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

2018-07-11佚名

东西南北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口腔癌槟榔黏膜

佚名

槟榔,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地潜入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

他们被割掉舌头,他们被切去牙床,狰狞的手术伤疤撕裂了他们的脸庞,癌变的噩耗宣布着他们的死亡……

他们曾经都是槟榔的痴迷者,是那颗黑色的果子,将他们带入了病魔的深渊。

43岁的刘桑果,大部分左脸已经被“割掉”了。他在一年前接受了口腔癌手术,切掉了他的左脸下颌、左牙床和淋巴。萎缩的脸皮陷成拳头大小的深坑。术后,他左眼神经被压迫,如今已彻底失明了。

他就这样躺在湘潭市一家医院的肿瘤科病房内。因为手术的原因,他讲述自己的故事时,非常费力,沙哑而模糊的一字一句从喉咙中费力地挤出来。

冰冷的灯光照在他消瘦如柴的手腕上。他被查出癌症复发,癌细胞已转移至肺部和大脑。

“都是槟榔害的!”他的妻子唐娜抹着眼泪,一字一顿地咬牙说。

这是《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中叙述的一个故事。而在湖南湘潭这个小小的地方,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当地大大小小的口腔医学科室发生。

恶魔的果实

槟榔,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嚼食槟榔与口腔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在口腔医学界,这既是共识,也是真相。

湖南省是口腔癌发病的重灾区,湘潭更是首当其冲。据医学统计,90%以上都与槟榔相关。口腔癌目前多以手术治疗为主,部分辅以放疗化疗,超过半数以上的患者手术治疗后会因为癌症复发而死亡,五年生存率约为50%。即使手术成功,也会因面部外形的永久性损害及口腔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这个事实被湘雅医学院与芝加哥大学等多家研究机构的几位学者证实,他们在2017年发表的文章指出,仅在湘雅医学院下属的五家附属医院,短短十年间(2005-2016年),就累计收集了槟榔相关的口腔癌病例8222例,根据这个数字推算,整个湖南省,因槟榔致癌的约2.5万例。

《槟榔王国中的“割脸人”》,曾掀起一股抵制槟榔的阶段性小高潮。然而潮水退去后不久,在疯狂的商业营销模式下,嚼食槟榔之风席卷重来。

令口腔医学界更加忧虑的是,槟榔,这次已经润物细无声般地潜入全国各城市,遍地开花。作为一种具有成瘾性的软毒品,它的极速传播超乎想象。

痛苦的疾病,可怕的进程

据医学统计,66%的咀嚼槟榔者有口腔黏膜病变,其中口腔黏膜下纤维病变占7%,白斑占3.9%,扁平苔藓占5.2%,这些都属于癌前病变。

其中OSF(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症),更是嚼食槟榔的特异性疾病,如果口腔科医生在临床发现OSF,一定要追溯其嚼服槟榔史,基本上一问一个准。

产生OSF的原因是摩擦+槟榔碱。槟榔是需要咀嚼来获得其快感的,偏偏它的纤维又非常粗糙,容易通过摩擦造成口腔黏膜局部损伤,在此同时,槟榔中含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槟榔碱会通过咀嚼释出。长期的槟榔碱刺激会导致口腔黏膜纤维化。

当病人开始出现OSF,会感觉口干舌燥,并且口中有烧灼感,尤其在进食刺激性食物时更为明显。也有一些病人早期出现口腔疱,破溃后形成溃疡。

当病人不管不顾这种情况,OSF 就会进一步发展,出现无缘无故的口腔疼、口干、吃东西尝不出味道。

到后期,会连开口都变得困难,不能吹口哨及吹灭蜡烛,张口受限,说话不清,连吞口水都觉得困难。

医生如果对这样的病人进行口腔检查,会发现患者口腔黏膜变白,轻度不透明状,触诊发硬,可发现纤维条索。如果发生此症后不及时阻断槟榔的摄入,任由槟榔碱的反复刺激与累积,尤其是工业化生产中为追求口感上瘾而加入的各种添加剂的协同作用,即诱发敏感人群的致癌基因突变,最终导致口腔癌的发生。

而更可怕的是湘潭地区的一句谚语“槟榔加烟,法力無边”,这原是本地槟榔成瘾者对服用感觉的一种描述。但事实上,他们无意中陈述了一种事实:现代医学统计证明,槟榔和烟草同时作用于口腔比单食槟榔更易患口腔癌。

而除了口腔表现以外,槟榔中的有害物质被身体吸收后,还可引起肝癌、食道癌、胃癌、肺癌及宫颈癌,钙、维生素 B12及胆固醇代谢异常,以及影响排卵、精子活力,对怀孕妇女来说,引起小产、不育及死婴等生殖健康异常。

复杂的利益链,漫长的立法

有人会问,为什么国家不以法律介入禁止槟榔生产?

