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德育的“新古典主义”模式
2018-07-11吕丽艳
吕丽艳
从2011年开始,我有机会陆续在美国宾州匹兹堡的杜肯大学和日内瓦学院做较长时间的访学。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有机会与学界的朋友做了广泛交流,还参观丁七些美国的中小学,与其中的一些老师和家庭成为很好的朋友,并有机会长时间连续地接触、交流,从学校、学生、家庭等不同视角观察他们在德育方面的实践。
在这些观察中,一个被称作“新古典教育”(New-Classical Education)的模式给我的启发最多,我就这方面的所见所闻与读者做一些分享。
“在家教育”中产生的新古典教育
近几十年来,新古典教育在美国的兴起有其历史原因。“二战”后,美国教育思潮经历了实用主义革命,逐渐向后现代方向过渡。相对主义、多元主义、女权主义等日益成为主流课程的价值取向,许多背离传统价值的内容如同性恋等话题开始走进教材。这引起了许多保守人士的反对,当中又以教会中的信仰人士为多。但以政治精英为代表的左派思潮日益在社会和政治中占据上风,保守派人士无法依靠政治或媒体手段改变这种状况。所以,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一批人开始把自己的孩子带离价值体系越来越开放的学校,尝试“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的实践。这当中,又以持保守主义价值观的基督教徒家庭为主。
“在家教育”在美国兴起还与近10年来美国社会及其福利制度的左倾化有关。在西方语境中,所谓的左派叫作自由派,右派也叫作保守派。保守派主张建立政府有限参与自由市场经济的社会,而自由派以所谓的政治精英为代表,他们主张建立一个高福利因此也必然高税收的国家。高福利势必要求高税收,征税的重要途径就是向高收入人群收税;但享受福利的门槛却是相反的。也就是说,在福利性社会的框架中,如果收入低于一定标准就可以尽情地享受很多免费资源,且无须缴税;但收入如果高于某个标准,就无法享受免费的福利资源,还需要缴税。这就使得左派的主张陷入州个窘境:作为福利的公立教育资源越来越被低收入人群占领,导致很多受教育程度高的中产阶级选择放弃由受教育程度低的家庭儿童占主体的公立学校,但私立学校又太贵,所以许多家庭选择“在家教育”。这类家庭选择“在家教育”的原因虽然不能完全说是出于道德保守主义的立场,但越来越不称其心意的公立教育环境,尤其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低收入家庭儿童比例攀升,是造成他们作出这一选择的主因。
当许多家庭选择了“在家教育”,采取什么样的教材就成为一个很迫切的问题。最早的一批“在家教育”实践者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那时的美国政坛和美国社会短时间内曾刮起一阵新古典主义的新风,这股风潮也为“在家教育”者提供了“个很好的突破向度:回到古典。于是,一些“在家教育”的实践者开始了基于古典教育理念的课程探索。古典教育这一概念并不是泛指现代以前所有的教育形式,而是专门指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所谓的“七艺”教育,即语法、逻辑、修辞、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这种教育方式在古罗马时期已经发展成熟,后来在中世纪几乎成为训练修士的标准教育方式。中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奠基人阿尔昆(Alcuin)又在这“七艺”中做了两大类区分,提出了“三艺”(Trivium)“四艺”(Quadrivium)之说,其中“三艺”是指语法、逻辑、修辞,“四艺”是指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但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新古典教育只是借用了古典教育的架构和理念,呈现这些特征:一是重视表达和古典语言的训练;二是重视课程编制的历史逻辑;三是重视艺术欣赏能力的训练;四是重视以“三艺”为基础的课程架构。这四点中,最具有古典教育特色的就是第四点。在这种课程架构中,以
