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要有平常心

2018-07-12张永谊

杭州 2018年23期
关键词:勿念施恩仁德

文 张永谊

古人把慈善看作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崇尚“乐善好施”,也推崇“施恩勿念”,不把慈善当投资,不求慈善要回报。

朋友相聚,有一位朋友谈到他曾经资助多年考取大学现已工作的孩子,过年期间连一个问候的短信都没有,他一边气愤地抱怨,一边发誓再不做这种有付出而无回报的“傻事”了。因“慈善”的付出而无得到“回报”的新闻屡见报端。一方面,我们在不断地号召全社会的人都要有慈善之心,要有力所能及地慈善之举;另一方面,又经常看到,对那些接受过慈善而又不知回报者的“讨伐”。个中原因自然是五花八门,但主要还是如何认识“慈善”的本质问题。

慈善的本意当是不求回报的“施爱”。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文明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慈善者的队伍,做力所能及的捐助之事。但是,在一些人的眼里“慈善”也变成了博取名誉利益的工具,把“施爱”当作了“施恩”,高高在上地傲视那些接受了捐助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受助人应当“感恩戴德”。更有甚的是,有些企业把开展捐款捐物的慈善活动作为树立企业形象的手段,设计为企业产品广而告之的平台载体,超越传统的“冠名”行为,邀请新闻媒体大肆宣传,让受捐者堂而皇之的为之感恩戴德,不顾受捐人的尊严,财大气粗地“作秀”。慈善,是一种善心善意的表达,只要不是被别有用心者非法占有,当是“只顾耕耘,不问收获”,你的付出,让一个孩子吃得饱、穿得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能够健康地成长,你就收获了内心的福报;你的付出,让一个身患疾病、无力自救的危难者,获得救治,重获新生,你就得到了内心的回报。慈善不需要计较付出与获取的平衡,更不需要借此获得什么“虚名”。

几年前,我参与过一个资助山区家境贫困学生的活动。我们六个人结对了一所山区寄宿制学校,由校长物色确定贫困的学生,初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每人认捐一个学生,一个学期给每人300元的补贴,解决他们寄宿搭伙的费用、学习用品的购买,校长把学生领取补贴的签名册给我们即可。我们发起认捐的意向很简单,大家聚会再不去饭店“大吃大喝”,把省下的钱资助有困难的学生度过初中学习阶段,我们不需要知道接受资助的人是谁,不需要他们未来对我们个人有什么回报。慈善,体现的是惺惺相惜、人性之爱,力所能及地凝聚爱心,传递给那些有需要的人,保护他们的隐私,维护他们的尊严,培育他们的爱心,真存不得丝毫的功利之心,既不需要装腔作势地悲天悯人,也不需要受捐者时常怀有负疚之情,让他们背负感恩戴德的负罪之心。

古人把慈善看作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崇尚“乐善好施”,也推崇“施恩勿念”,不把慈善当投资,不求慈善要回报。英语中的“慈善”源于古希腊语,本意也是“人之爱”,可见慈善即为“施爱”,在于满足个人的爱心,实现自我的爱心。

真正意义上的慈善,不是功利性投入,不是怜悯性施舍,不是炫耀性消费,而是播撒爱心、传递温情、释放善意的一种由衷的行为,愿更多的人成为慈善队伍的一员吧!

猜你喜欢

勿念施恩仁德
勿念过往(外一首)
英雄的沦陷
末荷
装 死
为仁由己
英雄的沦陷
沉重的感恩
沉重的感恩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o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孟子说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