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苗山教育均衡之路

2018-07-11欧金昌杜遵

广西教育·D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融水县城全县

欧金昌 杜遵

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融水)位于广西北部,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地,北与贵州省接壤。尽管地处偏远,但该县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切实解决多项教育难题,学生“营养午餐”管理的“融水模式”曾享誉全国。近年来,该县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关爱特殊群体等扎实举措,努力探索苗山教育的均衡之路。

近日,教育部公布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我区共有21个县(市、区)通过验收,融水名列其中,跻身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行列。

优化学校布局,盘活全县教育

“我的孩子能到县城来读书,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融水民族中学南校区家长杨世鸿告诉记者。他是融水四荣乡靖村人,按照过去的安排,他的孩子小学毕业后,一般会到乡里上初中,但现在乡里的初中整合到了县城,他们村里的孩子小学毕业后直接到县城上学,“城里的学校漂亮,老师教得好,我们完全放心”。

调整优化学校布局,是融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一步。该县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以“优化调整学校布局,加快学校标准化建设”为重点,审慎推进学校布局调整,着力解决农村学校弱、县城和乡镇学校挤等问题,确保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强烈,原来的学校布局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此,融水坚持全县教育“一盘棋”,高中阶段不断扩容,初中相对向县城集中,小学四至六年级逐渐向乡镇中心校集中并实行寄宿制管理,一至三年级实行走读制,保留必要的教学点,每个乡镇建好一所公立中心幼儿园,全面盘活全县教育。

推进学校布局调整,改善办学条件是基础。融水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不断加大投入,促使农村学校办学水平明显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基本形成了“以县城为主,辐射乡镇,覆盖村点”的发展格局。

2014—2017年,融水累计投入资金3.83亿元,新建学校3所、迁建学校5所、改扩建学校154所,新建、维修校舍面积26.97万平方米,新增体育运动场馆面积10.93万平方米,同时投入6 351.8万元,购置教学仪器设备,新增实验室、功能室30间,新增图书157万册,新增计算机3 200台,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

“我们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啦,一点也不比县城的学校差。”融水镇小荣村小学校长贾明军告诉记者。小荣村小学过去由于建设资金投入少,校园一度“脏、乱、差”,自全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来,该校得到了上级的大力支持,新建了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学生食堂,硬化了学校操场,美化了校园,增添了全新的教学仪器设备。“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必将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贾明军校长信心十足地表示。

在推进教育布局调整过程中,融水灵活借鉴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理念,迈出了集团化办学的步伐。目前,融水已有县民族中学、民族小学等4个教育集团共10所学校参与集团化办学,取得了良好成效。融水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化办学较好地弥补了“县城学校优势突出,农村学校依旧薄弱”短期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短校与校之间的办学差距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大班额”“择校热”等热点难点问题。

加强队伍建设,深化内涵发展

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融水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补充教师、实施交流、加强培训等举措,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该县建立健全教师补充机制,通过多种渠道补充教师,2015年以来,全县新招录教师566名,多数安排到乡村学校任教,有效缓解了全县教师数量不足、结构性短缺等问题。

现任教于安太乡中心小学的韦围圈老师,原是县第三小学的骨干教师。2017年9月,她来到距离县城70多公里外的这所农村小学支教。同时,该校另一名教师则到县第三小学跟岗学习。

“县里的老师来到我们学校后,给我们送来了城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安太乡中心小学校长贾通辉说。城里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交流,可以带动农村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让农村的孩子与城里的孩子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

而在县城学校交流的农村教师,通过跟岗学习,可以及时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我在县城的学校交流,真的是学到了很多东西。”2017年从杆洞中学交流到融水镇中学的廖玉湘老师说,“我要把这次交流当做提升自己的一次重要契机,好好消化,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带回村里的小学去。”

据统计,2015年以来,融水全县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共计1 116人,每年交流人数占教师总数的10%以上。

