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 抓好教学
2018-07-11李金和
李金和
立足最基本常识,作文教学,就是让孩子从无话说,到有话说;从不会表达到会表达。从这一目标出发,我们要做的就是三方面的事情:打开思路,唤醒生活记忆,让学生有话可说;顺畅思路,拓展思维角度,让学生说的全面;通透思路,丰富细节意象,让学生说得生动。说明白一点,就是积累素材(有多少可以写的内容),明确提纲(可以从哪几方面去写),勾画细节(那些地方值得我具体描写)。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可以结合写作的基本规律,围绕有话说,说清楚,说得好,给我们的作文教学一个常识性的框架。
一、审题,把握核心要义,给学生指明方向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审错了,就彻底错了。这是常识问题。带着学生审题,这是教师必须好好执行的环节。审题,要做好两方面的事,一方面,要明白写什么,一般的内容要求;另一方面,要提炼,主题是什么,重要的价值取向。后者更重要,文章的优劣高低在后者。
《成长的烦扰》,怎么审题?通过审题让学生明白什么?这是教师教学前就得思考的问题。什么是烦扰?一个人烦扰很多,但这篇文章中的烦扰是成长带来的或者是成长过程中滋生出来的。因此要始终坚持以成长的视角去把握烦扰,其他不属于成长范畴的烦扰,都是不恰当的。当学生真能立足成长去把握烦扰,就会从源头上给予一种立意的支撑。
二、拾“柴”,拓展思维空间,为学生打开眼界
循着审题思路,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基于题目要义下的材料搜集,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发现可以用的素材。可以是生活经历或体验的链接,可以是阅读的相关积累,也可以来自自然、他人等方面的间接体验,总之,视角要宽。
《成长的烦扰》,可以围绕“成长”,进行多角度探究,成长是什么?长高了,想法变多了,个性更强了,本事越来越大了,对生活的看法不一样了等等,只有将成长从一般的学习领域中跳出来,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取材视角。
然后,我们从成长的各个角度,让学生寻找自己所经历的烦扰。这样的烦扰才是基于“成长”的烦扰,这样的烦扰才是多元的,多彩的。有的因为身体发育较慢,长得矮;有的因为自以为长大了,不习惯妈妈的唠叨;有的因为周围的同学学习好,能歌善舞,自己却一无是处;有的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友谊、对美丽有了自己的看法,在行为上可能带来一些改变,造成他人误解;当然,还有其他的叛逆,自控能力不强等问题带来的烦扰。我们可以将上述寻找素材的过程用思维导图给予展示:
如此,当我们以这样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思维的线索,自然能开阔学生视角,唤醒学生更多记忆。
思路决定出路。学生的思路一旦打开,沉睡的记忆一旦激活,就能产生表达的欲望。
三、立“意”,给出支撑要素,为学生明晰思路
素材很多,要进行筛选,筛选要遵循学生的经验和体验,要尽可能找到学生有感觉且觉得有意思的材料。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感兴趣的材料,给出尽可能多的理由。每一条理由就是一个方面,理由越多,描写就越具体。
再回到《成长的烦扰》,教师可以让学生拿起笔,思考: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一天天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烦扰很多,请你结合一个,具体谈谈,给出不少于三条理由。
比如“矮”的烦扰。理由1:别人嘲笑;理由2:不能打篮球;理由3:越来越自卑;理由4:生活的尴尬(我六年级,别人误以为二年级。买童装);理由五:受人欺负……
每一条理由,再给出具体说明。比如嘲笑,顽皮的学生起绰号,班级帅哥总喜欢摸着他的头说话等。又如生活的尴尬,可以是买童装,可以是儿童优先(乘车)假如我们能将每一方面指导学生给出两方面的说明,文章的主干提纲就自然形成。
四、设“境”,突出细节描写,为学生找到语感
有了思路,自然要动笔写作,如何让表达更生动、更具体。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要避免以贴标签的方式,给予学生方法。而应该基于学生真实体验的基础上的方法提炼。
第一步,范作学习,找出方法。结合表达需要,教师要选择一些适切的范本,让学生参考。参考文本的感受不是源自教师,而是源自学生,让学生说,尤其要让学生谈表达的好处。
第二步,习作互评,发现问题。结合阅读基础上,让学生选择方法,迅速完成片段。在学生写作基础上,对照范本,小组内交流,说说问题所在,再修改。
第三步,佳作欣赏,获得启示。每一小组推荐一篇佳作,读一读,评一评,比一比。
五、整“理”,体现核心价值,为学生思维拔节
“夫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夫以草木之微,依情待实;况乎文章,述志为本。言与志反,文岂足征?”(刘勰)
“桃树李树不用开口,就有许多来来往往的人在树下走出路来。”那是因为树上有果实的缘故。“男子种的兰花即使好看,却没有香味。”那是因为男子缺乏真诚细致的感情。像花草树木这样微小的东西还要依靠情感,凭借着果实;何况人们写作文章,那就更应该以抒写情志为根本。如果作家所写的和自己的情感不一致,这种作品又有什么意义呢?
言以抒情,文以载道,每一次作文,教师都要把握住这一点,只有思想有趣了、深刻了,文章才能真正有趣、深刻。
成长的烦扰,是属于成长过程的,有的是正常的,随着时间会改变;有的是非正常的,可能会变成时间的渣滓,沉淀下来,影响成长。学生在表达,教师要引领。
比如“矮”的烦扰,可以通过阅读,让学生明白,其实有很多名人如马克思、鲁迅、邓小平都不高,却很伟大;人的伟大不在于身体的高矮,而在于思想的高远。如果孩子在对于“矮”的烦扰之后,笔锋一转,给出积极的回应,那文章就随着人格的提升,一下拔节了。
当然,整“理”更多是基于个性化的,基于讲评的,基于作文与做人的。一方面,教师要注重从学生佳作中寻找文道结合较好的给予肯定;另一方面,更要努力引导学生往积极的主题靠拢。千万不要因“真”而失“情”,因“趣”而失“理”。
审“题”、拾“柴”、立“意”、设“境”、整“理”等五个环节,就是基于写作思路的一种教学提炼,希望能给作文教学有一点启示。
【作者单位:启东市吕四港镇教育管理办公室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