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的实践
2018-07-11周芳名
【摘 要】 构建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是有效实现城市社会治理,塑造良好社会秩序和提升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路径。当前,党和国家正面临阻碍社会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研究》一书从理论到实践,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代表性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的实践探索与经验启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的系统性学术研究著作,具有重要的出版价值、学术价值和实践推广意义。
【关 键 词】城市治理;社会稳定;预警管理;法治实践
【作者单位】周芳名,中共重庆市万州区委党校。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1.028
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时代,社会矛盾都是无法避免的客观存在。因此,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目标考量,国家一直在致力于尝试和探索社会矛盾预防和化解机制的构建。《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研究》一书的作者孙午生认为,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众所周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社会行为的市场化,必然导致人们的价值取向多元化。这种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必然对整个社会与公民的理想信念、人生价值等方面产生冲击和影响。当前,党和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就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伴随着我国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了重新阐释,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人的需求层次来看,我国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已经突破物质生活的范畴,对精神层面的诸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安全等需求逐漸强烈。
为了有效回应与解决这些新矛盾,在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语境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和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1]尤其在城市空间,辖区内人员不仅有传统的城市居民,而且更多的是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农转城人员,人口成分复杂、流动性较强、矛盾较多,这给社会治理与稳定带来全新的挑战。《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研究》一书提出,为了形成有效的城市社会治理结构,塑造良好的社会秩序,使广大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加强法治化、规范化的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建设显得极其必要。换言之,建立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及预警系统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总的来看,该书是我国目前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的学术著作,充分彰显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术研究品格,详细介绍了国内外代表性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的实践探索与宝贵经验,对我国其他城市强化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相关立法与执法工作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一、出版意义:首部系统性研究著作
防患于未然对城市管理格外重要,预防性思维的形成需要理论研究者先行,在理论上首先给予智力支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我国学界的相关成果并不丰硕,其所提供的智力支持有限。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的篇名项输入“社会稳定预警”进行检索,共检索出79条信息(检索截止日期为2018年5月2日)。笔者再以“城市社会稳定预警”进行检索,仅得出7条信息。从这些论文的发表时间来看,其中,6篇论文发表都比较早,这些论文成果当然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但我国近年来的城市社会治理又出现了诸多新情势和新问题,因此,在一定程度还需要新近研究成果的智力支持。通过检索结果我们发现,十八大以来,相关的文献只有一篇,即宗永平的《浅析城市社会稳定预警机制建设》。该文分析了影响城市稳定的基本因素,包括经济因素、下岗失业问题、腐败问题、收入差距问题和公共安全问题,在此分析基础上,作者认为通过建立系统完善的社会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各种风险因素,有助于有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该文为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的研究作了很好的尝试,但限于篇幅,对该问题的分析尚不深入。除了学术论文,相关的学术型著作也是寥寥无几。比如,王银梅的《社会稳定及预警机制研究》,该书是较早的关于社会稳定预警的学术著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但该书的分析对象较为宏观,并未聚焦到本文论析的城市空间。
孙午生博士所著的《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研究》是截至目前有关城市社会稳定预警较为系统全面的学术专著。该书既有相关理论基础方面的详细阐释,也有国内外典型城市(尤其是北京)在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方面的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更有对今后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实现制度升级的策略建议。毋庸置疑,《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研究》是我国城市社会预警管理领域的第一部系统性研究专著,填补了该领域的学术空白,为读者和研究者贡献了一笔宝贵的学术财富,其表现的时代性开拓精神与强烈的现实意义值得肯定。
二、学术意义:上佳的学术研究范本
从学术价值的角度来看,《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研究》是一部研究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的优秀学术作品,其不仅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且在研究样本、逻辑结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1.典型的研究样本
