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木和德特地区铜钴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远景分析

2018-07-11张如国耿阿乔张师祥

中国锰业 2018年3期
关键词:激电万宝火山岩

张如国,耿阿乔,张师祥

(青海省核工业地质局,青海 西宁 810008)

区内主要出露的地层为下古元界金水口群、中—上元古界万保沟群、蓟县系狼牙山组、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上三叠统八宝山组、侏罗系羊曲组及第四系(Q)等。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较发育且在区内交汇,区内岩浆活动规模较大,尤其火山活动最为强烈,始于石炭纪,终于三叠纪[1]。各地质时期,火山活动连续不断,各类火山岩均很发育,侵入活动次数较少,区内仅见晚石炭世和中三叠世侵入岩,可见青海省木和德特地区铜钴多金属矿成矿地质背景比较好。

1 地质特征

区内北西部为石炭纪晚期侵入的布鲁吴斯特花岗闪长岩(γδC2)体,北部为第四系冲洪积物和古阶地覆盖,主要出露地层为万保沟群火山岩组和碳酸盐岩组地层[2]。

1.1 地层

矿区出露的地层以中—上元古界万宝沟群为主,南边小面积出露有石炭系、三叠系地层。

1.1.1中—上元古界万宝沟群(Pt2-3W)

区内万宝沟群由于受断层破坏及岩体吞蚀,出露不完整,组间以整合或断层接触。各岩组岩性组合及岩相宏观特征明显,为该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

火山岩组(Pt2-3W2):该套地层大面积分布,为区内的主要岩层,岩性以灰绿色枕状玄武岩为主,局部夹有灰绿色安山岩。碳酸盐岩组(Pt2-3W3):主要分布于该区的南东角,呈北东东带状分布,岩性以硅质白云岩为主,内夹有少量的砂质板岩。

1.1.2下石炭统哈拉郭勒组(C1hl)

该套地层仅出露于南边格克特力南坡的一处,呈狭长带状分布,南西侧未封闭,岩石普遍具区域变质,为紫红色粉砂质板岩。与下伏万宝沟群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1.1.3上三叠统八宝山组(T3bb)

仅出露于该区的南东角,岩性为火山角砾岩、凝灰熔岩及砂岩。与下伏石炭系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1.1.4第四系(Q)

区内第四系堆积物主要分布于河谷及两侧,主要为冲积、冲洪积以及风积等。

1.2 构造

区域上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东昆中岩浆弧带,主构造方向为北西向,但区内断裂主要为北东向断裂为主。

社会的发展往往导致人们的生活习俗、生活用品发生变化,这也导致了以之为基础构成的谜语行将消亡。近30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有大批农民进入了城市。他们往日在农村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品当然会有所改变,仍然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也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发生了一些变化。因此,许多以旧有生活习俗、用品为基础构成的谜语,就令年轻人费解了。这包括两种情形。第一,是生活习惯改变导致的相关谜语费解,如黄冈县的谜语:

F1为近东西向断裂,规模较小,西侧为第四系地层所覆盖,走向82(°),倾向北,倾角45(°)左右,断裂两侧地层均为万宝沟群火山岩组(Pt2-3W2),初步认为该断层是位移不大的逆断层。

F2位于F1断裂南100 m左右,与F1断裂近乎平行,内部岩石较破碎,具强高岭土化、黄钾铁矾等矿化蚀变,断裂两侧地层均为万宝沟群火山岩组(Pt2-3W2),初步认为该断层是位移不大的压扭性断裂。

F3断裂大致走向40(°),西面向西延伸被第四系覆盖,东边逐渐转向北,延至三通沟,形成向东南凸起的弧形断裂,断裂长大于4 km,断裂两侧地层均为万宝沟群火山岩组(Pt2-3W2),断层内岩石破碎,具初糜棱岩化,推断为以压扭性断裂。

