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以赴, 只为不虚此行

2018-07-11李冲

传奇故事(上旬) 2018年6期
关键词:取舍

李冲

小编叨叨叨:

你一定很难相信冲哥这篇初稿写了九千多字,改了两个月,字数删了又加,但他依然激情满怀。高一到高三每一阶段他都记录的清清楚楚,他说他有三年的日记,翻开满满都是往日奋笔疾书的影子。真的很少见到这么细心认真的男孩子,他的文笔不足以把故事放在连载,但他的精神绝对够得上最榜样。

人最怕的就是从心里瞧不上那些努力的人,以为自己如果跟他们一样,早就清华北大了,其实你不是考不上清北,你只是做不到跟他们一样努力而已。

—林木木

也曾浑然不知人生的难

在讲我的高中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初中的我。自以为是的潇洒,实质却是和木偶一样可悲,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一无所知。那时的我,每天混迹于网吧,根本没有把成绩或者中考当回事,觉得每天能有十来块钱吃饭,剩下六七块上网,生活就已然完美。

就这样,我迎来了中考,在中考那几天,我依旧是早中晚上网,最后,成绩出来,只能去一所普通的高中读公费,我当时满不在乎地说:那也好,家里也没钱。我爸不肯,不顾家里人的反对,花了一大笔钱,弯了很多次腰找关系把我送进了县一中。

开学那天,我爸跟我都如同鸡入鹤群一般,诚惶诚恐,看谁都觉得好高高在上好厉害的样子。缴完学费和“赞助费”,我俩站在教学楼前的阶梯上看着来往的人群,沉默着,想着各自的心事,不知怎的,我爸突然轻拍了一下我的肩膀,说:儿子,你要是能进前五百,我就知足了。我下意识地抬起头想说我做不到,话还未出口,我看到他的几根白发在阳光下格外刺眼,那带着期冀的眼神和鼓励的笑容,令我心里一酸,我说:我尽力,一定尽力。

在农村,人们把考上大学尤其是一个好大学当作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对待,我暗下决心,要成为家里人的骄傲,把初中那个充满戾气的自己彻底改变,让家人不再为我操心。

我只是希望结果不要太差

我看过很多励志故事,有人可以仅凭高三一年的努力就能在高考中逆袭,但我知道这种奇迹不属于我,因为初中的底子差,我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之前知识的亏欠,于是我的黑色高三从高一就开始了。

那时的我,没有任何时间可以浪费,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我都是在预习或复习着知识。在别人结束早自习赶去吃早饭的时候,我会拜托同桌帮我带两个烤饼,把节省的时间用来整理早自习时候遇到的问题。中午我会飞快地跑去食堂,狼吞虎咽地扒完饭跑到寝室看一会儿上午记的笔记,然后睡二十分钟,起来接着看笔记,直到宿管大叔喊我们出寝室上课,我又飞快地跑到教室坐在位置上拿出课本预习。

后来跟人讲起当初的疯狂,他们问我,这么学,累不累?我翻了翻白眼,怎么可能不累,身体和心理都不堪重负好吗?本来可以过得很潇洒的高一硬是不敢有一丝懈怠,每天小气地计算着时间,不敢走神不敢玩游戏,生怕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还没搞清楚,这一天就过去了。那时身边的人对高考还没什么意识,高三还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我的拼命在他们眼里像一个愚不可及的笑话。

其实,我也没想什么,同桌桌子上有本书,记录了一个女孩,从高二开始努力最终考上了北。我只是在想,如果我从高一就开始努力,结果应该也不会太差。

每天晚上回到寝室,我会用冷水洗个脚,因为打热水要到下六楼,我不愿意浪费这个时间。熄灯之前有二十分钟,我会专心地看生物《怎么解题》,能看一点是一点,重在积累。熄灯后,天气冷的话我就在被窝里看书,热的话就在厕所看书,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笔勾画知识点,这样更有利于当时的记忆和日后的复习,有时眼睛酸胀的不得了,就闭着眼睛过一会儿再看。熬夜的结果就是白天打瞌睡严重,我那时的做法就是如果想睡觉了就做物理或者生物题目,强迫自己捋清楚题目的意思,做个四五道就不会想睡觉了,上课效率也和不熬夜差不多。

每天晚自习下课,我都会去跑两千米,做十来个引体向上,一天高强度的用脑之后,剧烈的运动赶走了疲劳,又能绝对高效率地学习两三个小时,并且晚上睡觉也睡的很香,说白了就是身体心理累的。

