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
2018-07-11边静
边静
小学数学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途径。圖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既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生发散数学思维的核心所在,通过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还可以发展其空间观念,这一部分内容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教师教学的难点。本文对小学数学教材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图形与几何”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学生的奠基阶段在小学,而作为重要学科的数学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它对夯实学生基础知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数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图形与几何”,在教学中几乎贯穿于整个小学,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大力关注。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如何针对目前教学现状,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活动来实现这些目标呢?
一、生本教育理念下,“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现状分析
1.教师对教材研究不透、目标把握不准、对学情掌握不清。大部分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脱离实际,不能依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知识接受能力及年龄特点,而是仅凭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习惯来制定目标,不能充分了解学情和教情,目标缺乏针对性、实际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只是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不关注学生对知识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对知识的产生过程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其空间观念。
2.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趣味性欠缺,师生互动不充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失去了这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上课只是一味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依旧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缺乏直观形象化,导致教学内容抽象化,给学生理解增加了一定难度,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并不重视,学生无法全面进入高效学习的状态,实现高效课堂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3.学生的动手操作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时,虽然老师都设计动手操作的环节,但是学生对操作的目的不够明确,失去了实际动手操作的价值,只是泛泛而过,没有达到教者预设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对几何概念理解不清、几何作图技能薄弱、难以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策略
1.注重实践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高效课堂的着力点。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力求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乐中做,在做中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首先让学生猜一猜,任意取三根小棒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接着让学生用学具袋里任意三根小棒围一围,看看有什么发现。经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很快就会发现有的能拼成三角形,有的却不能,这就从客观上促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和固有知识,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结果学生发现能否围成三角形与小棒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即两根小棒之和小于或等于第三根小棒时不能围成三角形,如果大于第三根小棒时能围成三角形。巧妙的设计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又能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
2.注重探究性和开放性的统一。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探究活动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设计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情境问题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发散思维为教学核心;让会思考、善思考、巧思考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让创新意识在学生心里滋生发芽。
3.注重情境创设,引发学生思考。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使小学生积极投入思考,就要设法引导他们对所学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而情境的创设,对“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他们积极进行思考,发现问题。
4.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真正落实数学源于生活的理念。《新课标》指出: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紧密。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拘于教材,有意识地将教材中的知识引向实际生活中,拉近几何教学和学生生活的距离,使教学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几何图形。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现实生活原型,从观察生活原型中帮助学生积累几何形体,观察了解其特征,从而发展空间观念。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教师课前要求学生收集家中的易拉罐、积木、玻璃珠、药盒子等实物,上课时再通过摸一摸、滚一滚、玩一玩等活动,观察这些物体都有什么特征,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并主动深入探究,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性。
5.注重观察比较,发现几何特征。观察是学生获得图形与几何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学中要组织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例如,辨认图形的观察、图形特征的观察、对演示实验或操作的观察,这样就容易形成有关物体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形成,光靠观察其实还是不够的,老师还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比较。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量一量,画一画等,动脑思维,从而掌握图形的特征。如,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摸一摸它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折一折,看一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是什么样的,量一量每条边有多长。从实物中有了清晰的感知,促进空间观念的形成。
三、结语
总之,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必定要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充分感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学习认识图形、发现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庆阳市东方红小学 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