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极哲理对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协同的启示

2018-07-11孙瑞英马海群

现代情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数据安全

孙瑞英 马海群

〔摘要〕文章阐释了太极图的哲理内涵,指出了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协同的要点和客观要求;从宇宙全息统一论视角、对立统一的和谐论视角、生生不息的运动观视角阐释了太极哲理对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协同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协同的太极超循环演化过程。

〔关键词〕太极哲理;开放数据;数据安全;政策协同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8.05.001

〔中图分类号〕G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8)05-0003-08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erpreted the Taiji philosophy,pointed out the essentials and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open data and data security policies.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olographic unification of the universe,harmonious theory of unity of opposites,endless movement view,the paper interpreted the enlightenment of Taiji philosophy on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open data and data security policies.Based on that,the hyper cycle evolution process of 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open data and data security policies in view of the Taiji philosophy was put forward.

〔Key words〕the Taiji philosophy;open data;data security;the coordination between policies

大數据时代,各个国家对开放数据、数据安全与保护都给予了较大地关注和重视,但政策视角的研究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有关信息安全政策的研究有一定的数量,但主要侧重于必要性分析、政策体系探讨、保障作用阐述,而有关信息安全中的数据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学术研究不够充分,尤其缺乏对各类数据安全政策之间的协同关系的研究;开放数据政策的制定有一定的显现性,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国家和机构,但各类开放数据政策的协同关系研究,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缺乏将数据安全保护政策与开放数据政策相关联的研究[1-7]。普里高津(IPrigogine)在其著作《从混沌到有序》中断言:“中国文明对人类、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中国古老经典中的思想对哲学和科学领域具有启迪作用。”[8]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一图”,太极图既原始又现代,既神秘又科学,蕴含无穷奥妙的太极图被认为是中国智慧的总源头[9]。具有“三教合一”特质的“太极图”是“千载绝学,始有指归”[10]。古往今来对“太极图”的研究可谓词约义丰,太极理论博大精深、千古同辉、奥妙无比,彰显了中华民族领悟宇宙万物变化之道的非凡智慧,研究太极图便能“探赜索隐,钩深致远”。本文基于太极原理,从政策协同视角探讨开放数据政策、数据安全政策以及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的相互支撑、协同发展问题,从理论上构建开放数据政策系统、数据安全政策系统以及两类政策群内部和外部的协同发展机制,旨在为确定数据保护的边界、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及主权利益、实现数据共享与数据安全的平衡,提供可借鉴的协同策略与方案。

1太极图阐释与研究政策协同的适用性分析

被称为“中华第一图”的太极图(如图1所示),由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和两条黑白鱼图形,构成简洁、平衡、对称、协调,具象而又抽象的相互交感、涵容的图案。关于太极图的起源,古往今来还没有定论,但有4种起源说被学者们认同:1)起源于河图洛书;2)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纹理;3)起源于东汉魏伯阳所做的《周易参同契》;4)起源于宋朝前后的易学大师,是北宋的周敦颐、五代宋初的陈抟、宋元之际的佛教徒寿涯等人所绘[11]。太极图家喻户晓,其影像从道士的道袍、算命先生的卦摊到南韩的国旗、新加坡空军机徽以及玻尔勋章族徽等等,不论古今中外,随处可见。

11太极图的哲理内涵

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仅4幅画构成的太极图,包含着极其深奥的哲学含义,太极图本身就构成一个学科——太学,所以太极图属于图形哲学范畴[12]。

111圆圈的哲学含义

浑圆一体的圆形图案可视为混沌和谐宇宙的象征,圆圈表示一个事物,这个事物在大小上说:大可无边,小可无内,正如物理学所指“时空有限而无界”;在范围上说:表示无限范围,涵盖所有的变化,这种变化包括微观粒子裂变,也包括宇宙的大爆炸;这个圆圈整体还表示事物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事物内部矛盾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圆圈外形圆滑,具有运动、变化阻力小的特征,表示事物发展呈现圆满,副作用最小的状态。

