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促进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

2018-07-12黑山县文化馆121000

大众文艺 2018年5期
关键词:进校园剪纸文化遗产

邢 艳 (黑山县文化馆 121000)

早在2011年6月,我国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第三十四条就明确指出“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由此可见,学校有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与义务,而“非遗进校园”是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实践工作中摸索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非遗教育形式。

广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对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遗进校园主要是通过非遗培训讲座、非遗展示展演及非遗体验等系列活动,将非遗传承融入到学校教学实践活动中。

如何更好地通过“非遗进校园”这种形式让广大学生担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任,将是我们广大非遗保护工作者长期思考、研究的问题,下面笔者以黑山县非遗进校园工作的开展情况为例和大家进行一下探讨非遗进校园的有效途径:

一、 将非遗元素加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让民族民间文化与校园文化水乳交融

随着外国文化的强势踊进人们的生活,我们的校园文化也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学校里会拉小提琴的学生多了,会拉二胡的学生少了;会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学生已经不足为怪了,可熟知《诗经》等精典的本民族文学的少了;学生们喜欢过平安夜、圣诞节等洋节的多了,对端午节、中秋节等极具民族特色的节日缺少了本该应有的热情……民族民间文化本应在校园文化中占有着极其重要地位,但如今它却日渐淡出校园文化。面对民族民间文化在校园文化中逐渐“失宠”的这种窘境,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要将非遗项目带进校园,在非遗传承中建设校园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入非遗元素,两者相辅相成,水乳交融。

近年来,按照“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的理念,黑山县教育局开展了“一校一品”活动,旨在“传承民族文化,创建特色学校。”恰逢此时,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在全市各县区开展非遗项目巡展活动。黑山县胡家小学的校长有幸在观展中领略到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魅力,于是灵机一动将这个项目引进到胡家小学“一校一品”活动中。在全校开展满族特色剪纸活动,他号召全校师生“人人有剪刀,个个会剪纸,生生有作品”, 满族剪纸一时间风靡整个校园。浓郁的校园剪纸文化浸润着师生的心灵,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对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传承和保护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艺术培养了大量人才。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这个非遗项目成功打入学校“一校一品”活动,使传统文化融入到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中,这是黑山县首例非遗进校园活动的成功案例,此后黑山二人转、黑山皮影戏等非遗项目也陆续走进中小学的校园。黑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全县中小学校园中营造了一种人人知晓“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热爱“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人学习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非遗项目传承人努力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非遗保护的种子,让我们老祖宗留下的非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开枝散叶。

二、 组织非遗传承人给教师授课,成功破解非遗进校园的师资问题

非遗传承人的数量是有限的,完全依靠传承人来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这样进程将会十分缓慢。如何解决活动中师资力量匮乏的现状显得十分迫切。老师文化底蕴丰厚,学习能力强,再加上丰富的教学经验,应该将在校的老师作为进校园活动的主力军,让他们担当起非遗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者。我们可以尝试着让非遗传承人上走上讲台做授课者,老师作为学生,先组织区域内的老师进行系统培训,然后以点带面,以“星星之火燎原”的趋势带动全地区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这样就能成功地破解师资问题。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之所以能够短时间内在黑山县胡家小学校园内迅速推广,也得益于非遗传承人对在校老师的培训。在校领导将剪纸技艺确定为本校的“一校一品”后,就联系非遗中心组织传承人到校对1-6年的班主任进行培训,老师换位变成学生后,学习非常认真,快速掌握剪纸基本技艺,然后回到班级教授学生。这样的培训陆续进行了多次,现在全校的教师成为了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技艺的传播者。教师带领学生多次参加各级比赛,并获得大奖。2016年4月,该校师生代表辽宁省参加了“全国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他们的“剪纸工作坊”赢得各级专家、领导及参观者的赞赏与肯定,并获得了“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展示奖”。

三、 传习基地落户校园,开辟非遗传承的新途径

为了让非遗文化更多、更快、更好地走进校园,在校园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将非遗项目的传习基地建在校园,融入到学校教学和实践活动中,这样孩子们既可以现场体验,还可以得到非遗大师的现场点拨,同时也为非遗的传承开辟了新途径。学校在发挥自身普及教育与研究创新优势的同时,也引领着青少年学生传承非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在开展非遗教育传承活动中,校园内的传习基地既紧紧抓住课程(培训)这个核心,还要积极搭建好展示展演的平台及社团交流等活动,形成“课程、活动、社团”相结合的教育形式。

作为黑山县首批二人转传习基地的黑山二中不但开设了传统二人转培训班,还成立了二人转社团,经常开展小帽、正戏比赛、二人转知识问答等交流活动。二人转培训班每周三下午开课,由黑山二人转传承人授课,授课内容为黑山二人转的唱腔、舞蹈身段等。短短半年的时间,孩们就能唱两段韵味十足的正戏、十余个小帽,成绩显著。将二人转传习基地成功建在校园这一举措,既让学生在紧张学习之余充分接触民间艺术,丰富了孩子们的业余生活,又让优秀传统民间艺术扎根校园,在校园内得以传承、保护。

非遗进校园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保障了非遗文化后继有人,让民族民间文化重新在校园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们将在实践中努力探索非遗进校园的有效途径,让每名孩子都成为非遗项目的传播者,从而夯实民族民间文化的根基。

猜你喜欢

进校园剪纸文化遗产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剪纸
经典彩调进校园
Tough Nut to Crack
舞龙舞狮进校园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优秀剧目进校园
剪纸
剪纸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