F8为一近东西向弧顶朝北的弧形断裂(区内呈北东向展布)弧顶的一部分,该区内呈北东东向,东、西两侧延伸。北西盘为万宝沟群火山岩组(Pt2-3W2)的玄武岩,南东盘出露岩性为万宝沟群碳酸岩组(Pt2-3W3)的硅质白云岩。断层倾向北西,倾角50(°)~60(°),为压扭性断裂。断层通过出地貌上呈负地形,断裂带内岩石破碎,两侧见有动力变质现象,地层沿走向中断,断层附近地层产状凌乱。

1.3 岩浆岩

区域上岩浆岩活动较为强力,主要出露有晚石炭世侵入岩及中—晚元古代万宝沟群、晚三叠世八宝三组火山岩。

1.3.1侵入岩

区内侵入活动较单一,仅在北西部出露有小面积的晚石炭纪侵入岩。布鲁吴斯特花岗闪长岩(γδC2),该岩体在工作区仅出露东部的一小部分,其规模形态控制不完全。

1.3.2火山岩

1)中—晚元古代火山岩

中—晚元古代火山岩为较早一次火山活动的产物,区内大部分覆盖,空间上呈不规则条带展布,赋存于万宝沟群火山岩组及上碎屑岩组中,其中主要出露的火山岩为枕状玄武岩夹少量安山岩。

2)三叠纪火山岩

本区仅在南东角出露有晚三叠世火山岩,赋存于八宝山组中,与河湖相砂砾岩相伴产出,是布尔汗达山晚三叠世火山喷发带的一部分。岩石类型较复杂,区内主要见有凝灰熔岩、火山角砾岩等。

2 地球化学异常特征

2.1 1∶50 000水系沉积物异常特征

表木和德特Cu(Co、Zn、Au)异常特征

注:Au为n×10-9,其他为n×10-6。

2.2 1∶10 000土壤异常特征

完成1∶10 000土壤测量5.7 km2和18.0 km土壤地化剖面测量,共分析土壤样2 629件(其中重采样234件),分析项目为:Au、Ag、Sn、As、Sb、Cu、Pb、Zn、Co、W等10种元素。

在分析质量评估合格的基础上,进行了异常下限的计算及确定。对全区内所采集的2 629件土壤样的分析结果,按不同元素分别进行了统计计算,计算方法采用“全域数据离群点迭代处理法”,即逐步剔除大于X+3S和小于X-3S的值,直到不能剔除止,形成背景数据集,并求出其平均值(X),标准离差(S),以X+2S取整数作为异常下限值,浓度分带依据公式TZ=T×2K(K=0、1、2)确定,分为外、中、内带,计算、确定的异常下限见表2。

表2 土壤异常下限计算统计

注:Au的单位为ω×10-9,其余的单位为ω×10-6。

3 地球物理异常特征

1∶10 000激电剖面布设于1∶10 000土壤测量所圈定的异常上;剖面J14、J15方位0(°),J21、J26方位137(°),测区出露的有硅质白云岩、玄武岩;根据剖面测定确定硅质白云岩的视极化率(M)在0.16~18.24 mV/V,玄武岩与蚀变玄武岩的视极化率在15~40 mV/V。结合地质资料与实际踏勘,认为异常与硫化物有很大关系。

3.1 J14(TP14)剖面

该剖面视极化率极大值M=125.32 mV/V,在1 580 m处;剖面中80~260 m段为低阻高极化体,与土壤分析的Au、Ag、Cu异常对应,视极化率异常段南侧缓,北侧陡,正确反映了矿体产状倾向南侧;自然电位曲线反映南侧陡,而北侧缓,也同样反映低阻体倾向南;其中在240 m处的低阻高极化处Au、Ag、Cu、Zn都较高,Au=48.2×10-9,Ag=281×10-9,Cu=66.2×10-6,Zn=558.9×10-6,并且As>500×10-6,本测点的金是该条土壤分析中最高值;500~940 m段同样是低阻高极化体,且视极化率60~105 mV/V之间,与土壤分析的Cu、Zn对应;Cu的最高值段,Cu的平均值为209.8×10-6,该段低阻体向南倾斜,且地表见有铜矿化(碎石中见有铜蓝、孔雀石化等)现象;在1 340~1 780 m段也是低阻高极化体,1 380~1 500 m段的自然电位均为负值,南侧陡,北侧缓,反映该段异常体向南倾斜,土壤分析Cu、Ag的异常值较高。