112曲线的哲学含义

曲线是宇宙万物进行太极运动留下的永恒轨迹。曲线代表一分为二,能够把哲学观点“事物一分为二”准确而充分地表现出来了;曲线表示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内部矛盾的斗争呈现曲折性、相贯性和相容性;曲线的流线型将圆圈内部分成了两条流线型、首尾相接、相互环抱的鱼型,表示事物内部的矛盾相互转变的渐进性。

113两种色度的哲学含义

太极图最外层一个大圆里面分为不同颜色两部分(通常为黑白两色),寓意为任何一个系统,或一个事物的内部都可平分为性质迥然不同的两个部分,表示系统内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两种色度以曲线相隔离,表示事物内部的两部分并非是僵化的、静止的,而是循环往复运动流转的,并且运动中两者也保持着微妙的平衡。

114两小圆的哲学含义

太极图中两种色度的鱼型部分中各有一个对方颜色的小圆即所谓的“鱼眼”,表示一个事物必有一个核心;事物发展到极限就开始诞生与其性质相反的东西,即任何事物内部都蕴藏与其性质相反的东西。

115整体图哲学含义

从太极图这幅由圆圈、曲线、两点构成的简图中可以解读出:大小与内外、对立与统一、边缘与核心、运动与静止、循环与轮回、和谐与平衡、曲折与包容等哲学内容来,所以太极图实际上是一个抽象凝练的宇宙万物生成图[13]。

12政策协同的要点和客观要求

不论是政府管理、国家主权维护,还是企事业单位运营、个人用户生存发展,既需要信息交流、沟通和数据开放、共享,也需要维护并保护信息与数据的安全,因而设计合理有效的政策机制成为必然的社会需求,而且鉴于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既相互依存、价值导向又有区别,必须设计协同机制和策略,平衡与协调两类政策系统的运行与社会效用的发挥。为了提高政策实践的绩效,就必须深入探讨政策体系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并通过协同机制设计为政策提供者提供协同策略。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的协同客观上要求开放数据政策子系统和安全政策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政策制定时要开展分工、协作与联合,引导各子系统的独立运动纳入政策集群协同运动的轨迹,朝着一体化的有序结构方向演进。德国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提出的协同论又称协同学或协和学(Synergetics),协同论主要研究各种类型的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时,逐渐由无序混乱状态演化为有序平稳状态、从低级有序状态演化为高级有序状态,以及从有序状态演化为混沌状态的共同机理[14]。哈肯的协同学为研究政策协同提供了理论指导,研究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的协同,就是要研究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的复杂政策开放系统中开放数据政策子系统和数据安全政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各个子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如何使复杂政策系统形成具有自组织功能的结构,并促使复杂政策系统由无序混乱状态向宏观有序状态演化的过程,即结构的组织化和有序化。

13应用太极原理研究政策协同的适用性分析

太极图中蕴含丰富的哲理,包含深奥的协同思想。协同是协同论的核心概念,太极图中圆圈就代表复杂系统的协调一致的整体协同效应;太极图中曲线将圆圈内部分成的两条流线型、首尾相接、相互环抱的鱼型,就表征了复杂的开放系统中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和协同转变的渐进性;太极图中两种色度的鱼型部分各有一个对方颜色的小圆就表示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复杂的开放系统具有自组织能力,能够自动平衡子系统的关联能量与子系统独立运动的能量,防止子系统的独立运动占主导地位或者独立运动受到束缚,使复杂系统形成一种整体的运动特性和有序特征[15]。研究发现,太极图中蕴含的协同思想与哈肯的协同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不论太极图或协同论,都能解释大量子系统之间相互协同作用的结果,都能阐明在一定条件下,子系统之间如何通过非线性作用产生相干效应和协同现象的原因。因此,应用太极图中蕴含的协同思想可以分析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的协同问题。

