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上“玩”出科学

2018-07-11庞书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学课马铃薯教学方式

庞书君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包含内容相对较为广泛,尤其是近年来,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措施,给整个教育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以及挑战。现今社会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在科技文玩兴起发达的时代里,教学的核心也逐渐地发生了偏移,对于学生和教师要求也日益提高,小学科学课作为学生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创新动手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如何在小学的科学课上实现“玩”出科学的策略分析,探讨研究如何做好小学生科学课的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人才的需求就越来越多,对人才的要求也会相应地越来越高。教育行业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肩负着为社会进步培养提供合格人才的重担,为了满足日益增长提高的要求,教育行业也在逐渐地顺应社会的改变,逐渐面向社会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小学的科学课程作为连接学生与现代社会需求和素质要求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学生科学启蒙教育阶段重要的引领科目,使学生接触到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科学知识,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完善学生的综合科学素质。

为了有效地达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的,需要教师对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进行相应的改变。本文结合相关知识探究如何做到让学生在科学课堂上“玩”出科学,打开学习科学的大门。

一、“玩”出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目的性

玩是孩子的天性,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对新鲜事物始终保持着极强的好奇心和兴趣,而小学的科学课程中包含的知识涉及各个领域,其中能够吸引学生的地方很多,利用小学生对新鲜事物不竭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来开发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能力,无疑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式。在科学课上,运用加入学生的好奇心理的教学方式,通过多种多样的模式,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玩”中去接触和学习科学知识,对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都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通过这种方式来保证学生对于科学课程保持着不竭的学习动力,保证小学科学课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做到让学生科学课上“玩”出科学

(一)明确“玩”的目的,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科学

科学课程的学习中的“玩”要带着明确的目的性,“玩”出科学的最终结果是要让学生理解掌握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而不是简单的体验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通过纠正引导,让学生从没有目的的“玩”逐渐地聚合到一个学习的目的上,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过程绝不简单,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引导能力和一定程度的科学素养,要使得科学课上的知识和学生的“玩”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玩”引导上学习科学的正轨,而不是强制地扭转学生“玩”的方式,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主动性。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有目的性的“玩”出科学的学习氛围,会让学生能够按照教师设置的学习目的走向展开学习,对于学生的科学学习进步具有积极有效的影响。

(二)合理地设置科学课堂情境,吸引学生兴趣

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心较强,要合理地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性,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保证课堂上“玩”的方式新鲜积极,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时,事先准备好两个玻璃杯,一个装入清水,一个装入饱和的食盐水,教师将一个马铃薯放入清水杯中,发现马铃薯下沉;然后让一位学生,把马铃薯放入装入饱和食盐水的杯中,发现马铃薯上浮。简单的实验现象会吸引学生的兴趣,再由教师给学生讲述其中的科学原理,无疑会起到加深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效果。

(三)注重器材的使用,让每个学生都能亲自参与,感受魅力

科学课程中,器材的使用必不可少,在科学课堂上保证足够器材的使用,不仅能够保证学生“玩”得尽兴,也能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在进行相关适合学生独立完成的科学实验的时候,教师要准备足够的器材以供學生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操作。例如,在讲到“制作风动小鼓”的时候,教师演示,学生模仿,亲自参与制作过程,并且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进行改进制作。一方面加强了知识学习,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

三、结语

在小学科学中让学生“玩”出科学,是基于小学学生的特性而提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做好“玩”的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作者单位::深圳市福田区南华小学 广东】

猜你喜欢

科学课马铃薯教学方式
马铃薯有功劳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
科学课教学反思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科学课不利因素的实验改进
秋马铃薯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