3.2 J15(TP15)剖面

该剖面视极化率极大值M=96.47 mV/V,在1 140 m处;本剖面中有两段低阻高极化,即60~460 m、980~1 220 m;这两段异常与土壤分析Au、As、Sb、Cu、Co异常对应。60~460 m段的低阻高极化与土壤分析的Au、As、Sb、Cu异常对应,本段的视电阻率南缓,北陡,反映了低阻体向南倾斜。980~1 220 m段的低阻高极化体,自然电位值为负值,对应土壤分析Au、As、Sb,视电阻率南侧平缓上升,向北侧较快下降,反映低阻体向南倾斜。

3.3 J21(T21)剖面

该剖面视极化率极大值M=122.92 mV/V,在820 m处;本剖面360~440 m段为低阻高极化,低自然电位,视极化率极大值M=81.09 mV/V,视电阻率曲线北西侧缓慢上升,东南侧较快下降,反映低阻体倾向北西侧。激电异常不高,反映低阻体埋藏较深。380 m处,土壤测量Cu异常值高达818×10-6。

3.4 J26(T26)剖面

该剖面视极化率极大值M=239.02 mV/V,位于剖面的440 m处;本条剖面有三段低阻高极化:140~280 m、340~600 m、660~720 m,对应土壤分析Au、Ag、Cu、Zn异常;在340~600 m段是低阻高极化对应极高的Cu、Zn异常,自然电位在440 m处为-266 mV,视极化率340~440 m段缓慢上升,440~460 m急速下降,反映低阻体向北西侧倾斜;自然电位曲线北西侧上升快,东南侧下降较缓,也同样反映低阻体倾向北西侧。660~720 m段虽然土壤分析结果不大高,但是低阻高视极化率同样反映了该处存在一定的找矿价值。在340~440 m段激电异常有突出点,说明低阻体埋深较浅。

综上所述,通过激电剖面工作可以反映出,本测区存在很好的硫化物矿体找矿前景。J14与J15剖面间距200 m,J14线520 m与J15线200 m处为断裂带;有激电异常和铜矿化、黄钾铁矾、高岭土化等矿化蚀变线索。4条剖面总体反映的低阻高极化给本区寻找多金属矿提供了很好的找矿线索[3]。

4 成矿远景分析

从该区大地构造位置可以看出区内出露地层有元古界万宝沟群基性火山岩,铜钴矿化赋存于蚀变玄武岩及石英脉中。北东向、近东西向断裂构造较发育且在区内交汇,成矿地质背景较好。

区域内有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等中酸性岩体,岩浆演化过程分异出含矿溶液,是形成热液型矿床的先决条件;区内近东西向断裂较发育,岩体接触带附近围岩层间破碎带及构造裂隙为成矿提供了热液通道。

区内断裂构造复杂,总体显示近东西向、北东向,破碎带呈褐红色、黄色,矿化蚀变强烈,对热液矿产成矿有利[4]。

通过土壤测量,圈定综合异常10处,尤其是Cu、Au异常,强度高,且在草测过程中见了多处铜矿化线索(铜蓝、孔雀石化等),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激电中梯剖面对部分土壤异常进行检查,具很好的激电异常,且与土壤异常套合较好。

5 结 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发现并圈定铜钴多金属矿体,进而圈定土壤综合异常10处,并对其异常进行了初步的解释推断。尤其是Cu、Au异常强度高,在勘测过程中见了多处铜矿化线索(铜蓝、孔雀石化等)。激电剖面测量有很好的低阻高激化异常,异常区与土壤测量异常套合较好。目前尚未发现有价值的矿化蚀变,引起其异常原因不清,有待下步检查验证。

猜你喜欢

激电万宝火山岩
大功率激电测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接财接福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与激电中梯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大功率激电测量在冀北温家营—马家沟银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内蒙古巴尔陶勒盖-复兴屯发现特大型陆相火山岩型铅锌银矿床
渤中34-9油田古近系火山岩岩相特征与分布预测
“万宝之争”及其思考
万宝常,一个被饿死的音乐家
愿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