该书是一部实证性极强的学术性著作,作者在实证分析代表性样本的选择上是值得肯定的。全书以北京的社会稳定预警管理作为中心样本进行了非常翔实的分析。作者用了整整三章的篇幅来剖析北京在社会稳定预警管理方面的实践探索、经验总结与改进建议。第二章是对北京市社会稳定所面临的基本形势的分析。第三章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北京市自“十五”时期开始建立社会稳定预警管理体系的历史发展与政策演变。第七章是作者提出的关于北京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体系的改进思考与建议。因此,《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研究》的第二章、第三章与第七章构成了该书关于北京这样典型样本的“体检报告”与“诊断建议”。除北京之外,作者还为读者介绍了国内外的其他相关样本。
2.严密的逻辑结构
该书在遵循严密的逻辑规律下展开行文与论证,做到了结构合理、逻辑自恰,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全书贯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研究思路。一部好的学术作品必然首先在理论上阐释清晰,理论基础是学术研究展开的起点。《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研究》严格遵循了这一基本学术要旨,作者开门见山,在第一章就对该书涉及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做了较为详细的交代。随后,作者从理论转向实践,立足北京城市社会稳定的基本形势、管理体系历史发展和改进措施建议展开分析,同时还在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对国内外的城市稳定预警管理法治实践进行了细致的介绍与阐述。
第二,行文逻辑严谨、层面清晰和逻辑自洽。作者从人对事物的一般认识规律出发,并按照一般学术研究的阐发规则对社会稳定预警管理这一学术问题展开论述。首先,作者厘清了读者对“社会稳定”这一基本概念的基本认识,在作者看来,社会稳定并不是指整个社会固定不动,而是指组成社会的绝大多数成员能够遵守共同的社会规范,维持现行社会秩序,形成某种趋于一致的社会凝聚力,从而保障社会整体协调一致地向前发展,实现社会的动态平衡。而后,作者从理论界找寻到了诸多关于社会稳定的论述,这些思想在丰富和拓展人们对社会稳定认识的同时,也对研究北京以及其他城市的社会稳定问题有着很大的支持与启发。紧接着,作者从比较研究的视角出发,从国外相关实践之中寻找解决北京社会稳定预警管理问题的可能答案,同时还介绍了我国其他城市(上海、杭州、深圳)的相关实践,试图找寻一些教训、经验与启示。最后,作者在总结国内外城市稳定预警管理实践探索的基础之上,提供了改善北京现状的建议。
3.多元的研究方法
作者在《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研究》一书中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实证调查和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使该书的研究更加具有学术性和说服力。
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从全书的注释与书中所列的主要参考文献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围绕社会稳定预警管理这一问题搜集、分析并整理了大量文献,既有传统的《理想国》《政治学》《社会分工论》《共同体与社会》等经典论著,也有当代的《多元与统一》《英国城市研究》《社会稳定与社会和谐》等学术著作,还有大量的与社会稳定预警管理相关的期刊论文与政策性文件资料。
实证调查法。实证调查法是指在价值中立的前提之下,以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为基础来建立和检验知识性命题的各种方法的总称。纵览《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研究》全书,我们随处可以寻见实证调查的踪影,这也是该书的主要特色之一。作者通过翔实的实证调查,为读者呈现一个又一个生动而丰满的实践样本,彰显了研究成果的真实性与实践性。
第三,比较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是指对物与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的研究与判断的方法。比较研究是该书的另一主要特色。透过文字,作者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立体时空画卷。从时间的维度来看,作者详尽总结了北京社会稳定预警管理体系的各个历史阶段面貌。从空间的维度来看,该书既有法国、日本、德国、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国外主要国家的城市稳定预警管理的法治实践;还有国内的上海、杭州、深圳三个南方城市的稳定预警管理的法治经验,非常具有代表性。如此一来,以北京为比较对象,作者既对北京过去与现在进行了比较,又对国内与国外、国内南与北的地域性进行了比较,使得本书的比较研究极其丰富完整。
三、现实意义:较高的实践推广价值
通过调研与分析,作者指出,“北京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现在已经形成市、区、企业三级管理体系。市级预案方面包括作为市级专项社会稳定预警管理预案及配套规定的三个市级应急预案……各区形成了有关部门按规定制定本辖区突发事件的社会稳定预警管理预案,而在企业层面上形成了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本单位突发环境事件社会稳定预警管理预案,并需要定期组织演练”[2] 。在此实践基础上,结合前六章内容的详尽论证分析,作者提出了北京市社會稳定预警管理体系的改进思路与改进方法。这些改进措施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确立预警制度、构建顶替机制、动员全民参与、强化应急组织领导及加大政策与资金扶持力度等制度建设,完善社会稳定预警管理体系;二是创新智慧社区应急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创新智慧社区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信息技术支撑体系、管理运行体系与软硬件环境;三是继续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完善社会稳定预警管理的法律体系,将安全许可纳入法治化轨道;四是通过明确大型社会活动概念、设定安全许可制度、明确所涉主体安全职责、明晰活动安全规范和鼓励公众责任险等具体方式来改进大型活动规划方案;五是建立社会安全与稳定预警等级模型,其包括公共安全、社会经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重大事故、重大活动和周边环境等警源性指标;六是健全政府危机管理应急机构,构建灵活的公共危机预警方案,设立防范危机的政府专项基金;七是建立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巩固社会救助的资金保障、物质保障、队伍保障、通讯保障、卫生保障、治安保障、人员防护保障、避难场所保障和气象服务保障,鼓励、规范和引导社会组织救助和救助保险,加强调查评估、技术开发储备和宣传培训,开展常态化、规范化的预警演练。
作者基于北京样本分析所提出的这些改进思路和改进方法似乎仅是为北京城市社会稳定预警管理量身打造的智力支持,而事实上,对我国的其他城市而言,它们在社会稳定预警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是存在共性的。因而,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城市稳定管理的实际,对这七个方面的改进措施加以改造运用。因此,可以说,该书除了有重要的学术贡献,还有着较高的实践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A]//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39.
[2]孙午生. 社会稳定预警管理制度研究[M].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