp的力度符号,更偏向于演奏意识上的处理,低而不沉。因为此时自54小节开始,右手演奏的两个声部以振音的音形,十六分音符时值密集的演奏出来,加之pp的力度效果,使得此乐句总体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美,为的是更好的让小提琴的乐句显得干净简洁,因此,此处小提琴声部的力度标记为p。但这种状况很快就在第58小节消失,钢琴声部的旋律转为起伏流动的线条,虽然此处没有标记力度的变化,但之前从54小节至57小节的两个乐句应该做明显的渐强处理,到58小节处应至少用p的力度演奏。从59小节至66小节小提琴演奏出的五个乐句后,两件乐器相互完整的演奏了对方的旋律,这使得二者从情感上走得更加近了。此时呈示部还有十七个小节就结束了,但就是在这十七个小节中,钢琴声部与小提琴声部一改前状,各自分别演奏了一段颇具性格的新旋律,小提琴声部保持一贯的轻盈优雅,更多的装饰音,长时值的乐节构成了此段。钢琴声部则保持一贯的积极向上与热情:更多的分解和弦旋律,带连续小连线的乐句,构成了此段。在此段中,钢琴与小提琴各自角色的性格更加的明朗了,属于总结呈示部的一个段落。很显然,钢琴在整个呈示部的音乐表现,无论从哪个方面都多于小提琴声部。
展开部自第83小节由钢琴在第三拍上在属调上弱起,与呈示部主题明显不同的是,小提琴很快就在第84小节做出应答,而钢琴声部突然稍显活跃,85小节的两个装饰音一改之前钢琴声部稍显严谨的气氛,此时的小连线把句子分的很精致,与提琴声部连贯而旋律形成了微妙的对比。此时两个声部力度记号都为p,在合作上双方应该特别注意聆听对方的呼吸,因为二者在句法上完全不同,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凌乱的感觉。此时钢琴同样应该注意左手低声部的旋律,踏板可以以左手旋律的休止符做同步的呼吸。在第95小节时,钢琴的戏份再次突然增加,出现了问答的句式旋律,右手半分解和弦密集的做和声旋律进行,忐忑不安,左手交替的在小字2组与小字组之间来回“飞奔”,仿佛歌剧中的路人甲和路人乙,在对故事的男主人公议论纷纷,在一旁的小提琴声部确以切分音加十六分音符构成的一小节短句,无所谓的在一旁等待钢琴声部给出一个答案,这也许是出于对丰富音乐戏剧化表现的需要。此段总的来说,充满了紧张气氛,作者在此处标记的力度记号为f,要求钢琴声部在此段把情绪、气氛做好铺垫。虽然钢琴左手交替演奏的两个高低声部,在力度上没有给出任何变化,但对于乐句流动性的需要和音乐表现力来说,两个对比乐句应该适当的做渐强处理。这样的进行一直到第108小节,可说是紧张气氛的最高点,小提琴与钢琴以十六分音符交替演奏一个在不同音级但相同动机的乐句,句尾总扣在对方一个时值极端的十六分休止符上,这样的配合在演奏中是非常难的,节奏稍有偏差就会有明显的脱节感,所以连演奏者的情绪都是异常紧张,仿佛是在急切的等待之前提出问题的答案,此段钢琴的音色表现必须与小提琴高度一致,不能有丝毫的不平衡,否则在听感上会造成声部的失衡,因为小提琴声部力度同样是p。很快的,答案在112小节得到揭晓,两个声部同时强有力的f力度演奏了两小节音阶性旋律,113小节出现的calando,此刻并非消失之意,而是仿佛男女主角目光对视而羞涩回避的微微一笑。最终,再现部第114小节完全出现在主调上,再次愉悦的歌唱。再现部副主题以属调上进行调式的不同对比,其他句式句法,小连线用法,音乐处理等等,均与再现部别无二致。值得一提的是乐曲最后结尾处第228小节,力度记号采用了很少出现的ff,按照对古典派力度符号的解读思路,此时应更多的是情绪上的ff,而非演奏力度上的ff,这与之前第54小节出现的pp,在意义上比较一致,只要仔细对比几位大师的录音就不难发现这一点。
二、两件乐器合作中的要点
与莫扎特的钢琴作品相比较,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奏鸣曲,在音乐表现力和想象力空间上体现的更完整,但钢琴部分绝不是单一的一个伴奏而已,这一点应和其它的两种乐器间的合作方式加以区别,比如小提琴协奏曲的钢琴部分为乐队缩编部,虽然在形式上是一样的,但为小提琴和钢琴而作的奏鸣曲,钢琴更具有自身的音乐表演意义在其中。这也是很多小提琴演奏者和钢琴演奏者的一个关键问题所在:小提琴演奏者自身,只完全在乎于自己的声部音乐表现,对钢琴声部相应的音乐语气变化等毫无要求,只是单一的完成“斗在一起”即可。反之,钢琴合作者也往往也成为伴奏,对自己声部的音乐,甚至对小提琴声部的音乐表现都毫无要求。这样的合作无疑是失败的。在此,并非是双方技术不够全面,更不是双方各自技术精湛而各执一词。前者往往在音乐的往来中造成相互没有底气,后者则把音乐变成了体育竞技项目,你争我夺。无论这里面的哪一方,都应对彼此的旋律,仔细的分析、解读,最后了然于心。在练习时,除了严格按照节拍来练习而外,意识上的练习更为重要:想象一下另外一个声部的存在,应该是怎样的效果,我应该如何给他提供音乐的信息,需要做到怎样的效果,这些都是在平时要做的基本功课,从而真正体现“合作音乐”的意义。
三、总结
分析透彻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是理解音乐的契机。莫扎特的作品涉猎广泛,数量惊人,在完成合作中,结合包括他的歌剧,长笛,重奏等作品来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莫扎特本身天性浪漫,对事物充满各种幻想并真实的实现在他的各类作品中。只有把作曲家要求的每个细节做好并努力尝试在音乐中表达出来,是通向成功演奏音乐的重要一步。
参考文献:
[1]陈比纲. 论莫扎特钢琴作品的特点[J]. 钢琴艺术,2006,05:4-6.
[2]梁文光. 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作品特征与演奏技巧[J]. 肇庆学院学报,2006,03:52-54.
[3]李开祥. 莫扎特小提琴作品演奏析要[J]. 音乐探索,2007,S1:74-77.
[4]周明. 莫扎特小提琴奏鸣曲的写作特点与艺术价值[J]. 齐鲁艺苑,2007,06:62-64.
[5]彼得-卢卡斯·格拉芙. 音乐风格演释指南[M].张弈明翻译.陈琦玲校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3.
[6]曼弗雷德·瓦格纳. 莫扎特-作品和生平[M].付海天,傅琪,翻译.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