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促高职大学语文改革
2018-07-10曾凤平
曾凤平
【摘 要】文章以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为前提,针对高职大学语文改革中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应用展开分析,并且提出了几点见解,目的在于更好的加强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
【关键词】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思想 高职 大学语文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提倡在做上教,做上学。深入剖析这一思想,可以了解到该思想的核心在于实践,教师在以实践为前提展开教学,学生以实践为前提进行学习,才能够真正掌握知识的真谛。将这一思想运用在高职大学语文改革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一方面发挥出知识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对于“教学做合一”思想的落实依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从实践中探讨更理想的解决方法。
一、教学做合一思想概述
《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当中,陶行知先生对于教学做合一思想进行了定义,即教的方法要按照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以做的方法为根据,教与学的核心都在于“做”。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分别指代了生活中的三个元素,这三个元素也是互相联系的。教学做的三个思想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的责任。在课堂中,教师所承担的责任并非在教,而是教学,指导学生学习;其二,教育现象阐述。在教学做合一思想中,教的方法要按照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按照做的方法;其三,生活现象阐述。在做上教的为教师,在做上学的为学生。针对上述第一种含义,陶行知指出,在人们认知中,教师一般被分为三种,第一种只是教书,第二种是教学;第三种则是教学生学。
关于上述三种教师认识的第二种,陶行知提出,教育并非只是传授社会经验,也是社会经验的创新与改造。一个学生需要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只有如此才能够获得真知。所以,要想保证教育的灵魂,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做”上学,在“做”上教,发挥因材施教的教学优势。教学做合一思想是以实际为核心,在生活中提出问题。以生活为背景提出疑问,这才能够体现问题的实用性,通过这些问题得到的知识才是实际的学问。陶行知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一理论,这一唯物主义认识论运用于语文教学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知识应用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以上提出的第三种,陶行知指出做上教的为教学,做上学的为学生,这一观点所强调的是,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体现在“做”上,在实践中完成教、学。鉴于此,可以了解到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核心精神在于教和学、学和用、知和行相统一,本质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这对于现如今高职大学语文改革非常重要。
二、当前高职语文教学发展情况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实践型人才,这也为高职语文教学奠定了基调。然而在实际语文教学期间,主要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缺乏新的教学观念,导致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对教学效果造成了影响。
1.教学观念有待创新
高职教学当中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其中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高职教育本身带有特殊性,这也就意味着高职语文教学与普通语文教学存在一些差异,教学观念也要进行创新。然而通过对当前实际教学情况的了解得知,现阶段的高职语文教学当中依然以传统教学观念为主,认为语文只是语言类学科,对于其本身的重要意义并没有认识到。除此之外,语文教学和职业教育方向脱离,教学当中没有体现学生的需求,导致最终效果不理想。
2.高职语文教学缺乏重视
从教学方向上分析,高职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技能,在这一观念的引导下,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对于语文学习都不是非常重视。第一,进入高职之后,学生认为自己的任务就是掌握一项技能,语文这种基础性学科不重要。所以,一些学生一直以来都是应付语文学习,加之学校并没有在语文考核上为学生提供诸多压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足。第二,一些高職院校不重视语文教学,压缩课时,课程开设缺乏规范性。还有个别学校将语文课程替换为其他课程,导致高职语文教学质量有待提升。
3.教学手段有待创新
现如今,高职语文教学期间,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手段依然存在落后的现象,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内容讲解、布置作业。这种被动式的教学方法难免会造成枯燥、乏味之感,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没有帮助。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对课堂的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体现不出效果,导致语文教学效率与效果低下。
4.教学实践不足
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目标直接决定了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与课程设置,要以学生实用技能的培养为核心展开教学,提高学生日后就业的竞争力。然而,当前一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十分重视语文实践,个别教师认为语文本身属于文字学科,实践环节并不重要。有些教师尽管有设置实践环节的想法,但是却不知从何下手。所以,高职阶段的语文内容无法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实践技能受到了限制。
三、教学做合一思想应用于高职大学语文改革
1.积极转变教学观念
人类社会始终处于飞速发展的态势下,为了适应时代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必须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思想。作为一名学生,学习能力、学习品质尤为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陶行知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重点强调了以终身教育树立求知欲的观点,在学习的基础上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也重点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观念的培养。该思想在教育观念角度也实现了从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向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转变。只有实现了全面发展,才能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其实这也以科学的角度阐述了教育核心与教育价值。
2.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以往教学主要的任务是传授知识,这一教育模式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陶行知先生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批判,并且提出教学必须和生活实践相统一。针对这一点,某高职就体现出了深刻的认知。在大学语文改革过程中,为了体现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将语文教学目标重新定位,即让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知识、表达能力和高职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水平相等,不断提升学生了解、阅读表达水平,为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日后就业奠定基础。在该目标中便很好的体现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作为高职教学的核心,从而全面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梳理师生关系
