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替普酶与阿替普酶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18-07-11朱安静梁金凤
朱安静,梁金凤
(1.新疆乌苏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新疆 乌苏 833000;2.新疆乌苏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新疆 乌苏 833000)
急性心肌梗死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使血流中断,从而使心肌持续并且缺血,使心肌急性坏死[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急性心肌梗死常见的一种类型[2]。治疗此种疾病的大部分办法就是再灌注治疗,阿替普酶为常见的一种溶栓药物,治疗效果良好。本次研究使用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观察两种药物的临床结果,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9例为阿替普酶组,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38~68岁,平均年龄45.43±1.21岁,其中单纯下壁病变、前壁病变、下壁合并右室病变、下壁合并正后壁病变、广泛前壁病变分别为16例、3例、8例、15例、7例;另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采用瑞替普酶治疗的患者49例作为瑞替普酶组,男性37例,女性12例,年龄37~66岁,平均年龄44.54±1.20岁,其中单纯下壁病变、前壁病变、下壁合并右室病变、下壁合并正后壁病变、广泛前壁病变分别为18例、5例、7例、14例、5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差异可进行对比。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都进行溶栓治疗,即常规治疗,给予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沈阳奥吉娜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051),以及硫酸氢氯吡格雷(江苏联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122),静脉推注肝素钠(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053)用于基础治疗,具体每天服用阿司匹林300 mg,每天服用硫酸氢氯吡格雷300 mg,肝素钠4000 mIU。阿替普酶组患者使用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国际公司,国药准字S20110051)进行临床的溶栓治疗,具体每天50 mg,稀释后分静脉推注8 mg,其余药物使用静脉泵输入体内,控制输注时间90 min;瑞替普酶组患者使用瑞替普酶(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95)进行临床溶栓治疗,具体每天使用18 mg稀释后行静脉推注,根据患者的临床的具体状况,也可后加用18 mg。
1.3 疗效判定标准
血管再通的标准:①溶栓3小时内胸痛、无胸疼症、状心电图结果显示ST段明显下降幅度至少一半以上。②溶栓后2~3 h,未出现束支传导和房室阻滞情况,室性自主心率加快,③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分别在16~14 h内出现。若出现上述2项则为血管再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x2检验,若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血管再通情况对比
瑞替普酶的血管再通率高于阿替普酶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比患者的血管再通率(n,%)
2.2 再灌注心律失常率和心功能衰竭率对比
阿替普酶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14例,发生率为28.57%,心功能衰竭发生7例,发生率为14.29%。瑞替普酶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16例,发生率为32.65%,心功能衰竭发生5例,发生率为10.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
阿替普酶组患者病死率为6.12%(3/49),瑞替普酶组病死率为2.04%(1/49),阿替普酶组的病死率大于瑞替普酶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在临床中,急性心梗是比较常见的、严重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压榨性胸痛,伴出汗、恐惧或濒临死感等。在临床上,其主要的治疗办法就是溶栓治疗。当发现病情,应通过及时且迅速溶栓治疗,赶紧使淤塞的冠状动脉再通顺,以此来降低缺血对心肌的损伤,增加存活率[3-4]。临床常用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其中瑞替普酶是一种利用DNA重组技术而生产的抗凝血因子,用于血流不稳定且急性大面积肺栓塞的溶栓治疗。但阿替普酶激活纤维溶酶的作用较弱,只有在有纤维蛋白酶时才可以加强纤溶酶原的作用,适用于冠状动脉梗塞引起的急性心梗的溶栓治疗。瑞替普酶是一种新的溶栓药,是阿替普酶“突变体”,
本次研究结果表示,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在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心功能衰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瑞替普酶和阿替普酶对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差异不大,其治疗效果均良好,但瑞替普酶相对阿替普酶更加的适合平常的百姓经济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