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机构指标纳入学术期刊评价重要指标的探讨
2018-07-11盛宇平王树贵盛春蕾
盛宇平 王树贵 盛春蕾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主要期刊评价体系中的各项指标,从作者维度和读者维度阐述了作者机构指标在期刊评价中的重要性,提出应将作者机构指标作为重要指标纳入期刊评价体系之中。作者机构指标是一个复合指标,由作者机构数、机构选出率、海外机构比、机构扩散指标和选出机构扩散指标构成。
〔关键词〕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作者维度;读者维度;作者機构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8.05.018
〔中图分类号〕G25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8)05-0117-03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dexes of the main journal evaluation systems in China and abroad,and expounded the importance of the author organization index in journal evaluation from the author dimension and reader dimension, the author organization index was proposed as a core index in the periodical evaluation system,furthermore,the paper gave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author organization index.In this paper,author organization index was a composite index,which consisted of author organization, organization selection rate,overseas organization ratio,organization diffusion index and organization selection diffusion index.
〔Key words〕journal evaluation;index;author;reader;author organization
学术期刊承载着科学研究的成果,是技术创新与理论发展的重要参考来源,因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石。学术期刊的影响力是指期刊在一定时期内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在某段时间内促进相关学术研究与应用发展的能力。对学术期刊的影响力进行科学评价,有利于提升学术期刊的内在质量,促进期刊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学术期刊评价的重要课题[1]。
我国现有学术期刊6 000余种,已跻身世界期刊大国行列。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中,以“学术期刊评价”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到相关文献3 700余条,最早的一篇刊发于1990年,但近年来学术期刊评价的研究影响力逐步扩大,从学术界扩展到相关社会各界,其作用和意义也逐步得到广泛关注和认同,其不仅关系到科研人员的实际利益和学科发展动向,更与科研成果评估、国家科研投入是否合理、学术研究能否良性发展息息相关;学术期刊评价问题在国内的关注热度呈直线上升态势[2]。
本文对国内外现有评价体系进行对比与分析,认为作者机构应作为重要指标之一纳入期刊影响力评价体系之中。作者机构指标是一个复合指标体系,包含发文作者机构和施引文献作者机构两个方面,包含作者机构数、机构选出率、海外机构比、机构扩散指标以及选出机构扩散等指标。
1现有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比分析
目前,国际上较为普遍的期刊评价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基于遴选机制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检索数据库;二是基于计量方法的期刊评级。具有代表性的是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简称JCR),它们是国际上最普遍、最有影响的学术评估数据。依托这些数据库衍生出的期刊评价计量指标——如影响因子、SJR指数、特征因子、H5指数等,也成为国际出版机构和网络公司大力推行的期刊评价准则。依据这些计量指标形成的期刊分层及排名在学术界的影响不容忽视,国内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武汉大学等。我国目前有8种评价体系,详情见表1。
现有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对评价指标赋予的权重不同,从而得出不同的排名结果。对这个集合内的指标进行选取时,遴选标准主要从作者和读者两个维度进行考虑,见表2。作者维度是期刊的生命力根源,优秀的科研成果论文赋予了期刊生命力,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最根本所在。而优质的学术论文必然会被更多人引用借鉴,这也赋予了期刊更大的活力。因此,这些引文读者也构成了期刊评价最基础的链条,每一个读者都是期刊评价的大众评委。
本文针对作者维度和读者维度进行分析,发现已有的评价体系中对作者机构指标的评价并没有赋予很高的权重。作者的学术水平决定着论文质量的高低,而作者机构很大程度上是衡量作者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笔者认为从作者维度层面上看,作者机构指标应作为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重要指标。从读者维度层面上看,施引文献作者机构指标也是评价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2作者机构指标
通过对国内外主要学术期刊评价体系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作者机构作为期刊评价的重要指标并没有体现。由表1可以看到,尽管CSTPCD和CSCD把发文作者机构作为一个指标,但也仅限于发文机构的数量,并没有将机构选出率作为一个衡量指标。众所周知,现行机构评价中,有中国著名科研院所、国家级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双一流大学等,一流机构学者的科研成果往往投稿于本学科领域内期刊影响力高的优秀期刊上。所以,越是高质量的期刊拥有一流机构学者的论文越多,虽然这种关联并不构成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却是共同反映了双高集中的事实[4]。这个关联性也被称为关联重言(Association Tautology)[5]。
由此可见,作者机构指标作为期刊评价体系的核心指标是科学严谨并有现实意义的,它应该包含以下要素。
