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莱拉,美丽的太阳
——从成长小说角度解读胡塞尼的《灿烂千阳》
2018-07-12李爱爱王庆勇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384
⊙李爱爱 王庆勇[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天津 300384]
一、引言
卡勒德·胡塞尼是美国当代著名畅销书作家,其处女作《追风筝的人》一经出版就大获成功。时隔四年,他的第二部力作《灿烂千阳》出版问世,同样受到美国众多媒体的广泛关注。亚马逊网站将其评为2007年最畅销小说,并评论《灿烂千阳》甚至比《追风筝的人》更胜一筹:它突出了卡勒德·胡塞尼极具感染力的叙事能力以及他对个人和国家悲剧的敏锐洞察力。随后,他被授予联合国难民亲善大使称号。胡塞尼作为一位青年作家,其为数不多的作品却获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和认可,特别是当读者在阅读其作品的过程中,可以看到他对个体成长和阿富汗民族成长的深切关心。
《灿烂千阳》讲述的是两个女人的故事,两个角色两条线交叉讲述整个故事。这不仅使两位主人公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拥有同呼吸、共命运的经历,也将哀伤和同情的情绪贯穿全篇,令人动容。
全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以玛利雅姆的故事开篇,细腻地展现出玛丽雅姆十五岁前后所经历的人生起伏和悲惨境遇;第二部分时间跨越三十年,随着一个小女孩的出现,莱拉的故事娓娓道来;第三部分玛丽雅姆去世后,莱拉在创伤和悲痛中一步步成长,最终再次勇敢回到家乡。本文将焦点集中在莱拉身上,她的成长历程不仅让读者见证了阿富汗女性面对不幸境遇时的勇敢坚韧以及她们伟大的母性光辉,也为当今女性的成长历程树立了榜样:不惧生活中的重重磨难,坚信阳光一直存在。成长一词蕴含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过去的缅怀。在胡塞尼的笔下,读者共同见证莱拉成长历程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二、《灿烂千阳》中莱拉的成长过程分析
成长小说起源于德国,之后逐步在世界各国得到广泛发展。小说通常描述主人公经历挫折与痛苦之后,身体和心理上逐步从幼稚走向成熟。它并不仅仅是关于个人在性格发展时期的经历和冒险故事,而且更注重描写人物道德和心理发展过程。成长小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因为成长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和个人必经的生活阶段。
(一)成长小说的特征之一——自传性
许德金在《成长小说与自传:成长的叙事研究》一文中提到,不要把成长小说置于小说这种虚幻文类的框架中研究,而是把其放于自传的新语境中来进行研究。成长小说的自传性因素包括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和冲突。小说中的自传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阿富汗是小说的背景,同时又是作者的家乡;第二,主人公莱拉和作者有着类似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接着介绍主人公的四个成长阶段,即快乐童年、和玛丽雅姆的相处、与塔里克重逢、回归故里,最后表现出莱拉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成长。
胡塞尼,1965年出生于阿富汗喀布尔。1973年是阿富汗政权维持稳定的最后一年,之后政变与外侵不断,结束了胡塞尼在阿富汗美好的童年;胡塞尼借《灿烂千阳》中的莱拉发声,把真实的个人经历与走在尘土飞扬的大街上的阿富汗妇女紧密联系在一起,希望能为阿富汗传统妇女增添更多深度、细致与情感的内涵。莱拉和作者一样,拥有一个美丽的童年,在爱包围下长大的莱拉原以为在社会和国家如此不稳定的时候,有爱她的人陪伴在左右就是最大的幸福,但无情的炮火先后夺取了好友哈希娜和吉提以及两个哥哥的生命,随后父母也死于炮火之下。痛苦生活的序幕才刚刚拉开:莱拉不得已嫁给了一个大自己五十多的拉希德,与大自己二十多的玛利雅姆发生了一段奇妙的体验之旅,最终与心爱的塔里克生活在了一起。