2太极图哲理对政策协同的启示

“太极”的“太”有“至”的含义,“极”表示“极限”的含義,“太极”即指至极的哲理,太极图蕴含广博精深的哲理内涵,周敦颐著有研究专著——《太极图说》。朱熹对《太极图说》极其关注并潜心研究,研究成果包括《太极图解》和《太极图说解》,合称《太极解义》。此后,诸儒兴起了研究《太极图说》的热潮,儒家认为“太极图”可以作为阐释宇宙万物的理论。从南宋后期至明代,诸多道士们也对周敦颐《太极图说》作注解或议论,不仅从宇宙生成论视角研究“太极图”,更从“反穷诸己”的道德修养论视角展开研究。总之儒道两家都认为“太极”蕴含的至极哲理,既是宇宙化生的总根源和宇宙万物能够存在的根据,也蕴含着实现圆满人生的终极理想[16]。太极的哲理包罗万千,本部分只从三点研究太极图哲理对政策协同的启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1宇宙全息统一论视角的启示

如图3所示,太极图外圈的大圆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或称为一。这个外圈可大可小,代表为无穷无尽,无边无际,太极图表明宇宙的原初是浑圆一体的。

老子从太极图得到启示,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所说的“道”,指规律,所说的“一”指万物的原生态,从衍生视角看“一可生万物”,从湮灭论视角看“万物可归一”,老子的观点证明太极图蕴含“一生万物”和“万物归一”的宇宙全息统一论[17]。圆形太极图表示宇宙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万事万物都处在全方位的相互联系、彼此作用的制约关系之中,宇宙的每一个点都成为宇宙的信息缩影[18]。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又回归于这个“奇点”。宇宙大爆炸理论就是宇宙全息统一论最好的说明。同理,数学概念中,认为点是基本单位,由点构成线,由线构成面,由面构成立体图形;反之,立体图形分解成面,面分解成线,线分解为点,同样遵循宇宙全息统一论;佛教《华严经》中“一粒微尘有三千大千世界。”[19]也是太极图所蕴含的宇宙全息统一论的证明。

从太极图所蕴含的宇宙全息统一论视角看,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的复杂政策开放系统中各种政策存在全方位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关系使一切政策都成为作用者和被作用者。作为作用者的政策通过相互作用将自身的信息烙印在作为被作用者的政策上,这必然造成作为作用者的政策与作为被作用者的政策的同构,总体看来,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的复杂政策开放系统的一切政策都应该是相互同构的,即存在类象信息横移。太极图所蕴含的宇宙全息统一论告诉我们,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的复杂政策开放系统中各种政策都相互渗透,相互潜含、交互摄入、重重映现、无穷无尽。正如大太极包含小太极,小太极又包含更小的太极。整个政策体系是由无数层次的政策系统组成的,取任意一个政策进行分割,我们总会得到一个具有两极性的更小的政策。政策之间相互包含着对方的信息,而不是对方的政策实体本身,无限的信息被压缩进很小的时空之内的,政策之间所以能相互转化则在于政策彼此之间同时具备全息性。太极图所蕴含的宇宙全息统一论昭示: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的复杂政策系统具有四维立体全息性,制定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的复杂政策需要考虑,同一政策的部分与整体之间,同一层次的不同政策之间,不同层次政策与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的复杂政策系统中的其他政策之间,政策制定的开端与结果,政策制定过程的发展,政策内容的时间与空间等存在的相互全息关系。

22对立统一的和谐论视角的启示

太极图中曲线将太极圆一分为二,使得黑(阴)白(阳)共容于一个圆圈内。(如图4所示)太极图中黑(阴)白(阳)共容于1个圆圈内表征阴阳平衡的和谐理念,大小相等、对称的两条黑(阴)白(阳)鱼,展示了在对立中追求统一的和谐目的,揭示了阴阳平衡的生态平衡理念。