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融水充分利用西北工业大学定点帮扶该县的机遇,邀请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学校业务骨干到该县,实地对全县各学段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分期到西北工业大学附属学校跟岗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融水第一小学教师韦铁仙告诉记者,到西北工業大学附小学习,自己的专业技能获得较大提升,对教育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她在学习心得中写道:“在这里学习,让我明白,博大的心胸、渊博的知识、豁达的心态、执着的精神,是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具备的条件,我将以此为目标,提升内在修养,努力成为一名有人格魅力的教师。”

2015—2017年,融水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育培训共计20 770人次,投入培训经费达1 534.5万元,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为了实现义务教育的内涵发展,融水结合自身地域特色,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该县本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各校进行特色校园建设,通过开展一系列“特色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加强学校民族文化建设。

以融水民族中学、民族小学为代表的一批学校,将传承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办学的重要抓手,使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常态化,实现了环境育人、活动育人、文化育人。2017年,这两所学校获评为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

走进融水民族小学,校园里随处可见师生的摄影、书画、手工刺绣等作品,许多作品蕴含苗族文化的精髓,如“芦笙节”、“斗马节”、“苗年”的来历、民族服饰等,这些作品装裱成画,或者做成布包和香包,图文并茂、栩栩如生……该校已成为继承和发展优秀少数民族文化的圣地。

“我们学校有太多好玩的东西啦!”融水民族小学五年级学生石韵玉说。在学校,她和同学们可以学唱苗歌、吹芦笙、跳踩堂舞、学习苗族刺绣,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竞技活动,“学校里的活动丰富多彩,让我们感到每一天都过得很充实、很快乐”。

关爱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

“真没想到我的孩子能顺利在城里上学。”融水民族小学家长梁科告诉记者。三年前,他来到县城务工,孩子也跟随来到县城上了一所民办幼儿园。眼看孩子就要幼儿园毕业了,上小学的事情让他十分着急。幸运的是,这几年融水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做到无条件、无门槛入学,实现同城待遇。很快,梁科的孩子获得了入学名额,顺利在县城的学校入了学。

要有效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县城的入学问题,前提是县城学校“扩容增量”。近年来,融水投资新建了思源实验学校、民族小学新校区,改扩建了融水镇中学,实现县城所有班级人数控制在65人以下和“一人一铺”的目标,全县学校“超大班额”和“大通铺”现象得到缓解。近三年,该县城区学校新增学位11 350个,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入学问题,大大降低了辍学率。

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教育,融水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不断完善教育资助体系,坚决不落下一名学生。2015—2017年,该县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共计8 232万元,惠及学生14.36万人次。2017年,该县又自筹资金1 200万元,扩大营养改善计划学生的享受范围,使县城中小学的1.52万名学生同等享受该项政策,实现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午餐”全覆盖。

梁科说,孩子在县城学校也享受到了“营养午餐”,这让他十分感动,尤其是当他了解到现在上学已经实现了资助政策从小学到大学全覆盖时,更是对当前的教育发展十分满意。他表示,都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在政府真的做到这一点,“国家和政府是重视教育,我们老百姓真的是获得了实惠”。

目前,融水全面实施“四免”工程:2013年起,县本级财政每年投入经费700余万元,给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发放营养奶;2015年,投入378.9万元,为农村中小学安装空气能热水器,使寄宿学生免费洗上热水澡;2016年,投入120万元,为各校安装直饮机,让学生免费喝上安全干净的纯净水;2016年起,县财政每年投入80多万元,为寄宿生购买寒暑假往返家校车票。

教育公平,成为融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抹亮色!

盡管融水已经通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检”,但该县并未停下前进的步伐。下一步,该县将进一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每一个适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写好少数民族自治县教育的“奋进之笔”。

(责编 谢宗军)

猜你喜欢

融水县城全县
在小县城仰望浩瀚星空
我在融水唱贝江
融水糯米柚种植栽培管理与技术探究
九寨沟县城(外二首)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依纲扣本,返璞归真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临城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