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思考与实践
2018-07-11顾雨沁
顾雨沁
一、课前思考
从三年级第一次《倍的认识》开始,每册教材都涉及了倍的知识,在五年级下的教材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中,正式揭开了倍数的本质;自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数学的“基本思想”之后,在关键词“推理能力”的阐述中,强调“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
在备课时我主要思考,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应该从何入手?如何引导学生发现3的倍数?如何在2、5的倍数和3的倍数开展对比教学?
二、教学设计
(一)学源于思,积累倍数特征活动经验
师:课前思考你认为3的倍数和末尾的数字有联系吗?
在表中画出3的倍数。
生:发现3的倍数和末尾没有关系。
师:3的倍数和什么有关呢?
同桌小组活动:在计数器拨数,并数一数用了几颗算珠,再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
师:你能再猜一猜3的倍数和什么有关吗?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两次猜3的倍数与什么有关,区分2、3、5的倍数知识,基于学情,很多学生对于3的倍数并非一无所知,但不清晰倍数背后的本质,通过拨算珠的方法,感受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也为本节课探究3的倍数的方法找到了方法。】
(二)思源于探,发展倍数特征数学思考
师:第二轮小组活动要求
同桌小组活动:用4颗算珠,在计数器拨数再判断是否是3的倍数。
学生交流,发现:4颗算珠无法拨出3的倍数。
追问:3的倍数和算珠的个数有没有关系呢?
师:第三轮小组活动要求
4人小组合作:在计数器拨数,并数一数用了几颗算珠,拨出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
学生汇报拨出来是3的倍数的情况:
拨出来的是30,用了3颗算珠,是3的倍数。
拨出来的是24,用了6颗算珠,是3的倍数。
拨出来的是900,用了9颗算珠,是3的倍数。
拨出来的是570,用了12颗算珠,是3的倍数。
……
追问:你有什么发现?
生:当用的算珠总个数是3、6、9、12……拨出的数是3的倍数。
【设计意图:通过剥茧般细致而富有层次的探索,引发学生思“辨”与言“理”。步步感受3的倍数特征,发现4颗珠子不能拨出3的倍数,再发现3的倍数与算珠的个数有关。】(三)探启于研,渗透倍数特征思想方法
师:刚刚我们发现3的倍数和算珠的总个数有关,当用的算珠总个数是3、6、9、12……拨出的数是3的倍数。
追问:只要算珠总个数是3、6、9、12……拨出的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吗?
第四轮小组活动要求:
4人小组合作:在计数器拨数,算珠的个数是3、6、9、12……拨出的数是否是3的倍数。
引导:学生发现算珠的个数是3、6、9、12……拨出的数一定是3的倍数。
板书学生发现的3的倍数的数:12、42、132、243、900等等。
提问:算珠的个数总和3、6、6、9、9、12,现在你有什么新发现?
生:3是12中是各个数位上数之和,12是243各个数位上数之和。
生:一个数只要各个数位的和加起来是3的倍数,那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师总结: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就是看各个数位上数的和。
作业1:
判断下面哪些数是3的倍数?追问:哪些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
22、42、141、290、945
作业2:按要求写一写
12=(1×9+1)+2=1×9+(1+2)
42=(4× +4)+2=4× +( + )
132=(1×99+ )+(3×9+ )+ =1×99+3×9+( + + )
243=(2× + )+(4× + )+3=2×99+4×9+(2+4+3)
通过写数,你有什么发现?请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从算珠的个数到3的倍数特征本质,引导学生总结出3的倍数特征是各个数位上数的和,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学习从最终的意义上来说,是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为第2节去挖掘倍数后面的本质埋下种子。】
三、课后反思
3的倍数这节课,在南京与无锡的现代与经典都听罗明亮老师执教人教版的《你知道吗?》,罗老师简约的素材,风趣的言语,独特的设计,整节课围绕2个问题展开,一是“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只看个位?”,二是“为什么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要看各位上的数的和?”。
对比本节课的知识在人教版和苏教版教材的地位,如果我贸然采用罗明亮老师的教学方法,我的学生是否真的能理解?在我们的常态课上是否可取?因此,我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通过4次小组合作,4次探究活动开展;将罗明亮老师的内容放入第二节练习课来渗透。
1.由“类”到“个”
第一次小组合作拨数,是从多数中去发现一个数,这个数是3的倍数,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发现3的倍数的数与数的末尾无关。
2.由“个”到“琢”
第二次小组合作拨数,是从一个数去思考用4颗算珠是无法拨出3的倍数,逐步感受3的倍数与算珠的個数有关。在教学这个环节时,笔者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生本课堂”的演绎方式,从个人感悟到小组感悟,探究结论,分享交流,这样学生怎会不爱上数学?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怎会不提高?
3.由“琢”到“研”
第三次小组合作拨数,是去归纳、去推理如何能拨出3的倍数,3的倍数的数与算珠的个数有何关系。第3次的活动是带着问题进行,带着思考操作,研究发现3的倍数特征与各个数位上数的和有关。
4.由“研”到“体”
第四次小组合作拨数,是去总结、去验证3的倍数与算珠的个数有关,从而体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 的倍数,关键是各个数位上数的和。脱离了拨算珠的情境,抽象出3的倍数特征。
对于学生找出的3的倍数的数,我进行了板书,12、42、132、243、900,总结出3的倍数特征,我记录下学生的数据,布置本节课的作业,准备在第2课时进一步开展推理,最终完成“论证”。
通过对一个数字的定义全新的计算方法,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是各个数位上数的和的本质原因,静待与学生下一场的精彩演绎。
【作者单位:常熟国际学校小学部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