北宋邵雍在解释《易传·系辞》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20],太极图中阴阳同在表明事物都是由彼此对立、相互统一的两种元素组成,这两种元素即代表哲学中最基本的元素——矛、盾。所以,太极图蕴含一分为二的矛盾论思想。太极图蕴含的一分为二的矛盾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完全一致,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统一物可分为相互矛盾的两个部分,是辩证法的实质[21]。毛泽东在其著作《党内团结的辩证方法》中的观点:“一分为二,这是个普遍的现象,这就是辩证法。”[22]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坚持“一分为二”就是既要承认矛盾双方的对立和排斥,又要承认矛盾双方的联系和统一,承认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太极图蕴含的一分为二的矛盾论思想承认矛盾的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但圆润的太极图形也启迪我们,在一个矛盾对立体中追求平衡,在众多矛盾平衡体中追求相互的包容、化合,在矛盾对立中最终走向多元的和谐统一,这才是事物发展的终极目的。“和而不同”是和谐的本质特征,“和”是不同事物多样性的统一,“同”是单一事物在数量上的累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太极的“和谐”思想认为,新事物、新生命的产生,都必须是事物多样性的相互冲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规定产生的,即“和”才会产生新事物,营造新天地,达致新境界。“同”就无法产生新事物,无法营造新天地,达致新境界。“和”即“不同”,“和”代表差别,即矛盾,事物发展的这种矛盾性是永恒的[23]。太极图中蕴含的“和而不同”、“和为贵”的和谐理念,为我们正确地看待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的复杂政策系统的矛盾、处理各种协同关系提供了思想指导。

太极图蕴含的对立统一的和谐论思想启示我们:在“和谐”思想的指导下,我们要了解了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政策的多样性、互补性和兼容性等特点,承认各种政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倡导政策个体之间,政策类别之间的互补性和兼容性。“和谐”思想倡导的“和而不同”,就是要求同存异,消除不同政策彼此间的相互排斥,最终实现均衡普惠,协调发展。要遵循两分法来看待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的复杂政策问题,要全面地看各种政策问题,既要看政策的这一面,又看政策的另一面;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是对立、统一的和谐关系,二者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开放数据政策群或者数据安全政策群内部各个政策之间也存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和谐关系;“对立关系”又称“斗争关系”,矛盾斗争性在事物量变过程中发挥着根本作用。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双方存在对立面的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关系,但在对立面的斗争中,双方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性,为政策内容的质变、飛跃,进行量的准备和创造条件;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的“统一”关系表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双方联为一体,互为条件,使对立面在相互依存的和谐统一体中得以存在和发展。同样,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其中一方的发展也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因为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过程是在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中实现的,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的相互依存的同一,是发展中的同一,发展是在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和谐的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不是脱离对立面的孤立发展。依据太极的“和谐”可知,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中新政策的产生,必须是各种政策多样性的相互冲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规定的结果,即“和谐”才会产生新政策,营造新的政策环境,达到开放数据和数据安全协同的新境界。

23生生不息的运动观视角的启示

太极图是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双鱼追逐的图形,昭示着宇宙万物都处于永恒运动之中,如图5所示。太极图中阴鱼(黑色)形似6,阳鱼(白色)形如9。九代表阳爻(),为阳之极,六代表阴爻(),为阴之最。而且把形似9的阳鱼(白色)旋转180°便是形似6的阴鱼(黑色),把形似6的阴鱼(黑色)旋转180°便是形似9的阳鱼(白色),阴鱼与阳鱼互为旋机,在运动过程中,呈现阴阳互根,此消彼长,物极必反的原理,即太极图呈现破除偏执,圆满融通的运动品质,揭示事物存在与生生不息曲折轮回运动的机理[24]。运动是事物的固有属性和事物的存在方式,太极图揭示宇宙中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过程,太极图启示我们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双方的协同是在运动变化中的协同,绝不会是静止的协同关系;数据开放过度必然引起数据的不安全,同理过分关注数据安全也必然影响数据的开放程度,二者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关系;不管是数据开放还是数据安全追求的目标都是促进数据资源的社会共享与开发利用,所以二者是互根的;过分追求数据开放或者过分追求数据安全都会产生物极必反的效果。