要怎么形容我的高一呢?第一次住校,一个月才能回一次家,不了解同学不了解老师,只想着怎么去把成绩快速地提高,所以很少朋友,有时候明显感觉到孤独,在吃饭的时候,组学习小组的时候,甚至是在傍晚心烦意乱散步的时候,形单影只地走在三五成群的同学中,时常觉得狼狈,但我我又依然觉得值得。

在下学期的时候,我的成绩已经到了年级五百七十三名,成绩的突飞猛进给了我更多的自信,我更加波澜不惊地做着自己的事,一步一步完成自己定下的任务,我感觉那段时间的自己,状态是最好的,不去管同学的话语和眼光,老师委婉的暗示和粗暴的脾气,谁谁恋爱谁谁分手谁谁打架被开除,只管自己的问题有没有得到解答,不断催促自己不要放慢追逐梦想的脚步。

高一期末我的成绩是年纪三百六十四名,我已经超出了我爸的预期,这也让我相信,nothing is impossible!

我承认高二的我有所松懈

因为高二面临的仅仅是学业水平考试,班上整个氛围都比较轻松,但我还是跟高一一样,不敢有丝毫松懈。

每天六點十分左右到教室,帮我同桌接好热水,然后就拿起《高考3500词》开始疯狂地抄写。十分钟之后,同桌就差不多到教室了,我会请她帮我听写刚刚记的80个单词,找出没记牢的,抄写到本子上,排队等饭的时候,拿出来看,晚上再请她重新帮我听写一次。

大概六点四十弄完,刚好开始早读,单数英语双数语文,而我会雷打不动地快速做一篇完形填空,圈出不认识的单词和不理解的选项,下课之后询问同桌。早饭十分钟解决完,上课之前读语文古诗鉴赏,完全不给自己留时间伤春悲秋。

高二各科难度较大,我买了高三复习时用的理科习题集,每科大概有十五套题,一套都是一百道题左右。刚买来我就试着做了一套关于目前正在学习的内容的习题,做到一半,我就做不下去了,对答案发现没对几道,这个慢慢梳理知识的过程特别痛苦,就像是在没有灯光的黑夜里摸索。虽然艰难,但我还是在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星期将这总共六千道题目啃了下来。

在机械般运作的学习生活中,化解我苦闷的途径,就是晚自习时候的跑步,再就是《哲思》,跑步是释放压力,《哲思》则是让我本来濒临崩溃的内心重新坚定。

看的最多的,还是《破茧成蝶》,有时候需要的不仅是鼓励,更多的,是让那些在黑暗中艰难前行的人们知道,这条路,有人同样艰难甚至痛苦地走过,而且走过来了,没有放弃,最后的结果也不差,我们,也一定可以。

如果说高一是我“量变”的积累,那么高二上学期就是我“质变”的结果,在那半年里,我的成绩冲到了年级一百零三名,这是我这半年继续高一节奏的见证,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节点,更证明了我的做法没有错。事实上,在这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我也很少退到班级前五之后了。

记得一个学长形容过他的高三,他说:“我现在就像一台完美运行的机器,每个零件儿都满负荷运转,却又刚好能在一天结束时结束,休整一下,第二天又是如此。”

我的高二也是如此,虽然数理化生很难,文言文很难,英语都不认识,每天过得很紧张,但是我总是能在那劣质台灯电量不足前一两分钟,完成自己当日定下的一百道题、一百个单词以及两篇文言文阅读训练,然后带着满足和自豪进入梦乡,并且第二天在五点半左右自然醒来,起床,到教室,接热水……

有些不好意思地说一句,高二下学期,状态并没有上学期好,勉强能完成计划,总是心烦意乱,看《哲思》都不顶用,因为根本没有找到这一方面的。

原因很简单,在高二下学期,我和同桌分开了,成了前后桌,这样的位置,我给她讲题目,她给我听写单词,都要转过来,比较不方便。班上开始有人起哄,我们寝室的人,都变得关心起我的“终身大事”来,我也知道他们没有别的意思,但是我每次都要解释一通,特别累也特别浪费时间,心里像是憋了一口气,不知道怎么发泄出来。就这样过了半年,我的成绩毫无起色。我知道,这样的状态很尴尬,学不进去就算了,又真有点像他们说的那样,“喜欢”跟我那个同桌在一起。

但不得不说,一个人想考进一所大学就很难了,两个人一起更难,而且两人要一起面对彼此的人际关系,总有那么几个,你不喜欢而恰恰是他好友的,也总有那么几次,两人是会冷战的,不管最后谁认错谁原谅,浪费的时间,回不来啊。