“三艺”中的语法、逻辑、修辞分别对应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在语法阶段强调的是以音乐、舞蹈、手语等方式帮助儿童记忆历史年表、元素周期表、物理定律、数学定理等多学科基础知识,这时候强调的是记忆;到了逻辑阶段强调的是理解,即理解在语法阶段所积累的知识;修辞阶段强调的是表达,包括能清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能为自己的立场辩护等。比方说,语法阶段是以儿童感兴趣的方式给孩子输人砖头、水泥等建筑材料;逻辑阶段是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能够理解这些材料之间的关系,从而把它们搭建成一座房子;修辞阶段是强调孩子不仅要自己能够理解这些知识,而且还要能够把这些知识传授给别人,以及使用这些知识建立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最初这种新古典教育方式仅仅在少数“在家教育”实践者范围内探索,但经过一两代人的努力之后,尤其是在1999年,两位第一代“在家教育”的母亲共同出版了一本名为《精心训练的心灵:古典在家教育引论》(The Well-Trained Mind:A Guide toClassical Education at Home)的专著,新古典教育成为许多“在家教育”家庭的首选教材,也推动了唯理达(Veritas)等一些专门提供新古典教育服务的出版社的诞生,还产生了像“古典对话”(ClassicalConversation)这样的全国性出版与组织一体的新古典教育在家教育联盟。不仅如此,美国许多私立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如今也都把他们的课程建立在新古典教育的理念之上,出现了许多名字中带有
“Classical”字样的私立学校。甚至还有若干大学把他们的专业划分和课程设置建立在新古典教育的理念之上,如爱达荷州的纽圣安德鲁斯学院(New SaintAndrews College)。
可以這样说,新古典教育就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一些保守主义人士因应道德自由主义、道德相对主义而作出的教育选择。从产生的动因来讲,它与道德教育就有着天然的共生关系。那么,新古典教育的理路是如何促进儿童道德成长的呢?
在古典语言训练中培养道德思维
后现代道德观的一个特征是有观点而无立场,如果要说有学术立场的话,那就是反理性主义。这带来的后果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以及对人类共识和共同体生活的瓦解。艾伦·布鲁姆在他的著作《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中,从大学精神的角度对此有深刻的描述和揭示。对抗这种道德观的新古典教育,精神内核就是要唤醒并养育儿童的道德意识与道德理性,培养道德共识和道德共同体。
新古典教育的思路非常强调对拉丁文和希腊文等古典语言的学习。虽然这些语言在今天已经成为死的语言(即不再使用,只存在古典文献阅读的功能),甚至连当初的发音也已经失传,但这些语言的突出特征是语法性很强。例如,在古典希腊文中,作为词根的词汇量很少(在现存比较完整的圣经新约中,最常用的313个词汇覆盖了几乎76%的篇幅),大量的意义都是在这些词根基础上进行词格的语法变换而来;在古典希腊文中,单单关于时态的语法变换就有80多种。古典语言的这些特征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仔细辨析一个词的语法情态,否则无法明白它的确切含义;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学习者辨析清楚了这些语法情态,那他对这个词所表达的含义也是十分精准的。学习古典语言就是要学习精确的辨析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一旦建立起来,儿童对道德问题的辨析和思辨就容易多了。
我曾经参观过宾州的一所新古典教育学校,他们有一个叫作圆桌讨论(Table Talk)的课堂十分有意思,很能体现这种由古典语言训练而迁移来的道德辨析的特征。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讨论的学生年龄跨度从五年级到九年级。课堂首先由教师讲述一个故事,然后在教师主持下,学生开始就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主持人教师会就学生的发言进行伦理性追问,从而使讨论不断深入下去。我参观的那天,教师讲述的故事大体是这样的:在一个偏远的农村,正下着暴雪,往外的道路完全被切斷,在气象状况好转的情况下到最近的医院至少需要3个小时。在这样的情景中,村里有个叫约翰的人突然发生了一个事故,导致脾脏破裂,一般而言,这种损伤3个小时内不进行手术就会导致死亡。村里有一位医生叫但,他完全可以胜任这个手术,但当时他喝醉了酒,只有60%的清醒度。那么问题是,约翰的家人该不该让但来动这个手术?整个讨论十分有趣而深入。主要聚焦这样几个问题:送约翰到最近的医院和让但给约翰动手术,约翰的死亡概率哪个大?如果让但动这个手术,而约翰最终又不治的情况下,谁来承担这个责任?是但还是让但动手术的约翰家人?如果约翰的家人要但动这个手术的话,作为只有60%清醒度的但要不要应承?约翰本人应该做什么选择?这当中不仅涉及道德后果的辨析,还涉及道德责任的辨析,甚至要在道德主体的切换中辨析这些问题。
