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画白描语言发展脉络研究

2018-07-12黄山学院245041

大众文艺 2018年16期
关键词:线描白描线条

喻 竹 严 颖 (黄山学院 245041)

白描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的基础造型语言,其本质是用线条的方式来描绘物象。因此我们也可以称其为线描。当然,在国画中对于白描语言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用线来简单的勾勒轮廓、塑造结构、表现空间或体现质感,更多的还是作为画作者抒发艺术情感的一种载体。同时,白描也是一种独立的绘画表现形式或者说是独立的欣赏门类,我们现在从传统经典中可以看到的大量独立的白描作品都可以作为佐证。

时至今日,白描都是中国画学习者从入门到了解国画的必经途径。我们学习中国画往往都是通过从白描的临摹与写生练习开始,慢慢积累再逐渐理解国画的观察视角、表现技法、审美意趣和精神追求。并且,放眼整个中国传统美术领域中的绘画、书法、雕塑、陶艺、漆艺、建筑、染织等多元的艺术品类,白描都是其中通用的艺术语言和重要的构成因素。白描是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是民族艺术和审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我们将其看作是一切中国传统美术形式的基础也未尝不可。那么对于中国画的学习者来说,了解白描这门艺术语言及其发展历史脉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一、白描的萌芽阶段

白描历史传承久远,并且经过历朝历代画家和评论家们的不断参与和总结,其一直也在不断的丰富和演变。纵观人类的绘画艺术发展历程,用线条的方式来表现造型应该是从早期萌芽阶段就已开始的。现在考证这种画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的岩窟壁画。比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法国拉斯科等洞窟中的大量动物形象,以及我国内蒙古的阴山岩刻中的图腾形象都是以线条的语言来描绘和刻画的。同时在新石器时代诸如我国仰韶文化、马家窑为代表的大量彩陶当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当时古朴简练的线描纹饰。这种用线条的方式刻画出痕迹应该是人类最简单、直接并且有效的一种表现物象的方法。可以想象,史前人类在工具发展尚未成熟的早期阶段,直接运用自己的手指或者通过拿起石块、枝条、棍棒、甚至骸骨、贝壳、天然矿物之类这些当时任何唾手可得的材料,在地面、岩壁、冰雪、树干、叶片或许还有皮革上刻画出一根根的线条痕迹,这样简单而又朴素的动作帮助他们打开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二、白描的成长阶段

原始社会是白描的萌芽时期,那么随后的上古时时期至秦汉可以算是白描的成长期。这一时期的历史跨度很长,人类文明与科技水平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并且中国的文字也在这个阶段产生并逐渐趋向成熟。从甲骨文、金文到篆书、隶书,人们通过对文字的书写也衍生出了很多的用笔技法。这一方面拓展了书写工具的表现力,同时也促进了书法美学思想的初步成形。因为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而且绘画和书写文字的工具相同,刻画线条的方式习惯相同。所以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在绘画时也很自然的注意了书法中对毛笔表现力的运用。我们从当时的帛画、木器漆画和墓室壁画中,可以看出以线描为表现形式的绘画技巧已经发展形成,用线造型的样式和意识都日趋明晰。比如在长沙出土的《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两幅战国帛画,是迄今发现的存世最早且最完整的白描佳作。还有同在长沙出土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引魂升天图》,这些帛画都采用以线条勾勒的方法来构成画面,并且可以看出当时画师对线条的表现力与控制力已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古拙质朴的墨线体现了中锋用笔的线条质量,简洁凝练的造型也勾勒出人物形象的肃穆端庄。从这些画作我们可以清晰看到早期中国画的初始面目。

魏晋时期,是线描造型内涵丰富和理论基础建立的时期。在这个阶段开始出现了艺术的自觉与美术的自觉。受到当时玄学思想的影响,绘画从“为政教而作”的功能主义主题式创作中分化出来,成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这一时期,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注重“白描”本身的品质,他们在传承汉代对用笔方式丰富与拓展的同时,开创了更具内涵和个人化的线描方法。也正是这一时期开始,这些画家的名字也开始被历史所记载和流传。比如:卫协、曹不兴、顾恺之等。现在顾恺之的存世作品虽然大多传为宋摹本,但仍可以看到他所提倡的“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一般的线描笔法。而他这种描法格调高古,被后人称为“高古游丝描”。

魏晋时期,也是中国绘画理论基础建立的时期,这当中以谢赫的《古画品录》为代表的一大批理论著作对后世影响很大,比如“六法论”的提出。在六法当中“骨法用笔”基本上确立了“线描”是中国画审美追求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骨法用笔,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骨法”即是形容用笔需有力度如铁骨一般刚健。同时“骨法”也是用笔表现物象的目的所在,即以笔下之线立“骨相”、塑造型。

