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河下游2000~2015水沙变化及河道冲刷特征

2018-07-12马龙劳井卫聂莉莉

水能经济 2018年7期

马龙?劳井卫?聂莉莉

【摘要】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黄河流域历经枯水少沙系列年,大洪水较少;一般情况下水库下泄清水,洪水期间水库以异重流为主排出细泥沙,进入下游河道的泥沙明显减少。2000~2015年,黄河下游河道发生了持续冲刷,累计冲刷泥沙量为8.895亿m3,河道淤积萎缩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

【关键词】黄河下游;小浪底水库;河道冲刷;调水调沙

1、黄河下游水沙变化过程

2000~2015年,年均进入下游水量223.10亿m3,较多年均值偏少44%,年均进入下游沙量0.648亿t,较多年均值偏少94%,属于枯水枯沙系列。其中汛期平均水沙量分别为82.10亿m3 和0.63亿t,较多年同期均值分别偏少62%和94%。年平均含沙量2.9kg/m3,汛期平均含沙量7.7kg/m3,与多年年均值(29kg/m3)和多年汛期均值(48kg/m3)相比,大幅度减少。

2000~2015年,汛期下游水流过程以1000 m3/s流量级以下的小流量为主。汛期花园口小于500m3/s流量级的历时为49.7d;500~1000 m3/s流量级为51d。小浪底水库运用初期(1999~2015年),花园口洪峰流量大于2000 m3/s的洪水仅16场,年平均仅2.4场,较多年平均偏少60%;洪峰流量大于4000 m3/s的洪水没有一场,多年平均3.6場,洪水场次明显偏少。七年中花园口最大洪峰仅3970 m3/s,洪峰流量减小明显。

2、黄河下游河道冲刷特征

2000~2015年,水库除调水调沙和洪水期间外,以下泄清水为主,下游河道全程持续冲刷,河道淤积萎缩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根据实测大断面资料计算,16年下游累计冲刷量为8.895亿m3,其中汛期冲刷量为5.993亿m3,占全年冲刷量的67%,14次调水调沙冲刷1.954亿m3,占汛期冲刷量的33%。16年中,除2002年调水调沙期间滩地淤积0.477亿m3外,其余冲淤均发生在河槽。16年中,主槽累计冲刷量为9.373亿m3,其中汛期占69%。从年际冲刷量看,2003年冲刷量最大,为2.62亿m3,占16年总冲刷量的29%;2000~2002年三年冲刷相对较少,均在0.8亿m3左右,三年合计占冲刷总量的26%。

2000~2015年,黄河下游河道实现全程冲刷。从冲刷量沿程分布看,全年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其中高村以上河段冲刷量占冲刷总量的78%,泺口~利津河段占冲刷总量的9%;而孙口~艾山和艾山~泺口河段冲刷量仅占冲刷总量的3%~4%。非汛期孙口以上沿程冲刷量逐渐减少,冲刷主要在夹河滩以上,其冲刷量为3.133亿m3,占整个非汛期冲刷量的108%,孙口以下沿程淤积量逐渐增加,泺口~利津河段淤积量达到0.368亿m3。汛期全程冲刷,冲刷量与年冲刷量表现一样,也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花园口~夹河滩河段主槽持续累计冲刷3.267亿m3,占全下游主槽冲刷量的35%,是下游冲刷量最多的河段;孙口~艾山河段主槽累计冲刷0.304亿m3,占全下游主槽冲刷量的3%,是下游冲刷量最小的河段。

2000~2015年,黄河下游河道沿程冲刷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向下游发展。从冲刷发展过程看,2000年为小浪底水库运用后的第一年,夹河滩以上河段发生冲刷,夹河滩以下均发生淤积。2001年冲刷发展到高村,高村以下河段处于微淤状态。2002年由于调水调沙冲刷集中在两头,即高村以上和泺口以下两个河段,高村~泺口河段发生淤积,主要是因为该河段在洪水期发生漫滩,部分泥沙落淤到滩地上。2003年由于调水调沙和秋汛期洪水持续冲刷,基本上达到全程冲刷。2004~2015年,全下游各河段均发生冲刷,且均以孙口~艾山河段的冲刷量为最小。2015年冲刷主要集中在孙口以上和泺口以下河段,孙口~艾山基本冲淤平衡,艾山~泺口河段发生淤积;初步分析认为,孙口以下河段没有发生冲刷,甚至发生淤积,主要是由于汛期水量少,特别是洪水的量级很小,只有调水调沙的平均流量在3000m3/s以上,其它洪水的平均流量均在1500m3/s以下。

3、结论

2000~2015年,黄河流域历经枯水少沙系列年,大洪水较少,仅2003年秋汛期水量较为丰沛。这16年来小浪底水库运用以蓄水拦沙为主,期间进行了14次调水调沙试验,绝大多数中粗泥沙拦在库里,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明显减少,一般情况下,小浪底水库下泄清水,洪水期间水库以异重流为主排出细泥沙,从而使得下游河道发生了持续的冲刷,河道淤积萎缩的局面得到有效遏制。根据实测大断面资料计算,16年下游累计冲刷量为8.895亿m3,其中汛期冲刷量为5.993亿m3,占全年冲刷量的67%,14次调水调沙冲刷1.954亿m3,占汛期冲刷量的33%。2000~2015年的16年中,除2002年调水调沙期间滩地淤积0.477亿m3外,其余冲淤均发生在河槽。

参考文献:

[1] 潘贤娣,李勇,张晓华,等著.三门峡水库修建后黄河下游河床演变[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6.

[2] 胡春宏,等著.黄河水沙过程变异及河道的复杂响应[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 尚红霞,孙赞盈等.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下游河道冲淤效果分析[R].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2007.

[4] 胡春宏,陈建国,郭庆超,严军.黄河水沙调控与下游河道中水河槽塑造[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5] 李文学,李勇,姚文艺等. 黄河下游河道行洪能力对河道萎缩的响应关系[J]. 中国科学E辑,2004,34(增刊):126-132.

基金项目: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04024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1624052)

作者简介:马 龙(1981- ),男,山东滨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