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组科学实验有效性的思考
2018-07-11张小荣
张小荣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探究为核心,以实验为载体的基础性课程,不进行实验和探究就无法体会到科学学习的乐趣,也无法掌握科学知识。而小组实验则是学生最常见的探究方式,小组实验让学生动手探究机会多了,使课堂氛围热闹了,但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
大部分学生的探究活动只停留在表面,实验中把器材当作玩具;边说边玩,不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小组汇报交流时不愿耐心倾听别人发言,只顾着想自己感兴趣的事。
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实验的有效性,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探究的方式来研究科学,我觉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会让小组实验变得更有效。
一、科学问题生活化
现有的科学教材和实验器材比较程序化,不贴“地气”,生活化气息不浓。科学问题“生活化”是指我们探究的问题必须贴近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越贴近生活的问题,越能引起他们内心的共鸣,会让他们的探究活动会变得兴趣盎然。
如在教学《研究透镜》这课时,如果老师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会觉得比较抽象,冷冰冰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此时,我们可以对教材的设计稍微改动一下,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如:小明有一副近视眼镜,爷爷有一副老花眼镜。有一天小明不小心把近视眼镜和爷爷的老花眼镜放在一起,由于外形差不多,他分不清了,你能帮他区分吗?此情境学生肯定很感兴趣,他们自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区分方法,在此基础引入透镜的概念,对于科学教学来说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们学科学就是为了用科学,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们的科学研究必须贴近生活,回归于生活,致力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实验仪器创新化
与教材配套的实验仪器标准化、程式化、中规中矩、缺乏创新,缺少一些儿童的气息。这就要求我们科学老师多思考,对实验仪器进行一些取舍,进行一些创新。
如:在教学《肺和呼吸》一课时,进行测量学生肺活量的实验,我没有采用学校统一提供的肺活量检测仪,而是另辟蹊径对实验器材进行了一定创新。我准备了一些大气球,在测试肺活量环节我让学生吸足一口气尽可能吹大气球,把气球看作一个球体,然后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算出气球的体积。气球的体积就是其内气体的体积,也就是肺活量的大小。这样的测量方法不仅让科学实验更趣味化,也增强了科学和数学之间的学科融合。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在科学课中实验器材的出现时间也要把握好,避免实验器材出现过早让学生的精力过于分散,对于一节课出现多个实验,器材要分层出现,让学生充满新奇感。
三、实验目的明确化
热热闹闹的小组实验,看似大家都在参与,其实有好些学生只是玩得有趣,盲目操作,实际上一点收获也没有。其根源就是实验的目的不明确,学生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探究,小组实验中不知道如何进行合理的分工,这样就会导致实验过程一盘散沙。
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学习单的作用,让学生的小组实验变得更有条理、变得更有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认真研究小组实验的过程并制定详细的导学单。
首先必须明确实验的目的,使它们出现在导学单的醒目位置,将关键字加粗,凸显出来使学生引起注意。
其次,对于小组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在导学单上都能发现自己的任务,这样小组内每個人都有自己事情做,各司其职,小组内实验过程就会显得很有条理。每个组员都专注于自己探究的内容,课堂研究氛围自然就出来了。
汇报交流环节,让小组内的成员一起到台上进行汇报,每个人都有自己汇报的环节,此时他就会专注,课堂的纪律也就不需要老师去刻意维护。
在“物体能否导电”实验中,老师制作了详细的导学单,学生拿到导学单后对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分工一目了然。他们根据自己小组的研究方向,有目的地选择材料,然后小组内组装好电路,再检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不能导电。每小组内材料员、实验操作员、记录员、监测员等分工合作,学生各小组开展比赛,最后的汇报交流环节更是让学生们大展口才,整个课堂精彩纷呈。
四、评价方式多元化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评价不应该只局限于学生的回答,而应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实验态度、实验纪律、实验效果、实验器材的整理等。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表现与反应,对不同学生的表现要给予不同方式的评价。切忌滥用“你真棒”“很好”等模式化的模式语言机械地评价学生。评价的语言更要多元化,要有创新力。
例如:“你们小组做实验时纪律最棒。”“你的答案太有创意了!”“你们小组今天实验器材整理得非常好。”“你做实验的神情真是太专注了,给你点赞。”……
还要引导学生对于其他小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小组内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发掘别人的优点,学会表扬别人。当得到了别人的表扬,孩子们内心肯定充满喜悦,学习也会非常快乐。快乐学习的孩子——一定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作为一名科学老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更要善于探究,要用科学的思维科学地解决科学教学中的难题。我相信只要有了你我的共同努力,孩子们一定会越来越喜欢科学,一定会越来越爱上科学探究。
【作者单位:海安县城南实验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