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教材有效运用的思考

2018-07-11陈达明

中小学德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教材品德法治

陈达明

摘 要 在道德与法治新教材逐步进入小学德育课堂的大背景下,如何有效使用教材成为德育教师面临的新问题。从学生的成长出发,读懂教材,避免拔高要求;恰当设计,避免看图说话;恰当拓展,避免放飞过度,能让新的德育教材更好地服务学生的成长。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教材;小学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8)06-00-02

随着德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对基础教育教材的建设愈加重视,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更改为道德与法治,新的部编教材从2017学年开始使用,逐年替换。面对新的教材,教师只有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手段,关注新问题,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新教材的价值。

一、读懂教材,避免拔高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应该明白,教材是统一编写的,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师如果一味照着课本照本宣科,就极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所以,教师要根据当地环境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有效开发课程资源,灵活开展教学,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不自觉地参与到教学中去。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特定的主题自由讨论,在畅所欲言中提出见解,分享看法,提升认识水平。

我们知道,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是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以及《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而编写的。新教材的编写遵循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关注儿童的整全生活,引导儿童有意义地玩,主动地思考,树立正确的价值。教材图文并茂,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由此,在教学中我们只有读懂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才能避免不恰当地拔高要求。

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过新年》。认真解读单元意图,知道本单元的四个话题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讲述了新年的概念和风俗习惯。第一课时完成元旦节的教学内容,第二课时内容是学习中华民族最传统的重要节日春节,了解春节的习俗和讲究,了解少数民族过传统新年的风俗习惯,从而感受春节特有的阖家团圆的意义。听课中发现,有的老师这样设计探究环节:

(一)第一关:春节说由来

师:人们把过春节称为过年,你们知道“年”的来历吗?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师:请一起看看年的传说吧!

[看一看]春节的来历(播放课件动画:年的传说——课件展示,年兽在除夕日来吃人,村民都跑到山上去,后有一老者贴红纸,烧竹筒,吓跑了年兽)

师:故事告诉我们,年是什么?人们放鞭炮、贴春联、挂灯笼是为了什么?

师:注意这只是个传说,世界上是没有年兽的,但春节习俗一直保留到今天。从此,春节就成了我国最隆重、最古老的传统节日。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有关新年的民风民俗及其来历。)

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这样的设计,不但不能激发学习兴趣,还让许多同学对“年”产生了害怕和不理解的情绪,“快乐过新年”更不知从何谈起。指导任课教师理解教材后,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对教学设计作了修改:

活动一:大家一起过春节

1.[看一看]春节多热闹(播放春节舞狮、挂灯笼、逛花街等视频录像)

2. [说一说]春节的习俗

(1)买年桔;(2)拜年、收压岁钱 [演一演];(3)贴春联 [贴一贴];(5)放鞭炮、烟花;(6)逛花街。

师(总结):春节多热闹啊!刚才谈到的都是我们南方人的春节习俗,下面就让我们去北方过年吧!

活动二:我到北方去过年

[说一说]北方的春节习俗

这样的教学设计,走进了学生生活,以他们熟知的事件引发思考,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可见,读懂教材,正确解读教材非常重要,在读懂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适度设计,既不拔高要求也不降低标准,恰当的才是最好的。

二、恰当设计,避免看图说话

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与品德与生活教材在编写上有相同之处,都突出了图画、图片在呈现教材内容上的特殊作用,强调图文并茂,以图为主。道德与法治新教材还增添了绘本故事。但对这样的编排,一些老师由于认识不到位,会感到新教材好看不好教,很容易上成看图说话课,只是简单介绍画中的人物、场景,说说他们在做什么,说明了什么。这样教学显然难以满足品德教学的要求。

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作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把教材中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事件”“现实生活主题”“社会生活场景”与儿童真实生活联系起来,在双方的互动中开展品德教学。可以采取讲故事、听歌曲、情景朗读、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扮演角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化道德认识,内化道德情感,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部编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冊教材“吃饭有讲究”一课中有四幅图,如果用简单的看图说话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几句话就说完了,势必导致理解不透彻、体会不深刻。但如果恰当设计教学方法,效果就完全不同。有老师把其中两幅图编成了一个完整的小故事:

妈妈说吃饭了,小玲却拿起一大杯冷开水要喝。爸爸对小玲说:“要吃饭了,别喝那么多的水!”小玲说:“我就要喝。”咕噜咕噜就把水喝完了。吃饭了,小玲看到桌面上的菜自己不太喜欢,加上刚刚又喝了很多水,就将饭碗一推:“没有我爱吃的,不吃!”

故事讲完了,老师适时追问:“大家觉得小玲做得怎么样,你曾经这样做过吗?”由于故事的展示,让孩子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踊跃发言,不知不觉中就知道了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新教材基于儿童的生活视角,阐释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面对新教材,教师只有多思、多想、多探究,才能(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寻找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

三、恰当拓展,避免放飞过度

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灵活性和自由度更大。特别是在拓展延伸环节中,执教者可以根据学习主题,依据教学的需要,恰当进行拓展,这无疑会有助于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例如,在一年级《快乐过新年》的教学中,教师这样设计了拓展延伸:

同学们,在春节这个快乐、喜庆的节日里,除了住在中国的中国人家家户户过新年,快快乐乐过春节外,你们知道在国外生活的华人是怎么过春节的吗?好,下面请大家欣赏美国、法国、加拿大的华人庆祝春节的视频吧。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这样的拓展设计,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突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爱国主义教育水到渠成。同样是这一环节,如果在拓展延伸中设计“策划春节联欢会”的内容,那么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就难以完成。因此在教学中,教材拓展要恰当,要注意避免放飞过度。

面对新教材,作为执教者,我们只有多思考,多探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老师,才能用良好品德滋润学生心灵,用法治呵护儿童成长。

(作者单位:广州市南沙区鹿颈小学

广东广州 511400)

责任编辑 徐向阳

猜你喜欢

新教材品德法治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地理新教材封面图像解读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好学者贤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