三、白描的成熟阶段

唐宋时期,是“线描”样式的独立与技法体系成熟的阶段。一方面,技法体系更加成熟,线描状物的功能加强,书法入画以及个人对线描更深层次的认识都使得画家对线描有了更加主观的表现。这极大的丰富了线描艺术的技法体系和形式内涵。另一方面,唐代绘画艺术开始独立分科。从表现内容上分为了人物、山水、花鸟三个主题门类,并且白描也从作为工笔画赋彩过程中一个阶段步骤转变成为了一种独立的被称为“白画”的绘画欣赏形式。这一阶段诞生了规模庞大而又形式多样的画家群体。这其中有把白描技法推上新的顶峰,被后人推崇为唐代“画圣”的吴道子;有五代时期绘画语言颇具个性的贯休和石恪;以及宋代在线描艺术上贡献最大的李公麟等。

吴道子在线描中强化书写性的线条,追求笔力劲怒、动势强烈的画面效果,被称为“吴带当风”。其灵活多变有如“莼菜条”一般的墨线,在勾勒完稿又尚未赋彩渲染之时即已神完气足。因而他的绘画作品常以不用上色或略施淡彩的形式呈现,这或许正是白描艺术独立的开始。同时,这种在线描中注重动势、追求变化的线条,也为国画中笔墨语言的个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贯休将篆书笔意入画,并结合了西域绘画稠密排叠的用线方式,所作人物以齐古脱俗的罗汉形象为主,有很强烈的形式意味和主观个性。石恪自创“笔墨纵逸,不专规矩”的阔笔法,擅长绘制“诡形殊状”的古辟人物,从线描语言上为后世的大写意人物画开了先河。

到了宋代,李公麟极具开创意义的使白描法由人物画的“粉本”中脱颖而出,正式独立成科。其现存《五马图》、《维摩演教图》、《免胄图》等都是白描艺术史上的经典佳作。受当时文人画“以线写心”的思想影响,他的作品更加注重对生活的仔细观察和对内心的细腻表现。并且作品中形神兼备的线描造型既有形象意趣之美又有笔墨意境之美。这符合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审美取向,也迎合了时人审美趣味的追求。而能做到将二者兼顾的人为数不多,也着实不易。正因为李公麟的积极影响,白描成为一种时尚并流行至今。

四、白描的沉淀阶段

元明清三朝,是中国画历史上一个丰富多变的时期,这一时期白描语言在走过成熟后进入了沉淀阶段,开始出现在前人表现样式的基础上衍生而出的多种相对程式化的风格流派。自元代最有影响力的画家赵孟頫明确了“以书入画”的理论之后,绘画中“书写”性的线条成为了抒发胸意和表达情感的目的,并从描型状物的功能中脱颖而出。这是一种新的审美内涵。晚明时期,受社会文化中“心学”思想的影响,整体画风都追求形式的“齐古”,出现了如丁云鹏、陈洪绶等著名的画家。他们即取法前人也自行变法,有着强烈的主观造型意识,也更加注重线描语言的形式感和装饰性,形成了更具个人化的白描样式。并且他们直接参与了当时木刻版画的绘制,促进了线描版画图谱的传播与兴盛,这对清代的白描产生了最直接的影响。清代很大程度上承袭了明人的技法,同时在笔法上进一步拓展了表现力。比如金农、罗聘等画家在造型上追求古拙而生涩的笔意以流露自己散逸的心性;黄慎将草书入画,在笔线中融入“水法”与“墨法”,成为如今学习写意人物画的典范;而最值得关注的是海上画派的任伯年,其线描形式多样,技法纯熟。画中不论“游丝描”、“钉头鼠尾描”、“铁线描”等,都将线描的书写性和韵律感发挥到了极致,并且巧妙的融入了西方素描技法,强化了线描造型的表现力。他的画作既有工整细致一路,也有阔笔大写一路,是晚清最有影响也成就最高的画家。

纵观中国画白描语言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线描作品都具有不同的形式和特色,历朝历代众多的画家们都在用线表达自己对当时世界的感受与认识,再经过逐步的总结和积累,形成如今极具特色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样式。用线造型是中国绘画最重要的特征,一方面其与中国的书法艺术一样,最能体现东方哲学观念及艺术精神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在平面中这些线条组织穿插产生的疏密、长短、开合、揖让、徐疾等视觉效果具有近乎音乐与舞蹈一般的节奏美感,这也是最符合东方人审美的艺术表现方式之一。这种把书写的方式运用于线描的过程,无疑使中国线描走向了一种“写意”表现的境地,这丰富了中国绘画中线的内涵。更成为中国画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能够赖以生存的土壤。

猜你喜欢

线描白描线条
基于线描艺术在儿童创意画中的设计运用
巧用“白描”把人物写活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线条之美
诗笔白描,写照传神
精致线条
线描画
写给远去的路遥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