我认清楚了内心的想法,也遏制住了内心想要“表白”的冲动,把这份喜欢,埋在心底,高考之后,三个月的时间,还不够你说吗?我想通的时候,暑假就已经快结束了,老是被这事弄的心烦,暑假作业也没怎么认真写,最后……我是和几个同学一起“合作”完成的。然后就是迎来了高三。

拼尽全力结果真的不会太差

我的高三,是从一次排名惨不忍睹的排名开始的……

刚进高三,学校组织了一次摸底考试,我是四百多分。分数低到我这个乐观的人都郁闷了一个星期。我去找了班主任,一个严酷而睿智的中年男人,见到沮丧的我,他反而一反平常在班里激励别人时的热血励志,劝我说:“你的成绩其实不错了,能上个二本,很多人想上都上不了呢。”

我愣愣地看着这个男人,头一次好想揍他,我转身回座位,甩了一句,“您等着吧,我要上个一本给您看看。”

高三其实就是三个阶段,一轮二轮还有考前辅导。一轮复习用了整整一个学期,耗时久,知识点多,而且课堂上的作业也多,我很机智地没有买很多的课外资料,而是跟着老师一步一步把自己的知识点学得扎扎实实的。

但也有人没有选择跟着老师来,朋友是在年级前五十的大学霸,他买了六科的A版“五三”,问我要不要买了一起做,我拒绝了,因为“五三”虽然全面,但是我没有他那种专注,做不到无论什么课都不受老师上课的干扰,只是跟他说有什么好题目可以拿出来一起交流。

如果想在高考时提高一百分,我必须把弱项变成强项,于是一轮复习的时候我把重心放在了语、数、外三门上,而理综暂时只是跟着老师把知识盲点一个一个排除,外加每个星期刷一套理综卷。

每天六点起床之后,飞快地洗漱叠被,小跑到教室,拿出阅读理解,六分钟做完,对答案,然后将整篇文章的大意翻译出来,不懂的单词就查,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吃饭睡觉前都拿出来看看,那个小本子陪我度过了整个高三。

每天八节课,老师们不会给你时间预习复习,所以每天晚上我就预习好第二天上午老师要讲的,午休的时候预习下午要讲的知识,对我来说,认真预习半个小时加上上课认真听课,效果比听课之后认真复习一个小时要好的多。

老师讲的很快,有时会有三四个地方都没听到或者没能理解,但是我坚持下课只问一个问题,不论留下了多少问题,我都会一个一个解决。

就这样跌跌撞撞地摸索着学习,我坚持了半年,期间分数大起大落,但是名次倒是很稳定。一模成绩是我考得最好的一次,六百分,班级第二,年级四十九,朋友比我高出四十多分,年级十七。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都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效果,所以我强调,要根据自己所处的阶段来制订计划,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

关于下学期,不需要什么计划,因为就是攻克重点难点,如果说我的第一学期的关键词是尝试,那第二学期就是“取舍”。

我买了英语所有的题型专项训练和理综的套题,有一百来套吧,每天刷,刷的自己看到题目就知道答案是什么样。数学我选择了跟着老师走,做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至于最后一题,我只做第一小題,成绩也是稳定在一百一左右。

每天就是凭着一股劲埋头学习,没有想过考不好会怎么样,因为我没有时间想。

高考前的三个月,班里气氛特别沉闷,不管你平时努不努力用不用功,到了这个时候,都会全力投入到高考的复习大军之中。高中三年,就像是蛹破茧的过程,而这三个月是成蝶前最黑暗最痛苦的时候,也最容易让人临阵脱逃。

最后一个月的时候,有同学放弃了,他的座位也没人去搬走,大家也没怎么议论,谁还有时间去议论别人呢?

最后的高考,我考出了最初想也不敢想的分数,575分,上了江西省唯一的211重点大学。高一的疯魔,高二的沉淀,高三不留遗憾的努力,让两年前那个拿着高价借读费才能勉强进入这个学校的少年最终登上了学校的红榜,也让父母的付出和我三年的努力有了交待。

我的成绩与很多学霸相比不值一提,却是我所能做的最好,很多人拼尽全力也不过是为了成为一个普通人,那普通之下的我们呢?

猜你喜欢

取舍
《背影》:回想的艺术
谈“说课中内容的取舍”
取舍之间彰显有效教学
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取”与“舍”的思考
智慧面对“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