国家的动荡和战争的洗礼使莱拉失去了双亲,失去了依靠,但生活给予了她在这乱世中生存下去的勇气。她由一个懵懂单纯的少女蜕变成两个孩子的母亲,莱拉成长历程的每一步都是泪与血的相互交织,情感与理智的相互抗衡。童年时的莱拉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轨迹会是成年后的这般痛苦不堪和举步维艰,更想不到自己弱小的身体竟能承受这难以预知的伤痛。在成长的过程中,莱拉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意志更加坚强,灵魂更加自由,带着所有爱她的人的希望勇敢地继续前进。
(二)成长小说的特征之二——引路人
成长小说中的人物一般包括正面、负面引路人和精神伙伴。他们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面引路人父亲为莱拉的成长树立了好榜样,负面引路人拉希德帮助莱拉分清善恶,精神伙伴玛丽雅姆陪伴莱拉感恩生命。
1.正面引路人——父亲
莱拉的父亲是一个个子矮小、肩膀很窄的男人。他是莱拉崇拜的偶像,“他能够背诵鲁米和哈菲兹的多数诗篇;他能详细说起阿富汗抗击英国和沙皇俄国的战争;他能分辨钟乳石和石笋的差别,能告诉人们地球和太阳的距离”等等。他是莱拉的人生启蒙老师,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莱拉的教育,他说婚姻可以等待,教育却不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如愿以偿,当这场战争结束后,阿富汗会像需要男人一样更加需要女人,因为如果一个社会的女人没有受过教育,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进步的可能。莱拉为有这样的父亲备感高兴和骄傲,她心里暗下决心,要以父亲为榜样,接受高等教育。不负众望,过去两年莱拉多次拿到优秀学生奖状,最终成为孤恤院的一名教师。父亲还告诉莱拉做人要有信仰,要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在父亲心里,家庭和家人是最值得付出和牵挂的,即使母亲再怎么吵,怎么不理解,但她依旧是父亲一生所最坚定的信仰。
“尽管父亲在生活中连基本工具都不会使用,他从来不会给吱嘎响的房门铰链上润滑油,他修补的天花板照样漏水”,但这丝毫没有削弱父亲在莱拉心中的地位。是父亲让莱拉的教育在动荡、混乱的社会中得以继续,是父亲让莱拉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教会她积极面对人生的苦痛与欢乐。父亲的爱更教会莱拉做人要有所担当,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做一个有信仰的人。而这些在莱拉成长的道路上帮助她走得更坚定,更有力量,即使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与恐惧,她仍有勇气去面对和克服。
2.负面引路人——拉希德
拉希德,玛丽雅姆和莱拉共同的丈夫,是传统父权制的代表。他是一个非常传统保守,有着很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的人。例如:女人的脸只有她的老公能看到,结婚之后,他要求玛丽雅姆穿上传统的布卡,为的是让玛丽雅姆把全身上下包括脸都遮起来,不要让别的男人看到而丝毫不管布卡是多么令玛丽雅姆不舒服;当莱拉的女儿阿兹莎出生后,拉希德怎么瞧都觉得不顺眼,气得咬牙切齿,对儿子察尔迈伊却是满脸骄傲;他是一个极其虚伪残暴、无理取闹的人。当无情的战争夺取莱拉父母的生命后,莱拉心中是带有些许希望的,但拉希德却用塔里克去世的谎言成功地骗取到莱拉的信任,莱拉听后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整个人变得不堪一击,就这样无奈地嫁给一个大自己五十多岁的男人。当得知塔里克和莱拉冲破谎言的障碍再次重逢后,拉希德心生怒气,要将莱拉置于死地,如果不是玛丽雅姆举起铁锹砸向拉希德,救下奄奄一息的莱拉,或许未来和梦想对莱拉来说将不复存在。拉希德是一个心狠手辣、自私冷血的人。玛丽雅姆对他总是心怀恐惧:她害怕拉希德反复无常的心情和暴烈的脾气,她也害怕他的专横,甚至平时买点油盐酱醋也会惹他发火,一次又一次地招来他的耳光和拳打脚踢,就连拉希德夜里回家的脚步声都会使玛丽雅姆心跳加速。在莱拉看来,玛丽雅姆善良、坚强,是那么的平凡而伟大,她不应该成为父权制不公平待遇下的牺牲品。