一直以来,我国坚持的都是应试教育模式,这也使个别教师形成一种错误的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走,这种思维定势使教学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教师手中,学生只能按照教师提供的方向学习,由此便形成一种被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期间,会以强迫的方式为学生灌输一些语文知识,学生无权选择,只能接受。陶行知针对这一教学现象提出了批判,课堂不是单向性,教师要向学生传递学习方法,针对一个语文问题,教师不能只告诉学生答案,或者一个现成的解决方式,而是要传递解决问题流程,学生在思考之后,受教师启发,总结出属于自己的解决方式,以此为前提推理出其他的方法,求解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此一来,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了解语文知识的来源。例如某高职学校便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改革,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期间,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在语文教学期间充分发挥出学科的规律与特征,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鉴于此,高职学校的语文教师需要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改变以往的主体地位,尊重學生的主体地位,成为语文课堂的组织者,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思路,作为引导者参与到语文教学中。将注意力放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学习方式探索等方面,帮助学生调动思维总结经验,提高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做合一思想下,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不再是被动方,而是作为课堂的主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实践水平以及创新能力。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语文改革的应用,主要是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知识、具备创造力。例如,某高职学校在语文教学改革时,便做出了强调,将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进行融合,实现阅读与写作、口语与书面表达的融合,从各个方面培养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现如今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在思想上和陶行知主张其实是统一的。因此,高职语文教学需要将重点方在理论知识应用以及语文实践能力培养上,脱离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限制,提高对基础知识的重视,创新教学观念,即便教学时间有限,也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展开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写作、阅读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充分发挥语文知识的实践性特点,通过语文知识丰富阅历,在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与阅读水平。
4.加强高职语文的重视
陶行知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其核心在于“做”,这也是教学的着手点,教师在教学中所秉承的观念、使用的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以“做”为核心。因此,高职阶段的语文教学改革,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从思想层面着手逐步完成语文教学改革。第一,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实际教学期间,教师需要重点突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从人格、职业素养、文化素质等方面展开分析,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语文对于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对这些素质与能力培养正是现如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这一点着手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二,学校要提高对语文的关注。合理调整课时,根据教学目标以及要求设置语文课时,确保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另外,完善课程考核机制,并且在实际教学中加以落实,真正认识到语文的重要性,从考试制度方面使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关注。第三,优化语文教学内容,在确定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首先要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体现实用性的内容作为语文教材,或者按照学校、学生实际情况,自己制定语文教材,为学生提供真正有实用性的语文知识,通过“教学做合一”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与语文综合素质。
5.探究全新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
高职语文教学与实践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必须要利用实践才能够真正消化学习的语文知识,将其转变为专业技能,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所以,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探究全新的语文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在实践的环境下完成教学,学生也要在实践的环境下实现“学”与“做”,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素质。第一,设置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尽可能提供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可以在“做”的过程中实现手、脑结合,以此提升个人技能。比如,语文教材中与消费调查相关的课题,这时教师便可以教师带领进行问卷的调查,由学生自主设计问卷,并且在市场中发放、回收、统计问卷,完成调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提升思考、交流、分析等多项能力,对于今后的就业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第二,在实践活动中可以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与思考的能力。思考探究创新是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主要需求。所以,教师在组织语文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与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当学生遭遇困难,教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指导,不能直接告诉问题的解决方式,要让学生自主实践。
四、结语
综上所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高职大学语文改革中的应用,一方面可以提高语文教学实用性,另一方面则可以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在实践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语文知识,为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先华.陶行知的“行知论”对应用型大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7,36(01):49-52.
[2]丁珏.“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7(30):77-79.
[3]汪普英.基于“教学做合一”的学前教育课堂改革教学[J].戏剧之家,2017(19):180.
[4]刘巧玲.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做合一”思想在春季高考课堂中的实践探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7(14):233.
[5]郑若函.构建专业技术平台课“教学做合一”教学改革方案——物流专业技术平台课程改革与实践[J].经贸实践,2017(14):212.
[6]陶晖.“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形成过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启发[J].语文知识,2017(08):43-44.
[7]徐涛,母忠华.应用转型背景下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对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