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2018-07-11孟海玲仇电全
孟海玲 仇电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性课程,通过小学科学 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了解与小学生认知水平相适 应的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那么针对低年级学生怎么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
小学生充满着极强的好奇心,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可以较好地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提问对学生注意力的不断引导,实行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的导入,不仅仅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的方向,还能够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
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改变了传统课堂中“老师教授,学生接受”的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带着问题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正值发育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头脑灵活,他们总是会在课堂上有着出人意料的精彩表现。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秉承“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对于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想法,鼓励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表达不同的认知和理解。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气提出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问题,不断集中学生们课上的注意力,唤醒学生内心对于科学的热爱。在课堂的学习的过程中,将科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中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科学之美。通过正确的引导,学生不再将科学看作束之高阁的高深学科,而是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科学,从生活中学习科学。
在《认识感官》一课中,教师就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课堂引入的。例如:在课堂的开始,教师就引导学生认识耳朵,感知听力,“小朋友们,刚才你们怎么都安静下来啦”,通过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的引导,利用学生熟悉事物引入科学的课堂,让学生察觉到在日常生活中耳朵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学生认识到感官在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引入《认识感官》一课。然后教师接着提问,“我们是用身体的哪一部分听到这上课铃声的”,通过这种接连提问的方式,不断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唤起体验,帮助学生快速聚焦本课主题——感官,初步了解眼、耳、口(舌)、鼻、手(皮肤)都是人体的感觉器官。由于课才开始,学生会认为嘴巴、手是感官,教师不用急着否定,可以在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体悟发现,做进一步的探究与概念纠正。
二、通过真听、真看、真感受的方式,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
小学科学课堂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阵地。所以在科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真听、真看、真感受,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进行科学探究。教师应该以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启发者的角色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充分注意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发现,充分尊重學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感受,因材施教,促进其充分发展,并利用学生的实际感受情况进行课程教学。
例如:在《认识感官》一课之中,我通过“听铃声”、“看图片中的动物”、“闻橘子的气味”、“吃橘子”、“摸橘子皮”等方式进行眼、耳、舌、鼻、皮肤的人体感觉器官的认识。通过实际的科学探究,加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官感受的认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化成具体的生活感受,将枯燥的科学认知转化成有趣的学习游戏。利用学生的真实感受作为其科学探究的素材,为他们下一课学习《感官总动员》打下基础。
三、利用讨论探究的方式形成科学探究的方式
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科学问题的讨论,从而拓展学生的科学学习交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形成科学探究思维。通过学生们的课堂讨论,不仅可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科学探究、科学讨论的习惯。活泼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在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教师刻板严肃的教学风格容易站在学生们的对立面;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更适合小学教育;而具有探究性的科学问题讨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认识感官》一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感官重要作用的讨论、归纳,通过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对于感官以及用感官观察的方法有一个更具体,更全面的认识。由于这种认识是学生们自己通过讨论总结出来的,所以能够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并且这种探究式的讨论还能培养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和科学性逻辑。但是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感官作用的认识也比较琐碎,所以教师应该在学生总结之后,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总结,帮助小学生积累,进而达到质的飞跃。
科学探究能力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提升学生们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扬州市邗江区黄珏学校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