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评价,一种被忽视的教学行为
2018-07-11郑海英
郑海英
孙剑峰执教《最大的麦穗》一课,一位男同学在认真地朗读苏格拉底的一段话。结束后,孙老师这样评价:“刚刚大家都听到了这位同学如洪钟般能触动人灵魂的话语,可却没注意到他投入、专注的神情,让我们再一次聆听他的声音,欣赏他专注的神情。”读完后,孙老师第二次评价:“如果我是你的一位学生,听到你这样严肃而又充满哲理的话语,我一定有所悟,你是一位严厉派的苏格拉底。”接着,孙老师又请一位女同学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完后孙老师第三次评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你如春雨般滋润人心的话语,渗入我的心田,你是一位温和派的苏格拉底。”
孙老师的三次评价,角度各不相同,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把阅读的技巧、情感表现、个性化体验等以最能让学生理解的方式告诉了他们。可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真实的评价框架,颇有意义。
【现象】
一、课堂过分注重奖勵的形式。尤其是公开课,小红花、笑脸、奖品以及满天飞的奖品和不断的掌声,物质的奖励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旦过头,很容易使学生走向一种物质诱惑,使教学浮于表面。课堂上“啪啪啪”的掌声,声音动作整齐划一,训练有素。
二、评价强调激励,实则没有针对性。“你读得真棒!”“你说得真好!”“掌声鼓励他!”表扬显得廉价,没有真正激发出学生探知的欲望,没有引导他们的思维真正扩散和深化。不少课堂,一旦热闹起来,学生为了获得一个廉价的表扬,往往勇于表现,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早就冲淡得灰飞烟灭,显然无益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三、评价缺乏鲜明的学科特点。在课堂上,好多老师对学生的思维开拓训练方面的评价关注度不够,更注重学习内容的正确性,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高有所忽视。对于学生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评价更多关注的是他回答得对不对,好不好,而学生说话逻辑和表达是否合理指导很少。对写字的评价和指导又是泛泛而谈。习作教学中,有针对性的点评也极少。
四、不切实际地盲目解读。新课改后,课堂确实发生了点变化,教师能够鼓励学生有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思维的多元化,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这一切是建立在正确合理的基础上的。比较经典的例子:《狐狸和乌鸦》中,当有学生回答这是一只聪明的狐狸时,老师予以了多元解读意义下的肯定,这是很随意的。
【策略】
一、评价关注到学生的终身成长。课堂评价是师生之间的一种精神交往,目标不仅仅是锁定在学生的知识技能表现上,而更重要的把过多的视角停留在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上,停留在对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上。所以我们要能悉心洞察、随时走近那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让这份师生间的“精神交往”有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心理建构”,为他逐步成为一个进步的人、完整的人打下基础。若老师某一次的评价能激起学生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能让他刻骨铭心,能影响到他今后的语文学习,甚至一生的发展,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事。
二、评价要中肯和实事求是。赞美有赞美的艺术。1.在引导中赞美。要从长远考虑,在肯定、夸奖的同时,还要流露出一种引导和企盼,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出色。2.使赞美更具体。只有使赞美具体化、精细化、真实化,避免空洞乏味,才能让学生感到新奇和受用。3.赞美要恰如其分。如对成绩突出、进步明显的学生,应面对全班同学进行表扬,使成绩有目共睹。面对那些微不足道的优点,教师则宜私下表扬,避免夸夸其谈、哗众取宠。批评有批评的方法。1.期待式批评。用巧妙的语言艺术提醒或纠正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并寄予希望。如“你读得很好,如果声音能再响亮一点就更好了,请你再试一试!”2.关爱式批评。如,在上课时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要采取当场点名批评的方式,可通过表扬好的学生,促使该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3.启发式批评。学生回答错误,教师不能简单以“不对!再请一个同学回答”这样的语言来否定学生的答案。可以用“咱们相信她,她能自己读好”之类委婉的措辞加以表达,使教学评价的调控功能得以有效发挥。
三、评价应有基于鲜明学科特点的构建意义。语文学科有自身特点,在此基础上实现构建意义,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
1.习惯。我们的课堂评价,恰恰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重要的手段或是策略。从一年级起始年级六年级毕业年级,每个年段都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侧重点,假如我们真正加以重视,一定会让孩子有所收获的。
2.写字。课堂上关于这个写字,可以有很多引导与点评,不论是写字姿势还是美观程度,都应加以引导。可以老师给学生评,可以学生互相评,也可以学生给老师评,假以时日,学生的字必定有所长进。
3.阅读。教师在评价中应该注意到,将评价的价值落实到具体的阅读、感悟与表达上。如,《山行》中“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在老师不断评价指导下,逐步从简单的“白云产生”直至理解到“白玉缭绕,飘飘悠悠,不停地升腾而起,隐隐约约中,可以看见有几户人家”。教师实实在在的评价,一层层一步步地落实到了文本的理解欣赏和表达的提高上。
4.习作。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例作,对作文的布局结构、整体框架、遣词造句、合理运用词句、行文流畅、真实自然等各方面予以评价,以促进他们习作水平的不断提升。另外,对小学生来讲,习作的兴趣要高于习作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评价要给予学生信心和兴趣。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思考、观点做出的评价,是教师捕捉、辨识、应对课堂生成的能力。这种能力首先来自于教师对于教材融会贯通的解读与理解,对学生学习状况的了解,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准确定位;其次,来自于教师对课堂可能出现的生成情况的预设,预设愈充分,课堂应对愈自如。说到底,课堂教学评价反映的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水平和教学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实践。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黄埭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