231否定之否定的轮回运动

太极图中阴阳此消彼长呈现的“S”曲线运动轨迹,如图6所示。体现了事物运动呈现的曲折、起伏的运动轨迹,揭示了事物的运动呈现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太极图“S”曲线运动轨迹启示我们,不论是数据开放还是数据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不会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要正确认识数据开放或是数据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曲折性和前进性。

太极图中阴阳两鱼首尾相接,阴阳相续,周而复始,如轮转动,无有穷尽,体现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轮回轨迹,如图7所示。太极图否定之否定的运动轮回轨迹启示:数据开放或者数据安全政策在制定的初期都是能够发挥积极作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环境的变化,数据开放或是数据安全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会产生负面的因素,所以必须对相关政策进行修订,剔除不合理的成分,使政策再转向更加积极肯定的过程。这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232阴阳互根的核心运动

太极图从外形看,是阴阳二条相互缠绕的黑白鱼,白鱼的鱼眼是黑色,黑鱼的鱼眼是白色,非常对称柔和。表示事物的对立面双方各有各的核心,事物的运动都是围绕着自己的核心。《淮南子·天文训》说:“阳生于阴,阴生于阳。”这说明阴阳互根,即“阴阳相成”,如图8所示[25]。太极图中阴阳互源互用,阳根于阴、阴根于阳的特点启示我们:数据开放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群之间是相互依赖的,缺少任何一方,则另一方也就不复存在了,数据开放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之间相互化生、相互为用地共处于数据政策的统一体中,二者是互根的,双方追求的目标都是促进数据资源的社会共享与开发利用。

233太极图表达质量互变的运动

在太极图中,从单条阴鱼或者阳鱼看,都呈现从鱼头到鱼尾的不断收缩变小,至鱼尾顶点逐渐消失的特点,引伸阴阳都可从无穷大变化到无穷小;从双鱼看,此阳鱼无穷小时,彼阴鱼无穷大,双鱼之间不断递减与递增,变化方向是阳逆阴顺,如图9所示。这说明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地发展与变化中,不断地从量变到质变,当量的变化达到一定的时候,就发生质变。

1972年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在其著作《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中提出突变论[26]。突变论认为量变是一种渐变,质变属于突变,渐变是连续性的,突变是间断性的。根据托姆的突变论可知,变化过程中在原先是均匀的介质中出现一种新的“相”时,就可能带来突变。如果出现初始对称性破缺,从而使运动过程失去结构稳定性,那就会引起突变[27]。如图10所示,从无极到太极,太极生两仪(一生二),两仪(阴和阳)发生变化,导致四象(二生三)的产生,四象进一步变化,导致八卦(三生万物)的产生[28]。从太极到两仪、从两仪到四象、从四象到八卦,每一个步骤的运动变化都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引起太极原有结构的稳定性丧失,从而引发了突变,即发生了质变。

数据开放或者数据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同理二者之间的协同也是一样的,必须注意要从一点一滴做起,逐步对各种政策进行修订,努力使不同的政策之间从不协同到逐渐协同,目的是要通过量的积累引起质变,然后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新的量变发展到一定程度又引起新的质变,如此交替,循环往复,数据开放和数据安全政策的个体会趋于完善,二者之间会逐渐协同,实现政策修订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辩证统一。

