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流县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危害及防控措施

2018-07-11罗征香

福建稻麦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清流县稻株菌核

罗征香

(福建省清流县农业局,福建清流365300)

水稻纹枯病发生极为普遍,是水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随着水稻生产的迅速发展,水稻种植密度、施肥水平的提高及优质水稻的推广,稻株生长茂密,纹枯病的病势逐年加重发展。若水肥管理不当,纹枯病病害往往严重发生,造成谷粒不饱满,空壳率增加,严重的倒伏枯死,已成为清流县水稻夺取优质、高产、稳产的主要障碍。清流县每年受纹枯病危害而损失的粮食可达750~1 200 t。现将几年来对清流县水稻纹枯病主要危害症状、发生、流行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防治措施。

1 水稻纹枯病主要危害症状

水稻从返青到抽穗灌浆期均可发生纹枯病,以分蘖盛期至抽穗期发病重,除为害叶鞘,发生严重时也为害叶片、穗部。发病时首先在近水面叶鞘处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椭圆形,后成云纹状,并由下向上蔓延到上部叶鞘。空气干燥时,病斑中央为灰白色或草绿色,边缘暗褐色;潮湿时,病斑中部为灰绿色,边缘湿润状。叶片和叶鞘病斑相似,后呈污绿色枯死。穗颈上的病斑呈污绿色,影响谷粒饱满,严重的造成白穗。

2 发病因素

近年来,清流县纹枯病发生严重,其发病重的原因与菌源、气候、栽培管理等因素关系密切。

2.1 初侵染来源

主要以菌核在田里越冬,成为第2年发病的初侵染来源。在病稻草或田边被害杂草越冬的以菌丝或菌核,可成为来年初侵染的主要来源,从2013年至2017年对稻田越冬菌核调查,发现稻田越冬菌核的数量直接影响纹枯病的发病程度(表1),在同等环境因素的条件下,田间越冬菌核数量越多,纹枯病危害越重。

表1 越冬菌核量与纹枯病发生面积的关系

2.2 温、湿度

在栽培条件和品种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纹枯病发生轻重,主要取决于当年温湿度。一般连续长期高温多湿的年份,发病重,流行期长,当气温在20℃以上,田间湿度达90%时开始发病。气温上升到28~32℃,且连续几天降雨,田间湿度在96%以上,最有利于病害的发展和流行。清流县纹枯病始见于5月中旬。一般5月中旬连续数天日平均温度超过20℃,田间即可见纹枯病斑。5月中旬后气温回升,非常适宜纹枯病的发生,能否蔓延流行,主要取决于5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雨日数,雨日数越多,病害越重(表2)。7月中旬至8月间,高温干旱,病情受抑制,9月份双季晚稻处于孕穗、抽穗期,雨水增多,病情回升。一般早季发病重于晚季,双季晚稻发病重于单季晚稻田[1]。

表2 5月上旬至6月下旬雨日数与纹枯病病情的关系

2.3 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与纹枯病发生轻重关系很大,尤其以水、肥管理影响更大。一方面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另一方面影响田间的小气候,从而影响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1]。清流县地处山区,稻田多数长期灌深水,纹枯病的菌丝通过水层向上部侵染,使发病部位提高,加重了纹枯病的危害。据调查,凡是长期深水灌溉发病较重,浅水灌溉,及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无效分蘖,促使稻秆茎部节间粗壮,根系发达,提高了稻株的抗病力和抗倒能力,因而可减轻病害的发生。与此同时,施肥不合理,氮、磷、钾肥比例失调或氮肥过量、过迟施用,造成水稻体内可溶性氮过量,植株徒长,抗逆性减弱。氮肥过量使得田间郁闭,通透性差,是纹枯病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表3)。

表3 不同施肥法与纹枯病病情的关系调查

2.4 水稻品种和生育期

水稻不同品种抗病力有一定差异,一般矮秆多穗型比高(中)秆大穗型品种易感病,优质稻、糯谷比常规稻易感病。品种的生育期不同,抗病性不同,一般分蘖期开始发病,拔节前后到穗期病情激增,是发病的高峰期。乳熟期后病势下降,至黄熟期病害基本停止发展。拔节到孕穗期形成发病高峰,除温湿度适宜病菌外,稻叶鞘松散,抗病力减弱,有利于病菌的扩展蔓延也是一个主要因素。乳熟后由于基部老熟,抗病力增强,病害相应减轻。

3 防控措施

防治水稻纹枯病应采取消灭病源和栽培防病为主,抓住关键时期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

3.1 消灭病源

当稻田翻耕灌水耙平溶田时,发动农民捞除下风田边,田角水面的浪渣,就地深埋或带回烧毁。此外,应避免用病草还田,铲除田边杂草,清除田间稗草,以减少发病来源,推迟发病,减轻发生危害。据调查,早稻打捞菌核比不打捞的丛发病率、株发病率分别下降48.8%与79.3%。

3.2 培育壮苗,把好消毒关

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能够集中做好秧床土壤、选择抗病品种及把好种子消毒、浸种的技术环节,有利于水稻出苗整齐、统一时间防治病虫。既可以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又可以提高水稻单产、增加种粮效益,促进水稻苗期实施统防统治,减轻水稻中后期病虫危害和提高水稻品质的重大措施。

3.3 大力推广防虫网育秧技术

秧田管理上,选用20~25目低压高密度聚乙烯防虫网,既可防止稻飞虱危害秧苗,减少卵块带入大田,减轻水稻中后期纹枯病、稻飞虱并发蔓延。

3.4 科学安排播插期,趋利避害

根据不同稻作类型,常年气候条件和当年早、中、迟熟品种布局,科学地安排播插期,使水稻最易感病的生育期与有利于发病的气候季节错开,是防治纹枯病较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之一。在清流县早稻应掌握3个“中”,即3月中旬播种,4月中旬插秧,6月中旬抽穗[1]。

3.5 加强水肥管理,推广健身栽培

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栽培,协调稻田的水、气矛盾,改善田间小气候,创造不利纹枯病侵染蔓延的环境,能有效地减轻纹枯病的危害。具体地说,水管根据水稻生长需要,进行合理灌溉,分蘖期浅灌;中耕后适当落水;分蘖盛期后晒田,做到泥田、肥田重晒;孕穗以后干干湿湿或浅水勤灌;灌浆后灌跑马水;施肥要根据品种的耐肥力,土质肥瘦,稻株生长情况等进行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施足底肥,早施攻头肥,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改面施为全层施肥,积极推广配方施肥,使水稻前期不

猛发,后期不徒长、不贪青倒伏。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达到抑制纹枯病危害的目的。

3.6 科学用药,控制危害

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及时开展化学药剂防治。药剂防治掌握在分蘖盛期田块丛发病率3%~5%或拔节到孕穗丛发病率10%时用药防治。药剂防治应掌握发病初期施药,在分蘖盛期田块丛发病率3%~5%或拔节到孕穗丛发病率10%时用药防治,第1次施药后7~10 d,病情仍有发展需再次防治,喷雾时应喷在稻株茎基部,田中应保持浅水层。目前,防治纹枯病常用药剂有井冈霉素、戊唑醇、己唑醇、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多菌灵等。

猜你喜欢

清流县稻株菌核
虎奶菇菌核的平板培养及形成机制研究
基于触感引导的小型水田行进底盘自动对行方法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基于触觉感知的水稻行弯度测量装置设计与试验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清流县户用沼气发展利用现状及对策措施探讨
清流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探讨
基于茎基部分区边缘拟合的稻株定位方法
抗倒伏剂立丰灵在晚稻上的应用试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