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学中的象征手法
2018-07-11钟延红
钟延红
“象征”是一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很多课文或古诗词中都会运用这种手法。按照当前较权威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主要有以下内涵:一、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某种特殊意义;二、用部分事物代表全体;三、用来表示某种特别意义的具体事物;四、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五、迹象、特征。在教学课堂中,由于“象征”所代表的深层内涵,小学生的抽象思维不足、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要完整准确地理解“象征”,还有一定难度。为帮助学生体验“象征”所带来的深刻内涵,在讲述“象征”这一常见文学修辞手法的时候,我通过电影《海上钢琴师》来引导学生讨论和认识这一手法。
一、探讨象征意蕴
《海上钢琴师》是一部闻名遐迩的传奇式悲剧电影,它讲述的是在一个巨轮“弗吉尼亚”号上,一个弃婴1900被收养及成长与毁灭的故事。他一生都生活在轮船上,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弹钢琴,并成为万众瞩目的钢琴师,因为一个姑娘想要走下轮船开启新的生活,但最终却放弃,并在轮船因年久报废的时候与之同归于尽。影片的精神内涵和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但从教材中所涉及的象征手法出发,我仅选择了其中几个重要片段,来和学生探讨其中的象征意蕴;通过这种音像混合的直观教学,我惊奇地发现,学生不但领会了这一手法,还能够举一反三地利用。
二、“比喻”和“象征”
小学生对于“比喻”的修辞手法接触较多,因此我首先用“比喻”来和“象征”进行比较。相对来说,“比喻”有较明显的本体和喻体,而“象征”往往因为内涵过于丰富,喻体近于消失,因此我首先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入手。例如,面对兵马俑,我们会惊叹陶俑的浑然天成与巧夺天工,但对它脚下的黄土视而不见;面对摄影或绘画,我们会赞叹大自然孕育的美无与伦比,但对窗外的满街黄叶却有点审美疲劳。为什么呢?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因为其中所灌注的人类智慧与精神;而人类的智慧与精神,就集中在某一个具体的人或物上面体现出来,正如《海上钢琴师》的万吨巨轮和主人公1900一样。
一艘巨大的航船“弗吉尼亚”号,无疑是19世纪末期直至20世纪30年的精神寄予,满载着欧洲残存的贵族意识或“资产阶级情怀”驶向美国新大陆!主人公的名字——1900,就是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缩影,欧洲乃至整个世界(仅相对二战后新秩序的确立而言)的贵族精神与艺术气质都在他身上交织着,也伴随着他的行动在一步步得以阐释。最终这艘航船因落后于时代而摧毁了,同时摧毁的还有永远无法面对无限不确定性的浪漫情怀。一曲挽歌,如同在寂寞长空中颤抖不已的琴键,余音袅袅,曲终人不见!
主人公1900无疑是理解“象征”手法的钥匙。在影片中,他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表现!1900是一个艺术的天才孤儿,无师承,无功利,在风浪中啸咏自如,以音符谱写世象,自得其乐,悠然其中!这样的表现手法,其实正是为了揭示“1900”——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精神世界。主人公的精湛演奏,仿佛正是踏上新大陆、实现美国梦前的最后一首田园曲、一支康塔塔,艺术至上的精神笼罩着所有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一不感动、不震颤。集中呈现的比琴一幕,尤其让人拍手称快、为之动容!
三、探讨象征内涵
然而,20世纪初的欧洲无疑是小学生难以想象的,对此,就需要联系中国在20世纪初的实际情况及随之而来的巨变。从今天来看,那段时期是让世人怀念不已的阶段,即使中国也是如此。例如,那些津津乐道的民国大师、博雅君子,如胡适、陈独秀、蔡元培、鲁迅等人,都是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的事迹也一直是教材中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内容!
如果懂得了“1900”的象征内涵,再反观影片中主人公出乎意料的结局,相信一定会对最终结局的象征意味有更深刻的认识。由于小学生对世界历史了解不够充分,我仅仅向学生讲述了20世纪国际舞台上发生的重大变化,同时引导他们来认识当下社会。20世纪初,欧洲尚未被世界大战撕裂,意识形态差异带来的人类历史上的巨大灾难尚未来临,一切新变尚处于酝酿状态。然而即将登陆的新世界,就像呈现在1900面前的美国一样,那数不清的高楼大厦、通衢大道,在1900的眼里仿佛是无数的琴键,钢琴的琴键是有限的,新世界却充满不确定性,人类在这一切的面前是渺小的、无能为力的!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历史,无疑是这个不确定世界的真实写照!因此,1900面对一个陌生的“新大陆”无法踏足,旧的浪漫气质抵挡不住扑面而来的现实奔波,偶尔邂逅的充满艺术气质、会在风浪中倾听大海的姑娘,也被人海所吞没!1900的恐惧,同样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时代巨变时期的恐惧。
最后,在结束电影片段的放映之后,我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对影片“象征”内涵的理解,谈谈自己的感受。他们有的提到了电视剧中的道具,有的提到戏剧舞台上的脸谱,有的还提到了一些动漫作品中的人物,五花八门,但都包含着他们自己的独特解读。
通过新的教学手段的引入和对常见知識点别致的讲解,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认识,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也拓宽了教师的教学艺术,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标。
【作者单位:昌乐县西湖小学 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