3政策协同的太极超循环演化过程

梁启超认为,“不中不西,即中即西”[29]。博大精深的太极哲学不仅包含协同的思想,更是与指导现代科学研究的自组织理论体系存在很大程度的契合[30]。基于太极图的启示与自组织理论体系来探讨开放数据的社会功能与政策引导、开放数据政策群的内部协同,数据安全政策群的内部协同,以及开发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的相辅相成关系,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促进数据资源的社会共享与开发利用,并推动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的中国化和本土化,实现数据资源社会福利最大化。

耗散结构论是1969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学派领导人普里高津提出的,耗散结构论主要探讨系统从混沌到有序的演化过程[31]。耗散结构论认为:不可逆现象中存在着两个相反方向的演化运动路径,一条路径是系统朝着平衡方向演化,即从对称性较低状态向对称性较高状态演化,最终系统将走向灭亡的退化;另一条路径是从对称性较高的均一混乱状态向对称性较低的有序状态方向演化,最终系统将形成有序结构的过程,其所形成的稳定结构就是耗散结构。“太极”即指至极之理[32],大到地球甚至宇宙,小到分子、原子,甚至夸克粒子,都是太极。太极本身就是一个耗散结构,太极内部阴阳演化过程如图11所示,太极内部阳(白色)和阴(黑色)呈现阳逆阴顺的两条演化路径。阳(白色)的演化是从乾(

达尔文1859年的巨著《物种起源》中用“有变化的传衍”来解释“演化”概念。所以,“演化”一词更关注于事物随时间而变化的形态。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的演化过程如图12所示,协同演化的过程不是单线式“进化”发展模式,而是遵循曲线式螺旋上升模式,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种群及群落的演变,从低级走向高级,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协调性和适应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31横向数据安全性的增强

在图12中,阳爻()代表数据开放性,阴爻()代表数据安全性,每一过程的太极内部阳(白色)表示数据开放政策群,由乾( 演化,数据安全政策群在演化过程中政策之间彼此协同,也关注保障数据开放的成分,数据开放政策群与数据安全政策群彼此协同,确保政策制定、实施、修订的有效性。在数据开放政策群和数据安全政策群内部政策之间彼此协同演化的基础上,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的演化过程从第一过程、第二过程到第三过程,第一过程是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演化的起点,在第一过程中,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的结构和功能刚刚建立,其复杂性程度是最低的。通过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的协同作用,大量的开放数据政策或数据安全政策种群、群落诞生出来,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呈现出快速拓张的状态,而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接和复杂化又加速了信息流转和各种政策群落功能分化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开放数据政策或数据安全政策种群和环境的其他生态因子的依存程度、聯系的紧密程度的不断增强,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产生了较强的稳定性,稳定性又促进了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的数据安全性的连续增长。

32纵向数据开放性的跃迁

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的演化从纵向来看,随着时间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复杂的螺旋式上升进程,必然从第一过程跃升到第二过程,然后从第二过程又跃升到第三过程,依此循环往复,永无止境。第二过程演化的起点往往是第一过程即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的数据安全性最高点。同理,第三过程演化的起点也是第二过程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的数据安全性的最高点。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的纵向层次跃升是以突变方式进行的,在图12中,第一过程的内部协同过程中,从状态巽(

,表明太极发生突变,形成新的结构,演化过程从第一过程跃升到第二过程。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的第二过程比第一过程,第三过程比第二过程的数据政策的内在结构更加复杂和稳定,保障了数据在开放的基础上更加安全。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的纵向层次的进化过程往往是间断发生的,系统在临界点上产生了瞬间完成的急速变化,从而提升了系统的自组织程度,使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产生了新的结构和功能,保障数据的开放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在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的演化过程中,演化突变往往是政策制定者群体和多种信息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突变节点上,由于数据安全的复杂程度超过了其低层次的组织程度的阈值,无法再用一贯的安全性水平增长来满足信息人和其他信息生态因子间的信息交流需要,而只有通过建立新的组织层次来进行演化发展。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演化的纵向过程是不可逆的,体现了政策制定人对数据开放和数据安全的认识不断加深,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的组织性不断提高,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也在政策制定人的能动改造下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33形成螺旋式超循环结构

