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
2018-07-11赵有璐
赵有璐
教师职业倦怠是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强度过大而导致的一种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低的现象。工作倦怠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小学教育本身带有基础性,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论述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的现状。
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教育的未来。然而,如今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知识更新的速度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得教师的教育更具挑战性。另外,学生升学压力、职称考核和学生问题行为处理的压力,使得教师感受到了职业危机和生存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工作压力的直接后果之一是导致教师职业倦怠。教师工作倦怠可降低其身心健康状况,导致教师抑郁、焦虑、抑郁等症状。教师乃至整个社会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的心理健康与个人和国家的素质有关,关系到未来教师职业倦怠整体改善的进展,提高教师素质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概念
国外学者近年来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认为,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应工作压力的极端反应,是一个长期处于感情、态度和经验压力下的教师失败状态的行为,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积极性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绪异化和漠不关心。中国学者也同意这个定义,认为教师工作倦怠是由于长期在压力下工作的情况下,在工作中不断疲劳和相处的状态下,各种矛盾和冲突引起的挫折激化,最终导致疲惫,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由于本土化,我国教师职业倦怠具有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中国教师对枯竭现象有共识,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我们把它定义为,教师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强度过大,导致教师出现情绪耗竭、去个性化、个人成就感低的现象。
二、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
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呈现出高度情绪衰竭、高度成就感和低度消解倾向。换句话说,令人满意的表现是基于超支。老师们努力工作,付出了努力,但却因应付压力而筋疲力尽。如果不及时调整,倦怠意识必将进一步加大。女教师在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得分高于男教师,情绪衰竭和成就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女性在初级的竞争压力往往大于男性,而女性更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另一方面,除了工作压力之外,女性也必须承担更多的家庭负担,如果不清楚如何在两种环境下倾倒“心理垃圾”,她们会反复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痛苦和情感疲惫,走向个性化的可能性较高;但与此同时,女性心理特点的丰富而精美,也使得她们比男性教师更适合小孩的教学管理模式,更容易把握孩子的学习心理,所以在教育中也可以显得更加得心应手管理和成就感更高。小学教师平均情绪耗竭和个人化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学段。也许是因为小学教师不得不面对越来越多的教学和管理问题,考试和高等教育的压力也越来越重。班主任除了作为教学任务的重大课题外,还承担了几乎所有的班级管理职责,所以工作倦怠比普通老师严重,以往的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小学教师情绪衰竭和消极化程度高于初中和中学,但成就感低于两者。也许是因为围绕学习水平的研究大多在30多岁和40多岁时开始接近中年教师职业竞争,降低了工作激情和前所未有的压力增加了综合效应,比如,家庭生活使他们比其他教师的工作倦怠更为严重。
三、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
(一)職业倦怠威胁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师队伍的稳定
由于工作倦怠是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以身心极度衰竭为主要表现的综合体现,一旦陷入工作倦怠,教师将体验到自己的身心疲惫,产生各种身体和心理精神症状,如疲劳、头痛、失眠、易怒、高血压、焦虑、抑郁等,直接威胁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职业倦怠影响教师的教学与发展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肩负着为社会培养新一代的使命。教师要负起教育教育的责任,除了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技能外,还需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状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潜能,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在教师工作倦怠中,身心健康明显下降,产生各种身心症状,不仅导致其不能工作,而且很难完成教学任务,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也使得在教育过程中不能正确对待人际关系,对学生缺乏同情心和耐心,容易对学生采取一些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如变相体罚或体罚,有的甚至使用非常严厉的措施惩罚和侮辱学生,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造成直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被称为“师源性心理障碍”。
(三)职业倦怠阻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自身的经验是提高专业素质的重要源泉,也表明只有依靠经验才能获得专业发展,还必须以自己的经验去反思和概念化,才能获得实践性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而对自己经验的思考是教师职业发展的自主意识,而在职业倦怠的教师中,往往由于这种追求职业发展的自我更新意识的疲惫,工作敷衍,浑浑噩噩,缺乏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难以把各种外部机会和可能性的专业化发展推向自身实际的专业发展,影响专业素质的提高。
四、改善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策略
