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生活化科学小实验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2018-07-11赵伟秀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3期
关键词:胡萝卜科学素养生活化

赵伟秀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目前科学课实验多,任务重,很多实验碍于时间、空间及仪器的准备,都是匆匆过场,科学素养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笔者就“围绕生活化”,结合科学课的内容,利用材料生活化、操作生活化、内容生活化的小实验探究,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纵观小学三至六年级的科学共有121个分组、演示实验,实验多,任务重。碍于时间、空间及仪器的准备,很多实验往往是匆匆过场,热热闹闹收尾;很多学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的思维未被完全打开,科学素养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而开展生活化的科学小实验,由于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内容多变、方法灵活,每个学生都可以动手操作,随时随地可以完成,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使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瓶瓶罐罐当仪器”,不受实验设备的限制;实验过程简单,操作方便,实验成功率高,效果直观明显。并且学生有充裕时间进行自主式探究实验,从问题提出方案设计、资料查阅、替代药品和仪器收集,现象观察与记录,结论与分析等全过程都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个人行为,参与意识强,思维极其活跃,极大地“摆脱”了课堂教学的约束。学生通过做小实验能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也有效弥补了目前科学课堂教学的不足,是实验课堂教学的一项主要拓展和延伸,在促进实施新课程改革中,有其独特的促进作用。那么,怎样开展生活化的科学小实验呢?怎样通过小实验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以围绕“生活化”,从经度和纬度上挖掘小实验的内容。

一、操作更生活化。立足于教材,对教材的原有实验设计进行改进或拓展,使实验操作更生活化、简易化

教材只是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探究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依据和一些范例,我们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巧用探究材料。仔细分析三至六年级教材中的实验,有部分实验操作过程复杂,且有一定的危险性(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效果不明显。例如在《光》单元中,对于光的传播路线看不见、摸不着,教师讲解很抽象,学生理解更困难,因此对这部分实验进行适当改变或改进方案,使看不到的现象可现,微小的现象放大,操作过程更简单,实验效果更明显。教材上提到的是用带弯头的自来水管和手电筒来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用我们成人的思维来思考,觉得这个方法也没问题,但是我在上课的时候,有个学生就提出:如果光是以这样^^^^的形式传播,在弯管里也是无法通过的,那怎么能说明光线就一定是直线传播的呢?怎么让这个实验更有说服力呢?后来我们寻找到了一种PVC软管,软管只要一点点没拉直,光线就不能传播过来,非常直观,有效地证明了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二、材料更生活化。立足于材料,利用身边的材料对三至六年级的实验进层次性、梯度性的整合设计

整合三至六年级四大块的内容,利用身边的材料对实验方案进行整体设计。比如注射器,这个材料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证明空气占据空间;证明气体是没有一定体积的;证明压缩空气具有弹性;证明大气压力的存在;显示液体的热胀冷缩;证明气体的热胀冷缩;探究潛水艇原理实验;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水的多少有关的实验。因此,我们可以有效利用这个载体,层次性地设计实验方案,了解科学原理。再比如,还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探究:设计一个“人工喷泉”。要设计一个“人工喷泉”,可利用的原理有很多:可利用压缩空气原理;利用大气压力原理;利用水的压力原理;利用气体热胀冷缩原理;利用水蒸气和大气压力形成的喷泉等等,因此可以指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制作。

三、内容更生活化。立足于学生的需求,拓展的内容来源于学生,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问题,能解决孩子的一个个为什么

探究的内容,除了科学教材里的,还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如《沉浮》单元里有一个实验,要求观察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我们把胡萝卜放入水中,发现它是沉的,但课本上却说明胡萝卜在水中是应该是浮的。这是怎么回事呢?都是胡萝卜,按理成分大致应该是一样的。出现不同的现象,可能在于同体积的胡萝卜含水量的不同。为了弄明白胡萝卜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学生打算采用蒸发水分的方法,用几种胡萝卜进行试验,找出答案。再比如:种子发芽一定需要阳光吗? 大米能发芽吗?常温下,水真的是热胀冷缩吗? 影响一杯热水温度下降快慢的原因等等,由于问题来源于学生对身边世界的思考,研究方法的选择、对证据的分析和解释、成果表达的方式等均由学生自主决定,学生真正掌握了探究的主动权。因其更富有挑战性,因此也跟更能引起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这些“自己”活动中,孩子们将会“变身”为真正的研究者。他们运用课堂所学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探究,利用课余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并尝试寻找答案。当然,学生在探究时,教师必须引导他们明确研究的起因;明确研究的问题是什么;了解可以用哪些手段开展探究,方法是否可行;知道如何收集证据;如何对现象或结果做分析;如何做结论。学生的“尊重事实、遵循逻辑”的思维习惯将会在活动的持续参与过程中逐渐养成,对他们科学素养的提升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单位:诸暨市荣怀学校 浙江】

猜你喜欢

胡萝卜科学素养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七招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让胡萝卜出好苗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保证秋季胡萝卜早出苗、出齐苗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