生活里充满善恶、是非和对错。娜娜曾告诉玛利雅姆:“就像指南针总是指向北方一样,男人怪罪的手指总是指向女人。”拉希德的身上集中了大部分阿富汗男性的暴力和强势。他惩罚玛利雅姆咀嚼满嘴的粗砂和碎石,只因玛利雅姆做了不可口的饭菜;他打掉莱拉前排的一颗牙,只因莱拉独自去探望了女儿阿兹莎。拉希德带给她们的永远都是无尽的恐惧和打骂。正是拉希德的蛮横无理、虚伪暴力使得莱拉更加珍惜玛丽雅姆身上弥足珍贵的善良和坚韧,她教会莱拉分清善恶,让莱拉带着爱和温暖渐行渐远。
3.精神伙伴——玛丽雅姆
精神伙伴给予的是精神支持而非物质的东西。它不是物质能够替代的,而是人内心的一种强大动力和一种永不消失的信仰。玛丽雅姆的出现不仅重新点燃了莱拉活下去的希望,更给予了莱拉精神世界和灵魂深处坚定的力量。
玛丽雅姆和莱拉初次相处并不愉快。玛丽雅姆反对莱拉破坏她的婚姻和生活,每当在同一间屋子相遇的时候,她们之间就会充满尴尬紧张的气氛。终于,带着“哈拉米”标签的玛丽雅姆义正辞严地对莱拉说:“我不会当你的仆人,我不会听从你的命令,不会服侍你,休想用你的外貌把我赶出去……”每当她们四目相对,房间中会充满令人窒息的沉默。她们会因为做饭工具而争吵,会为拉希德把她们比作不同的汽车而不满;当莱拉的女儿阿兹莎让拉希德变得暴躁,对莱拉心生怨气时,玛丽雅姆总会莫名的幸灾乐祸。但是慢慢地,莱拉的失宠不再使玛丽雅姆感到高兴,不会再给她带来报仇雪恨的快感。当玛丽雅姆为拉希德手中拉紧的皮带害怕得浑身发抖时,莱拉的出手使即将惨遭拉希德毒打的玛丽雅姆幸免获救,让她感动的是竟有人肯为低贱的自己挺身而出。之后命运慢慢地把她们联系起来,成为彼此生活中的帮手,精神上的伙伴,让曾经水火不容的她们缔结下深厚的情谊。她们共同用爱抚育阿兹莎长大,共同在闲暇之余品尝三杯茶,一起平淡地过好当下,一起激动地憧憬未来。但生活总是不尽如人意,为了保全莱拉和塔里克一家人的幸福,玛丽雅姆选择独自承担拉希德死亡的全部罪行。
玛丽雅姆一直像一位母亲一样,带给莱拉无数的温暖和朴实的感动,她像一个精神领袖一样指引着莱拉前行的方向。战乱过后,身在异乡的莱拉仿佛听到了玛丽雅姆和父母的声音,他们都在呼唤着莱拉要回归故里,家乡的未来百废待兴,家乡的明天需要莱拉。最终,莱拉成为儿时伙伴眼中的大人物,父母心中的佼佼者以及玛丽雅姆口中的新女性。
成长是每个人必经的过程,无论是心理层面还是生理层面,都是每个个体在生命发展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成长过程是成长者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成长的主人公在引领者的带领下,从困境或迷雾中走出,逐步摆脱掉自身原本的不成熟,最终实现主人公的成长与蜕变。在莱拉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作为莱拉的人生启蒙老师,不仅教给她书本知识,而且带领她领略自然,告诉她要对未来满怀希望,充满信心;拉希德作为莱拉的丈夫,他没有尽到丈夫的责任,他带给莱拉更多的是伤痛与绝望,却教会莱拉要勇握独立与自由的武器捍卫自己和所爱的人的利益;玛利雅姆作为莱拉的姐妹,用她朴实的言行举止教会莱拉善良、坚韧,用她无私的爱使莱拉相信正义一定可以战胜邪恶,每个渴望自由、向往温暖的人都会如愿。最终莱拉成为战乱过后幸存下来的最幸福的人。
三、结语
成长是人类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而又深刻的话题。胡塞尼的《灿烂千阳》被称为一部揪心的作品:莱拉从单纯幼稚的少女到为人母的转变,正是个体在成长中所经历的困惑、创伤与人物角色转换的相互融合。也正是由每个个体所呈现出的不一样的成长历程,才让我们看到不同生命个体中所蕴藏着的种种可能性和成长本身带来的多样性。透过莱拉的成长状态和成长历程,读者不难感受到生命体验背后微妙的感动和精彩。莱拉在经历了亲人离世、战争炮火、社会动荡以及不幸婚姻等各种创伤之后仍能坚强地继续前行,以更好的姿态迈入成年世界。这种精神犹如一千个太阳般照耀并影响着千千万万的妇女,发掘每个成长个体生命中的潜能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