教师在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百年计划的根基。小学教师的心理状况不仅是教师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教育的教学质量,而且也对祖国下一代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几个世纪以来,教师地位一直很高,直到近年来这个问题才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我们很少怀疑教师的心理问题。教师的教,不仅在实际的教学管理,而且在于老师自己的心理特点对学生产生微妙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教师的人格和心理健康比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更重要。为了改善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笔者分别从学校、社会以及教师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以下策略。
(一)学校方面
学校本身应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不仅包括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也包括心理层面的良好氛围。一是各级管理者特别是学校领导要带头树立良好的校风,为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创造条件,关注和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努力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缓和师生关系中的紧张关系。二是完善学校的教学工作条件,加大对教师的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例如,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使教师获得新的教学手段和人际沟通手段,使教师能够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和信息资源。三是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教师解决心理问题。现在很多学校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为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实际上,教师们也迫切需要心理咨询,每个教师不仅需要进行心理调整,还需要在一定的情况下接受心理咨询,开展心理健康测试。
(二)社会方面
除了学校,社会环境的一些措施对缓解教师职业倦怠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是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往往不会像其他专业人员那样得到同样的待遇,这使得教师的心理失衡。更直接的解决办法是提高教师的物质水平,并肯定他们的工作。为了帮助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以吸引公众的关注,对教师的工作和劳动认可,同时也将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也可以提高教师的认可自我价值,提高自己的积极性和满意度。二是提高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的质量。高质量的培训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间接途径。培训教学工作,其中包括激发他们的工作责任感,学会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如何正确处理与上司、同事、家长和学生的关系。上述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方法和措施表明,学校和社会应给予教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对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是最有效的保证和最大的提高。
(三)教师自身方面
人们逐渐认识到教师职业倦怠的消极影响,已经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关注,老师也要学会自我调整。
1.提高学习意识,丰富自己
学校本身应为教师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这不仅包括学校的软硬件建设,也包括心理层面的良好氛围。各級管理人员特别是学校领导要带头树立良好的校风,为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创造条件,关注和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如何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出现很多教师职业倦怠心理学不适应新课程改革观念和学生发展的新特点,换言之,不能很好地接受和适应社会变革,通过学习更新其固有的认知结构,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适应是重中之重。
2.找到工作的兴奋
大多数教师由于重复劳动而厌倦心理,所以教师应该能够找到新的兴奋点,从而激发他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3.善于奖励自己
学会赞美自己,奖励自己是保持积极态度的有效途径。关注自己的成功。自我肯定是一个比同事,朋友和领导者短暂而有限的外部肯定更持久和更有力的内在肯定。这是人类生活的动力,永不干涸。
4.努力创造自己的价值
失去工作会让你感到疲倦。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培养自我,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探索诱导独特的教育模式,创造独特的人格理论研究成果,等等,这会大大提升成就感和魅力事业,生活自我价值将大大提高。
5.丰富文化生活
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调节情绪。教师应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如绘画,音乐等,研究表明音乐,使教师选择表达自己的情绪,经常听,能有效达到减轻疲劳的目的。
6.提升对幸福的理解
教师要深刻认识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仅要传授知识、技能和习惯,而且要传承文明。因此,教师的任务是非常崇高的,教师要提高自己对于工作的认识和从事教学工作的快乐。另外,多与别人交流沟通、找人宣泄、倾听别人的感受和经验,可以帮助老师缓解倦怠心理,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工作倦怠不是个别教师的问题,而是多因素作用下的综合产物,因此,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教师、学校和社会必须携手合作,以解决这个问题,有效缓解工作倦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影响,也有着很多的消极影响。因此改善教师职业倦怠需要从学校方面入手,但是也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教师自身要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通过自我调节的方式缓解职业倦怠。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 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