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网络文学的成功对传统文学的启示
2018-07-11达申琳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应运而生,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给传统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传统文学毕竟在文坛上处于“正统”地位,其发展的情况如何才是真正决定一个时代文学兴衰的因素。所以,面对网络文学带来的冲击,传统文学更应当从中捕捉到其成功的因素,并用来推动传统文学的发展。本文主要对此展开论述。
关键词:网络文学?成功?传统文学?启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学也应运而生,并且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迅速集聚了一大批“粉丝”,给很多网络文学平台、网络文学作家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网络文学迅速兴起的同时,也给传统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从本质上来说,不管是网络文学还是传统文学都属于文学的范畴,所以传统文学要积极从网络文学的成功中得到启发,用以推动传统文学的发展。
一、关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
关于网络文学,直到现在依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通常意义上的网络文学是指近十年来产生的、以互联网作为展示载体和传播平台的文学作品。最早出现的网络文学可以追溯到台湾作家蔡智恒(痞子蔡)1998年3月在网络上连载的一部名为《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小说。作者在网上写作这部作品的初衷只是为了释放自己的写作欲望,抒发自己的情感,但是这部作品却在网上获得了出人意料的反响,短时间内点击量成几何倍数上升,并且作者的搜索量和知名度也迅速上升,一时间成为人们热议的人物。《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的成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作家及文学爱好者关注网络平台并开始借助网络来展示自己的作品,由此产生了一批较具知名度的网络作家,如南派三叔、唐家三少、安妮宝贝等,以及一批颇受欢迎的网络文学作品,如《小妖的网》《旧同居时代》《鬼吹灯》《盗墓笔记》等。同时兴起的还有一些网络文学平台,如“晋江文学”“榕树下”等。可以说,网络文学的兴起构建了文学市场新的局面,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新兴经济增长点。
而关于传统文学,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我国历史发展中所留存下来的优秀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是指按照传统的创作手法、传统展现方式所进行的文学创作活动。
近年来兴起的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体现在传统文学市场(实体书出版销售市场)上,也体现在传统文学的创作上,使得传统文学在当下面临来自网络文学的严峻挑战。
二、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的启示
虽然网络文学给传统文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传统文学毕竟是主流文学,应当从中得到启发,并借以推动传统文学发展。
首先,网络文学借助互联网作为展示和传播的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传播迅速、用户群体庞大的特点,来达到短时间、低成本获得众多受众的目的。所以作为传统文学作品的销售主体,应当重视互联网的作用,可以借助当前兴起的电子商务平台,将传统文学的实体出版物放到线上进行推广和销售,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接触。而作为传统文学的创作者,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来作为宣传作品、推广作品的途径,使传统文学在互联网的渗透之下,焕发出新的活力。
其次,网络文学有很多新的展示形式,比如小说连载、小说接力、散文连载、诗歌跟帖等。这些展示形式着重强调和读者的积极互动,并能够了解读者的想法,从而在创作过程中就可以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善。比如很多网络作家在连载的过程中,当新的章节发布过后,会及时关注读者在该章节下面的评论,从而得到一些合理的、可取的意见或者建议,并在写作下一章节的时候改进。这对传统文学的启示是,传统文学在创作过程中,要加强和读者的互动并且积极获取读者的反馈,从而不断改善自己的创作形式,改变自己的表现内容,而要实现这一点,互联网就是最好的途径。
最后,网络文学作家一般比较年轻,对于新事物有着比较强的接受能力和转化能力,所以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网络用语,比如“给力”“蛮拼的”“洪荒之力” 等。这些网络用语的使用使得年轻读者在阅读作品的时候能够找到共鸣,更容易接受。这对于传统文学的启示是,传统文学在创作过程中,可以适当运用一些流行用语。这样,不仅能够使年轻读者从中获得新鲜感,也能够丰富传统文学的语言风格。但是要注意的是,网络用语作为一种网络亚文化,有很多是带有不健康色彩的,并且是对传统词汇的曲解,对此要能够准确判斷和取舍。
三、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网络文学的兴起给传统文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是传统文学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决定文学水平的主流因素,所以面对冲击,传统文学应当积极借鉴其取得成功的因素,用以不断推动传统文学发展,繁荣传统文学事业。
参考文献:
[1]朱斌.观照现状 探寻未来——对网络文学的再思考[J].江西蓝天学院学报,2009(03).
[2]赖敏.网络文学文学价值评估[J].青年文学家,2009(18).
[3]王颖.十年论剑:新世纪网络文学现状与问题[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
(作者简介:达申琳,女,本科,西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当代文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