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品质教育

2018-07-10李文武王华土

教育界·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李文武 王华土

【摘要】罗斯福说过:“有学问而无品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 高中生在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影响下,加之自身特殊心理特点,形成集体观念与自我意识之间独特的矛盾体。文章论述了心理品质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不可缺失性及其与语文教学结合对于高中生人生格局建立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心理品质教育;人生格局建立

一、前言

《左传》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此处所讲的“立德”指的是拥有好人品。好人品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林肯说过,品格如同树木,名声如同树荫。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树荫,却不知树木才是根本。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品质教育不仅是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疏导,更多的是对高中生人生格局的建设。 拥有大格局的人,才会清楚内心世界的真实诉求并将所有的心思放在改正自己的过失上,升华自身,并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前进。

二、高中语文教學中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高中生处于人生性格品质建立的关键期和敏感期,同时也处于心理发育的懵懂期。高中时期是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激发内心世界的潜能,形成良好的心理能力的关键时期,更是塑造人格品德、道德修养的关键时期,因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及时有效地加强心理品质教育,各个学科之间相互配合,润物细无声式地对学生的人格品质进行感召,从而培养出具有完整、独立的人格和适应时代脚步的合格人才。如何更好地修正心理品质的不足?读书是最好的途径,也是世上最好走最光明的一条路。“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些你曾经觉得枯燥的死知识在未来的路上都会活过来,为你所用。语文课上所学的那些字,除了能帮你看懂说明书,也能让你恰到好处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比如将来向老板汇报工作,给恋人写情书。在新时代浪潮的影响下,教育的重点由“崇洋媚外”转化为“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其高考分数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如果仅是从应试教育的视角下来解读那就太狭隘了。高中生的语文教学,不是识字、组句,更多的是通过洋洋洒洒的文字读懂作者的情怀,从寥寥数语中领略大好河山,读懂那“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的胸怀。任何学科的教育教学都是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塑造学生的品质与人格。教书育人,育人为本。人生可以没有学位,但不可以没有学问,更不可以没有人品。

心理品质教育,从理论上看,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品质教育的相互结合。心理健康与否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建立良好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才会以和谐稳定的心态来分析事物,来面对成功的喜悦与失败的痛苦。而人格品质的建立更是一种人生高度的建立。世间技巧无穷,唯有德者可以任其力,世界变幻莫测,唯有人品可立一生。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运用方法

(一)通过对名著名篇的解读,来渗透心理品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赏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学生透过文字能更多地读到海伦·凯特坚韧不拔的品质,也会为她的老师那种锲而不舍、悉心教导的精神所感动。语文课程的最大魅力是文字。文字不仅是简单的累加与堆砌,更多的是文字会在灵魂深处引起人的共鸣,对你影响深远。语文教学与心理品质教育的结合是教育方法的一种创举。“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种磨炼意志与心智的句子,熟背于心,会在未来自身建设中产生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课堂讨论,书籍中的人物形象会更加鲜活明朗。比如《项链》这一国外经典名著中的主人公,由于自己的虚荣心,却付出了一生的辛劳来作为代价。高中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辩证分析能力。可以唯物辩证地分析主人公的遭遇。在讨论中,高中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虚荣心的有害性,更多的是直面苦难生活的勇气。苦难是一所大学,它可以让我们面对苦难,磨砺心智与意志。

(二)在课堂内容设计上进行心理品质教育的引导

在新时代的教育大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强调人文关怀,以人为本。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学内容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人的道德情操与思想观念之间的联系,这不仅仅可以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更是在逐渐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情怀。比如,教师在讲解毛泽东诗词时,可以找出文章段落的中心思想,来烘托出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教育学生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心理品质。

