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探索

2018-07-10张丽华

教育界·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技能大赛校企合作互联网

张丽华

【摘要】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不断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出调整,在继承传统主要以理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实践。文章拟展开对教学方法实践可能性的探索,运用多种具体的实践手段表现出大学语文课堂的生命力,还大学语文课堂现代性气息。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互联网;技能大赛;校企合作

早在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地方高校从传统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与此同时,各地方政府也纷纷制定相应政策。时至今日,无论是学界还是政府都把发展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教育界的头等大事,明确应用型大学的精神在于学以致用。作为应用型大学,我校紧跟时代步伐,在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上,始终强调课程的实践性价值。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本的通识必修课,面向全校大一新生。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要求:“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大学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既要有理论高度,又要具有实践的生命力。这也从侧面说明过去的大学语文教学方法正面临着挑战。过去大学语文教学侧重理论的阐述和钻研,只注重以教学任务为目标,在教学效果上缺乏实践反馈和评价。如今学生这个受众群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0世纪90年代末出生的学生,大多伴随着互联网成长,他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接触各种信息的渠道是过去难以想象的。他们这一代从中学时代开始就会思考人生,到了大学,他们需要的不再只是理论,而是实践性的指导。

一、以互联网为教育平台,促使传统教学课堂注重实践

以前,教师只要掌握了教学技巧就能完成教学任务并持续下去,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新的需求出现,新的需求要求新的供给,教学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教师要为持续改进教学做出不懈努力,不断发掘并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以符合学生的需求。比如现在各大高校教师都运用慕课—— 一种新的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服务。慕课集多种理念,如大数据分析、社交服务等于一体,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翻转课堂的出现,将以前教学的主导权、主动权从教师手中交还给了学生。翻转课堂解决了传统课堂时间紧凑的问题,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更高,学习效率和质量都大大提升。学生利用课后时间看教学视频,思考教学问题,而在课堂上,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和教师互动,解决他们在学习和思考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在交作业和批改作业方面,传统做法是收纸质版的作业给教师批改,这样不仅不方便,容易丢失,而且不利于长久保存。本人现在启用对分易平台,将每次课的ppt课件上传,学生上课有忽略的地方可以下载ppt观看回想,学生作业全部上交到对分易平台,教师再也不用遭受纸质作业携带的不方便、保存的不方便、查找的不方便的困扰,一切都变得轻松自在。而且教师批改作业再也不用限制在家里或办公室,而是可以随时批阅。而且对分易平台能及时提醒学生交作业,可以避免通知不到的情况,教师和学生的沟通变得直接而高效。也有其他教师采用别的教学平台,如雨课堂。互联网教育平台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

将互联网教育平台与传统课堂相结合,教学不再那么死气沉沉,信息的及时传递使师生的课堂互动效果大大变好。现在的大学课堂上,大部分教师都以ppt课件为主,辅以音频、视频教学内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对教师也是新的挑战,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教学技能,尤其是前沿的教学手段,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借助互联网教育平台,传统的课堂教学呈现出不一样的生命。

二、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促使教师教学内容和过程以实践为导向

传统教学的主要考核标准是以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技能的掌握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教学的实践性要求。作为应用型本科大学,我校高度重视技能大赛给大学带来的影响,它不仅有利于增强我校招生的宣传效力,而且对提升我校的知名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技能大赛不但考查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而且考查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随机应变能力。每年技能大赛的开展促使教师改变教学模式。为了配合技能大赛的需要,我校每年都举办青年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青年教师微课堂大赛等。更多的教师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稳定有效地推进教学方法的改良。在技能大赛的开展过程中,学校会组织教师参加培训,让教师掌握相关行业的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开拓教师的教学思维,拓宽教学视野。最近几年,我校在组织教师培训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每年寒暑假都将教师送出去学习。为了创造更好的条件参与技能大赛,我校每年都定时不定时地更新实验室设备,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在硬件上不吝投入。由于软硬件的投入得到保证,我校每年的技能大赛成绩都较为理想。

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学语文教学也需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我校每年上半年都举办一次公文写作大赛。过去几年,广东省写作协会曾经主办过省内公文写作大赛,涉及面广。我校由于开设大学语文课程较晚,未参加过省内大赛。但我们自从2016年举办校内公文写作大赛以来,每年都做好准备参加省内大赛。每年上半年,我校都组织专任教师培训参加大赛的学生,培训达8课时。每一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应用文写作,达34课时。由此可见,我校把学生的技能学习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通过应用文写作的技能学习,我校学生不但掌握了基本的应用文写作技巧,而且对看公文文件有了新的体会,能够进一步领悟上级领导的精神。

三、加强校企合作,促使教学效果实践化

美国华盛顿图书馆中有一句话:“亲耳听到的能记住10%,亲眼看到的能记住20%,亲身经历的却能记住70%。”我国著名诗人陆游也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说明任何学习,仅仅吸收理论知识是很不够的,必须由理论走向实践,所学才能真正为你所有。我校一直非常重视校企合作。我校地处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这里是全国皮具生产地。我院美术学院与狮岭镇皮具厂商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如此,花都区也被称为汽车城,我校与东风日产公司也保持着长久的合作关系。为了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我校领导每年都带队前往当地企业交流学习,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范围。

爱因斯坦在《论教育》中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恶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我校大学语文课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应用文写作,一部分是文学阅读与欣赏。在每一学年的第二个学期,我们学习文学阅读与欣赏部分。这个部分的教学目的就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也正如爱因斯坦所期望的那样:“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我们教师集体备课时,始终把选讲篇目的现实性意义放在首要位置。为了更好地体现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的实践价值,我们文学教研室要求教师的教案必须加入这一现实性意义的探讨。在这部分的大学语文学习中,我们讨论过如何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如何看待中国式领导与下属的关系,如何看待年龄对于职业选择的利弊等。大学语文课程在提升校企合作软实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这是我们在教授这门课程时的有意为之。

校企合作使学生从学校走向工作,这是一大转变,然而实现这种转变并不会一帆风顺。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为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提供了不少支持,也正是借助校企合作模式,大学语文教学在思维方面的优势才得以实践,得以体现。

虽然教学方法不断更新,但不可否认,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对于基础性课程,我们学校都是合班上课,上课人数一次能达到120人左右。如果要很好地将每个学生都照顾到,课堂就会瘫痪,所以更多的时候,课堂是属于那些积极主动自觉的学生,而不爱学习、无心学习的学生可能就被无形中放弃了。无论是技能大赛还是校企合作,都靠学生自我的积极争取,若不加努力,这些实践基本上就与他们无关,那么教学实践也就无从谈起。无论如何,为了紧跟时代步伐,教师首先需要转变观念,积极面对,勇于挑战自我,做出新的教学调整。可以说,这个时代是强者愈强的时代,所以教学的实践性越强,自觉愿意学习的学生受益就會越多,这就足够好了。

【参考文献】

[1] 马小平.叩响命运的大门:人生必读的102篇人文素养经典[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技能大赛校企合作互联网
“以赛促学、赛教结合”的工程造价教学改革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