其实,中华口腔医学会从来没有停止过为制止槟榔进行积极努力的交涉,国内的专家学者也积极为此奔走。就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人大会议上,口腔医学界的人大代表已经正式提交议案,希望将控制槟榔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草案)》。

槟榔,因为不同于传统的毒品,所以很难强制立法禁止。曾经在湖南备受关注的口腔癌患者集体诉讼向槟榔生产商索赔的官司最后未获赔偿,受阻理由竟然是没有充分证据证明槟榔导致口腔癌的因果关系,争执的焦点是由于很多嚼槟榔人群没有患癌甚至未出现任何明显病变。

这种逻辑是反智的,现代医学一向讲究循证,槟榔致口腔癌是在严谨的大样本对照研究基础上,通过各个槟榔大国的流行病学统计及文献汇总,并最终由世界卫生组织发出的权威定论。

更多的理由可能是庞大的产业链利益牵涉到相关民生、传统、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

1994年,厦门市政府颁发了禁止槟榔“通告”,1996年改为“禁令”,彻底禁止生产、销售和食用槟榔。这是目前为止,中国乃至世界上由地方政府针对槟榔颁发的最严“禁毒令”。

但是,在湖南湘潭,却是与之背道而驰的局面,因为槟榔已成为当地的传统与文化,是湖南食品工业的龙头和支柱,更是湘潭的“名片”,前两年《湘潭县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槟榔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确保槟榔产业销售收入3年实现300亿元,5年实现500亿元的目标。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牙医学院教授陶霖一直致力于口腔健康疾病的研究,他总结湖南近12年的口腔癌发病情况,通过流行病学观察并预测,按当前趋势发展,到2030年,口腔癌的发病数在湖南将超过30万,全国可能超过100万。以每例医疗费20万元人民币保守估计,其造成的医疗负担将超过 2000亿元,足以抵消槟榔产业对社会所谓的“经济贡献”。

因为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槟榔的广告一直放任自流。作为中国地方卫视中的一枝独秀,湖南卫视在槟榔的全国播散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各种晚会更加成为营销的极致。今年槟榔厂商更是直接得到元宵晚会冠名权并为槟榔量身打造广告节目。

湘雅医院的翦新春教授也一直呼吁,政府要着眼未来,颁布“槟榔禁令”,如果不能迅速实施政府禁令,应立即推进关于槟榔的公众教育,加大对口腔癌的科普力度,禁止一切槟榔广告。

不要为无知付出高额账单

喜欢尝鲜是年轻人的特点,其实很多人第一次接触槟榔体验并不好,嚼过之后,先是感觉头晕、胸闷,紧接着就是心跳加快,一股锁喉的感觉令人几乎要打120,难受至极,很多人会发誓今生再也不嚼槟榔。

但那只是一种初体验,年轻人的好奇心、不服输以及从众的群集效应,让他们又开始第二次、第三次,逐渐成瘾而沦为槟榔的忠实客。

近些年这种软毒品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开来。

关键是找到最科学的观念

OSF患者患病之前,没有一个人认识到槟榔的危害,都是看到身边的朋友在嚼槟榔就去尝试,多试了几次就上瘾了。

但是槟榔的成瘾性并不像毒品那么严重,想戒掉也不是特别困难,他们认清了槟榔的危害后都能彻底地戒掉并不再复食,虽然经过治疗后口腔粘膜病变恢复比较缓慢,但是毕竟避免了病情的發展与恶化,多半会康复。一旦OSF向口腔癌突变,预后将变得非常差,因此早期干预阻断病变发展显得极其重要。

然而更多的槟榔客却完全抵制这种医学理念。一位OSF患者把槟榔致癌科普发到了槟榔爱好者微信群里想唤醒他们,立马就被踢出去了。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数百万例OSF患者,他们并非一个个都顽固不化,多半已经或者正在接受治疗并远离了槟榔。在网络上、在贴吧里,有成千上万的OSF患者在倾诉、在交流、在搜索、在询问治疗方案和预后,言语中无不流露着焦虑、恐惧与后悔。可以深切体会到“癌前病变”的压力对于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互联网给了所有人接受知识与更新意识的机会,但最关键的,是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利益趋向以及舆论导向中找到最科学的观念。

(综合摘编自《民生周刊》、中国经济网)

猜你喜欢

口腔癌槟榔黏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
吸二手烟会增加口腔癌风险
鼻中隔手术穿孔并发症的防范和病理评估
肠道与艾滋病
口腔癌年轻化,都是槟榔惹的祸?
口腔癌年轻化,都是槟榔惹的祸?
5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8月海南气候动荡 农作物减产剧增
6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
吃烫的、辣的东西会导致食管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