高中阶段是树立人生追求抱负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一些伟人的事迹、光辉的形象,有助于学生感悟到社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比如毛泽东敢于同旧社会展开斗争,发动武装斗争,建立属于人民的革命队伍,这种指点江山的气势与魄力,这种“上九天揽月,下五湖捉鳖”的豪言壮志,对学生树立崇高理想以及远大抱负都是十分有利的。再如,在讲解马克思的《资本论》节选中,教师将马克思的时代背景还原,让学生体验到不一样的社会境遇。在种种艰苦的条件下,呕心沥血地完成这样一部巨作,无疑是人类的宝藏,更是一种顽强的革命精神,这种伟大的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境界,对于高中生人生品格的建立都是生动的例子。又如在读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柯察金的关于生命的论述时,这种人生高度的塑造,对于高中生来说都是十分有影响力与震撼力的。

四、语文教学与心理品质教育的结合与拓展

(一)学科间的相互结合

语文教学是运用语言文字来抒发感情,是一种文化载体,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也是多元一体的文化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课堂环节设计具有多样性、独特性、新颖性等特点。同时语文教学中文字的词意环境可以很好地使学生产生一种代入感。透过文字,学生可以看到作者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人物精神,可以在不同的时代环境下产生共鸣。心理品质教育,指运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学科方法,多位一体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操、人格品质。在新时代环境下,人生格局的高低决定了未来人生的结局。

语文教学与心理品质教育互通有无,相辅相成,在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人生品格、人生性格。一个人真正的资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钱,而是人品。好的人格的建立,是一生受用的财富,它构成了你的地位与身份,它是一个人真正的最高学历。

(二)拓展性教学方法的尝试

语文教学不应仅局限于课堂之内,可以更多地让高中生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这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获得的真知会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也会在高中生的人生实践中留下宝贵的经验。文人墨客的創作灵感大多来自采风体验。李白的才高八斗、飘逸洒脱的自信,来源于他贴近生活,接近自然,对万事万物的观察和用心体会。如果只是形而上地唯心猜想,将不会有立足于世的根据,只会如浮萍一般,随风飘摇,湮没在发展的车轮下。通过实践,学生在感受“竹外桃花三两枝”的同时,也能闻到阵阵花香,在接纳知识的同时,也在陶冶情操。构建和谐校风、班风、学风的氛围,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地领悟到和谐的真谛,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三)合作式的课堂授课氛围

语文教学与心理品质教育的融合性、学科特性,体现的是学科间的交流与结合,教学的任务与目的是授课的同时教给学生人际交往、社会活动的方法。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良好的心理素质、完善的品格修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也是高中生区别于低幼受教群体的重要差异。高中生处于人格建立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完善高中生的人格品质,这将是教育教学中的一大重要课题。任何一种教育方式都是一种方法论,教育工作者在传播方法的同时,需要学生掌握的是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学以致用,完善其身。走出家门踏入社会的那一刻,就是一个与自然人告别的时刻,我们的每一种社会行动无时无刻不在与身边的人发生种种的联系。社会人之间的合作意识是社会发展前进的纽带。合作精神的培育更是社会人的使命驱动。高中阶段正处于踏入社会的备战阶段,如何形成强有力的合作意识,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学环境中加强对于合作意识的关注。青年时期,学生们彼此交流思想,在交流与碰撞中,可以发现不一样的自我,融合新的世界观视野与范围,扩展视野。

五、结语

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建立的关键时期,如何在良好的学校氛围中对高中生的人生品格进行建立,教育工作者正在进行不断的努力与尝试。学科之间的互通性、多样性为这样的理念创立了条件。语文教学的独特性,在文字的贯穿中结合心理品质教育,使得高中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完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更有助于人生品格与人生格局的建立。本文对此进行的分析探究,希望可以引起一定的社会共鸣。

【参考文献】

[1]刘丽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品质教育[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2(02):90.

[2]李华云.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素质教育[J].中学时代,2012(20):224.

[3]叶丽琴.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语文学刊(教育版),2013(06):141-142.

[4]黄淑蓉.分析基于素质教育视角的高中课堂教学效率的实现[J].中学课程资源,2013(05):32-33.

[5]潘慧荣.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13(10):35.

[6]扎西.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品质教育[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8):371,373.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究
浅谈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性教学
关于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解析与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