21作者机构分布数
作者机构数是作者指标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评价指标,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它也是期刊评价的来源指标之一[6],作者机构数决定了科学生产能力规模的大小,但不能客观评价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7]。因此,需要增加一個新的指标,即机构选出率。
22机构选出率
机构选出率是指按统计源的选取原则选出顶级机构与所有机构之比。以大学为例,就是双一流大学及学科的发文总量占全部大学发文总量之比。从所有中外文数据库发文作者机构统计结果不难发现,学术期刊的发文主体为大学和科研院所。因此,可以将作者机构划分为科研院所和大学两个类别,并根据国家标准划分出国家著名科研院所、国家级研究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以及双一流大学或一流学科等。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可以认为机构选出率高的期刊其影响力也相对较大。
23海外机构比
海外机构比一是指国际合作发文的数量占全部发文总量之比,二是指发文数量占发文总量之比。海外机构独立率应是评价中国学术期刊英文版的一个重要指标。
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是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期刊发文国际分布越多,其覆盖面就越广,影响广度就越大。为吸引高水平论文投向国内期刊,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在2013年11月,中国科协等六部委联合提出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适度增加英文科技期刊数量,新创办一批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代表我国前沿学科、能填补国家学科空白的英文科技期刊,使之进一步成长为高水平优秀国际科技期刊的后备力量。二是促进提升已有英文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扩大进入SCIE等国际主流检索系统的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带动我国科技期刊整体发展[8]。
作者国际化反映了期刊对于国外作者的吸引力,它可以用国外论文的多少,稿件来源地的广泛程度加以表征,并基于此建立了一系列反映期刊国际化水平的量化指标[9]。作者国际化水平与期刊学术影响力密切相关。期刊作者国际化程度越高,其学术影响力越大[10]。
3施引文献作者机构指标
施引文献是目的文献被引用的次数。被引文献是研究的知识基础。施引文献是被引文献的发展,可以大致称为研究的前沿。一篇好的论文往往要参考大量的优秀论文,反之一篇优秀的论文也会被众多学者参考引用。一本高质量的期刊,它的施引文献往往会很多,可以说施引文献的作者就是期刊的最客观的评审者。由此笔者提出,施引文献作者机构应该纳入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之中,作为期刊评价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施引文献作者机构指标除包含施引文献作者机构数、机构选出率及海外机构比之外,还应该增加以下两个指标:
31机构扩散指标
机构扩散指标,指在统计源范围内,引用该刊的机构数量与在该期刊上发文的机构数量之比。比值越大,就说明机构扩散程度越大,论文影响力也就越大。
32选出机构扩散指标
选出机构扩散指标,指在统计源范围内引用该期刊的选出机构与在该期刊发文的选出机构数量之比。基于机构选出率和机构扩散指标,选出机构扩散指标是对施引机构的筛选,扩散指标越大,说明引用该期刊的顶级机构越多,也就侧面证明了该期刊的影响力越大。
4结论
学术期刊的评价工作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期刊评价的内容、标准和方法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而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引进和传播文献计量学开始[11],经过短短40年的探索和发展,多家权威机构提出的多种不同评价体系已经相对准确地对期刊进行评价,但也有不尽完善之处,评价的指标多元化也就势在必行。作者机
构指标从多维角度,很好地解决了作者水平评价问题,将其纳入学术期刊评价核心指标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蒋勇青,齐萍.学术期刊影响力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7,(3):178-185.
[2]马兰.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对比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1):167-170.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jrzg/2011-11/13/content_1992063.htm,2015-09-01.
[4]柯青,朱婷婷.基于作者机构指数的期刊评价研究述评[J].图书与情报,2017,(2):109-119.
[5]Gorman M F,Kanet J J.Evaluating Operations Management-Related Journals Via the Author Affiliation Index[J].Manufacturing & Service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5,7(1):3-19.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0年版[R].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7.
[7]盛丽娜.作者机构分布情况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4):585-588.
[8]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关于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项目申报的通知[EB/OL].http://www.dost.moe.edu.cn/dostmoe/tzgg/zxtz/20130917,2014-08-09.
[9]花芳,冯玉林.期刊国际化程度的量化指标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104-1108.
[10]刘雪立,周晶,盖双双.我国SCI来源期刊作者国际化水平及其与学术影响力的关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10):1077-1083.
[11]李艳.我国学术期刊评价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5):507-512.
(责任编辑:郭沫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