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的演化,在水平数据安全性增长和纵向层次数据开放性提升的基础上会形成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超循环结构,如图13所示。

超循环是循环的循环,超循环是一种系统功能性的综合[33]。在图13超循环结构的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中,数据开放政策群子系统和数据安全政策群子系统不仅能够自我催化,而且能够与同级甚至不同级的其他子系统进行交叉催化,使得超循环系统结构更加紧密,并且这种超循环的系统结构会不断积累能量,由于超循环结构所能会聚的能量要比其他结构形式大得多,因此使得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密合理,并且会呈现更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当能量会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生成一个不稳定的、暂时虚拟性的、临时的新超循环结构。此时,如果外部环境不利,这种新的超循环结构就会很快解体,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这个复杂巨系统就会恢复原状;如果外部环境有利,超循环结构会通过功能耦合和协同性,使所有

联系起来的拟种能够稳定地、受控制地共存,相干地生长和进化,促进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的各个子系统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新的超循环结构就会很快巩固下来,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群就会发生演化突变,促使其系统结构向更高层级跃迁,使得开放数据政策与数据安全政策之间的协同度更大,使数据资源更加开放和安全。

4结语

数据资源成为新的政策制定焦点,数据资源不仅在质和量上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人类生活和国家社会发展中更是逐渐占据着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被认定为重要的战略资产,从而围绕数据资源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开放数据政策和数据安全政策。可以说,数据资源已经成为未来各国以及全社会新的政策制定焦点。太极图中蕴含丰富的协同思想,可以积极借鉴太极思想作为分析政策协同的理论及工具,设计开放数据政策及数据安全政策的协同机制,制定开放数据与数据安全的政策协同策略。

参考文献

[1]刘细文,熊瑞.国外科学数据开放获取政策特点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9):5-9,18.

[2]John Carlo Bertot,郑磊,徐慧娜,等.大数据与开放数据的政策框架:问题、政策与建议[J].电子政务,2014,(1):6-14.

[3]陈美.英国开放数据政策执行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3):22-27.

[4]沈逸.开放、控制与合作: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政策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2005.

[5]肖秋惠.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信息安全政策和立法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5,(5):84-87.

[6]Zuiderwijk,Marijn Janssen,Sunil Choenni,Ronald Meijer.Design Principles for Improving the Process of Publishing Open Data[J].Transforming Government:People,Process and Policy.2014,8(2):185-204.

[7]СЕЗайцев.Политики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в системах информационной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J].Научный вестник Московского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го технического университета гражданской авиации,2008,(137):37-44.

[8]湛墾华,沈小锋.普里高津与耗散结构理论[M].西安:陕西科学出版社,1982:14.

[9]明赐东,周来祥.太极图的哲学内涵及社会学意义[N].中国文化报,2009-03-04,(3).

[10]张再林.再造“太极图”——重构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一点设想[J].江海学刊,2013,(3):5-11.

[11]佚名.“太极图”世界哲学的起源[J].科学大观园,2009,(9):66-67.

[12]张祥龙.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易》象数及西方有关学说[J].现代哲学,2005,(1):80-95.

[13]张其成.易图探秘:中华精神图示[M].北京:中国书店,1999:183-185.

[14]H哈肯.协同学引论: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中的非平衡相变和自组织[M].徐锡申,等译.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4:3.

[15]胡皓,楼慧心.自组织理论与社会发展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51-54.

猜你喜欢

数据安全
高速公路ETC用户隐私数据安全保护策略
我国5G数据安全保护供给不足,“四步”拉动产业发展
云计算中基于用户隐私的数据安全保护方法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大数据云计算环境下的数据安全
大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技术架构研究
实时数据库系统数据安全采集方案
云环境中数据安全去重研究进展
数据安全重删系统与关键技术研究
大数据安全搜索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