在历史的逻辑中培养价值观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新古典教育的一个特征就是重视课程编制的历史逻辑。我在访美期间参观过位于佛罗里达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两所优秀的新古典教育学校(其中佛州那所学校综合实力在全美私立学校中排前十名),这两所学校在课程上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以历史的逻辑编制整体课程(IntegratedCurriculum)。他们的课程都是按照古代史、中古史和现当代史三个阶段来划分,每个阶段两年,这样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就将这三个阶段的历史循环了两轮,从七年级到十二年级是对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深化。在第一轮中,主要侧重使用手工、阅读、展示、欣赏等手段,让学生对历史史实、人物、作品等进行认知;第二轮主要是透过对历史史实、人物、作品等的解读,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以及世界观的建立,尤其是在现当代史部分,特别侧重当代思潮、事件与历史的比较和对话,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对话能力、溯源能力等学术功力。在每个阶段都采取整体课程的思路,让学生建立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的联系,从而整体呈现当代特征。
这种课程思路,一方面可以向学生完整呈现当时的历史图景,培养学生跨时空的历史想象力和社会想象力;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将每一个哲学思想和道德理念放置到它所产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中,从而更深地了解它们所产生的背景和针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想想象力和道德想象力。例如,在柏拉图的《理想国》关于理想的教育描述中,如果完全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无疑是一种残忍的教育方式,因为里面涉及许多将儿童强行分门别类的方式,甚至要强行让儿童从小离开父母,而由城邦进行教育。但如果联系了雅典人的哲学生活和对话术的话,就可以理解柏拉图其实是在使用一种列举的方式让人理解哲学王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这个列举过程是在使用一种强制性思维,让人认识到在芸芸众生中哪些品质是属于哲学王的,哪些品质是不属于哲学王的。这一点如果不是联系当时雅典城邦的生活方式和哲学共同体的对话方式的话,是很难认识到的。
这种以历史为主线的整体课程有一个很重要的好处,就是把学生浸润在古典的文学、艺术和哲学作品中,培养他们深厚的真善美价值观。同时,在一个反权威、反理性主义的后现代社会中,不是让学生活在一种碎片化的个体主义中,而是不断地与人类历史上最优秀的思想和文明对话,从而以历史主义的方法观照我们今天的思想和生活,这不失为重建道德理性主义的一个重要通路。在这一点上,新古典教育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以美德伦理学为根基的新品格教育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主张回到古典的理性主义思路上解决当代问题,只不过一个逐渐由政府主导,一个在民间焕发生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美国社会保守主义阵线在教育上的共识。
接受完整的主干课程,并学会爱与交往
在美期间,我还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跟踪观察在家教育联合体(Homeschooling Co-op)这样的机构。这些联合体中有一个“古典对话”的机构影响范围非常广,它们的运作方式大抵是这样:“古典对话”主要提供课程和学历认证以及运作模式;住在相近社区的
“在家教育”家庭可以共同组成一个这样的联合体,联合体一般每周选一天聚在一起集中授课,而其余时间则在家自己教,集中授课的教师都是由这些“在家教育”的妈妈来担任;在课程上,“古典对话”提供一整套以历史为主线的主干课程,这个课程贯穿每个学期一周一次的集中授课,而每个家庭其余时间的“在家教育”原则上围绕每周一天的主干课程展开(如复习、巩固、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手工等活动),这样就保证了即使每个家庭的“在家教育”所投人的时间不一样,但只要你参加了每周一天的集中授课,那么至少每个孩子也都接受了完整的主干课程教育,学到了所有该学的知识架构。这样的在家教育联合体在美国至少有成千上万个。
这种形式的新古典教育,对德育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特别注重演讲的训练。这是古典教育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无论是古希腊的修辞学还是古罗马的雄辩术,都是当时古典教育的重头戏。在每周一天的集中授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就是让每个孩子演讲(Presentation)。演讲的主题可以在教师给定的题目范围里选,也可以由孩子自己来定,可以分享一本看过的好书,也可以介绍一项新学到的技能,或是分享一件快乐或悲伤的事情……在每一个孩子演讲之后,都留有提问(Q&A;)的环节,无论是讲的人还是听的人,都沉浸在分享的氛围中。这种方式很容易在交互关系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培养儿童积极的道德情操。
第二,孩子有大量机会从事社会服务。在美国社会很多人质疑:“在家教育”缺乏集体生活,孩子会形成一定的社交障碍。说实话,在美国我观察过很多
“在家教育”家庭的孩子,无论是现在正在接受“在家教育”的,还是已经完成“在家教育”甚至高等教育而走向社会的,没有看到一例存在交往障碍的问题,反而在这方面表现出比学校教育中的孩子更强的社交能力。这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家教育”的父母有很强的意识和大量的时间带孩子到图书馆、养老院、社区、公益机构等做义工。在在家教育联合体中,每个家庭自己安排的几天时间里,社会服务几乎是每个家庭安排的“必修科目”。这些孩子在社会服务中能够与各种各样的人接触和交往,而在学校集体生活的儿童不但没有时间从事社会服务,而且所交往的人群也都是他们的同龄人,十分单一。我曾经向一位从事“在家教育”的母亲提出孩子因为缺少同龄人的集体生活会不会带来交往障碍的问题时,她的回答很精辟:“孩子跟孩子学什么交往?孩子只有跟成人才能学会交往,走向成熟。”不管这个观点对不对,我所观察到的情形是,“在家教育”的孩子的确比学校教育的孩子更加成熟一些。
对我国德育的启发:家校合理分工,开拓德育有效途径
虽然新古典教育所处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环境与我国有很多的不同,但在一些方面还是可以给我国的德育带来一些启发。
第一,要重视家庭的教育权责。在我国,学校占据教育的主阵地,一切的教育活动都是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甚至家庭的教育行为也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附庸。但是对于道德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却是一个重要的阵地。因为关于个体道德的许多行为都是在家庭或家庭的社会性活动中发生的,因此家庭应当承担个体道德教育的主要责任,而学校在公共性道德教育上更有作为。
第二,要重视价值观教育。新古典教育其实就是在对抗后现代的潮流中产生和发展的。在后现代的环境中,重申价值理性、重视价值澄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健全价值体系是新古典教育的重要诉求。当前,我国各种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尤其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视。
第三,要重视语言的教育。良好的语言学基础训练是一个人思维训练的重要方面。有本叫《保卫古典教育》的书就用鲜活的数据提出了这一论点,作者利文斯顿指出,在德国用科学教育将古典语言教育赶出中学课堂前后,许多大学教授都发现,接受过良好古典语文教育的学生,大学一年级兴许在科学课的成绩上要低于高中就接受过科学教育的学生,但是到了大学二年级之后,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往往要大大超过后者。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扎实的语言基础其实就等同于清晰的思维能力。在培养道德思维或道德理性中,语言的训练很重要。
第四,要重视演讲能力的训练。这是我所体会到的中美教育的一个巨大差异。有人说美国用一流的沟通管理能力网罗了全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才造就了今天的美国。不管这句话是否准确,但是在美国确实能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个很重视沟通和交流的社会。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在家教育,也无论是中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都十分重视演讲能力和演讲意识的培养。正是在演讲的训练中,养育了儿童责任意识、公共意识以及尊重他人等品格。這对于道德教育,尤其是公民道德教育来说,是十分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