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城镇化下一步专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

2018-07-10宋怡青

财经国家周刊 2018年13期
关键词:城市群城乡城镇化

宋怡青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着力推动平衡发展,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加快成长。

新型城镇化战略启动实施以来,围绕“人往哪里去、地从何处来、钱从哪里出”的大逻辑,打基础、立支柱、定架构,统筹推进人口、土地、投融资等领域改革。目前,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进入下行区间,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任务依旧艰巨,难点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新型城镇化下一步发展的关键。

“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事关发展全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胡祖才在接受《财经国家周刊》专访时表示,新时代的城镇化工作,必须总结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城镇化阶段性特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重点把握好“五个坚持”。

城镇化建设成效显著

《财经国家周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已经实施多年,取得了哪些成绩?

胡祖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2013年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2015年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对新型城镇化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政策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情况开展了中期评估,结果显示,涉及十几亿人的新型城镇化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勇于担当、協同推进的结果。这些成就,为下一步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财经国家周刊》:近年来,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建设情况如何?

胡祖才: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人往哪里去、地从何处来、钱从哪里出”的大逻辑,打基础、立支柱、定架构,统筹推进人口、土地、投融资等领域改革。

一是市民化制度性通道不断拓宽。国务院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居住证暂行条例》《关于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的意见》,有关部门印发《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人口管理向自愿落户和自由流动迈出了一大步。

二是土地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创造性开展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从制度上促进了农村土地的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模和范围有序扩大。

三是城镇化投融资机制逐步完善。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快推进,开发性金融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意识逐步增强。

《财经国家周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目前这方面工作取得哪些进展?

胡祖才:截至2017年底,有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

一是户籍制度改革全面落地,户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从2012年的 35.3%、52.6%提高到2017年的 42.35%、58.52%,户籍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1.1个百分点;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的户改取得新突破,武汉、成都、西安、郑州等特大城市大学生落户实现零门槛。为1000多万无户籍人口无条件补登户口。

二是居住证制度加快建立,所有城市和县均已发放居住证,已发放5400多万张,以居住证为载体,义务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加快覆盖常住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公办学校就读率达到80%左右,大病保险覆盖10亿城乡居民,每年培训农民工2000万人次以上。

《财经国家周刊》: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这方面都推进了哪些工作?

胡祖才: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格局持续完善。一是“19+2”的城市群格局基本建立,国务院先后批复了长三角、长江中游、成渝、哈长、中原、北部湾、关中平原、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城市群规划,省域内城市群规划也已基本完成编制工作,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五大城市群,以10.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38.9%的人口,创造了45.5%的国内生产总值。二是城市规模结构不合理状况有所改善,中心城市建设有序推进,中小城市数量稳步增加,2017年经国务院批准6地撤县设市、1地撤地设市,城市总数达到661个,特色小镇建设在规范中有序推进。

城市功能和宜居性稳步提升。一是城市产业就业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多数城市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城市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众创空间数量达到4300家左右,创造就业岗位超过180万个。二是城市治理水平逐步改善,绿色化智慧化紧凑化发展势头良好,29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开工率达到90%、完工率过半,2/3左右的地级市整合形成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三是市政设施水平提高,公交都市创建有序推进,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超过4000公里。四是居住水平大幅改善,城镇棚户区改造5年累计开工2645万套,通过城中村改造推动1200多万农民就地转为市民。五是人文城市建设取得进展,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得到加强。

推进20项重点任务

《财经国家周刊》:如何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

胡祖才:新型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事关发展全局。我国仍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新时代的城镇化工作,必须总结借鉴国内外城镇化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城镇化阶段性特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重点把握好“五个坚持”。

第一,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到城镇化中,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的原则,积极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人口在城乡区域间更加自由迁移和自主选择落户,促进新市民全面融入城市社会,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民共同富裕,使新老市民的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围绕2亿多在城镇常住的农民工和其他人员,统筹推动进城落户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人口市民化质量。

第二,坚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格局的主体形态,是人口和经济的主要集聚地。要尊重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遵循大国城镇化的客观规律,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加快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构建“两横三纵”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发挥城市群规划导向作用,以城市群为主体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打造协同效应明显、一体化程度高的城市群和都市圈,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产业分工错位互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社会事业共建共享,使大中小城市发展更趋协调协同、更加集约高效。

第三,坚持产城融合,促进城市集约紧凑发展。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和城镇化主要载体。要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统筹城市发展与产业支撑、人口集聚与宜居宜业,向创新要效率效益、要增长空间、要就业岗位,以产立城、以市兴城,提升城市的产业层级和吸纳就业规模;提高城市空间治理水平,促进职住平衡和产城融合,推动城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第四,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与乡村振兴战略。我国城镇化仍处于较快发展阶段,农民进城还是大趋势,但即使城镇化率达到70%,也还有4亿左右人口生活在乡村,不可以丢掉乡村、仅顾城市。要深刻剖析城鄉关系这个伴随城镇化全过程的重大命题,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个最大的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个最大的不充分,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和二元结构,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产业协同联动发展,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城镇化进程、合理分享城镇化成果。

第五,坚持深化改革,破除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障碍。要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突出重点、攻坚克难,补齐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度短板,统筹推动人口、土地、投融资、住房、生态环境等关键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区域间户籍壁垒,合理保障城镇化用地需求,构建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资金保障机制,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健全城镇住房供给体系。通过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财经国家周刊》:今年新型城镇化有哪些重点任务需要推进?

胡祖才:2018年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总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在新起点上取得新突破。部际联席会议明确了2018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的5大领域20项重点任务,概括起来主要是“五个聚焦”。

第一,聚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方面,要全面放宽城市落户条件,加大“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力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重点群体举家落户,探索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力争2018年进城落户1300万人。另一方面,对已在城镇就业但就业不稳定、难以适应城镇要求或暂时不愿落户的人口,要以居住证为载体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向其提供教育、医疗、就业、培训、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及办事便利,鼓励城市群及都市圈内居住证互认,提升新居民融入城市能力。

第二,聚焦增强整体协同性,提高城市群发展质量。一方面,要全面实施城市群规划,加快建立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和配套政策,促进城市群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网络化发展;在城市群内选择若干具备条件的中心城市和周边中小城市,打造同城效应明显、一体化程度高的都市圈。另一方面,要分类建设中小城市、特色小镇等城镇体系的节点和末端,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落实《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第三,聚焦补好弱项短板,提升城市发展质量。一方面,要提升城市经济质量,补好优质供给不足的短板,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构建城市间尤其是城市群内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格局,支持东部地区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另一方面,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3条控制线以及生态、农业、城镇空间,补齐市政设施短板,建设绿色人文智慧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停车设施建设。2018年再改造各类棚户区580万套。

第四,聚焦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做好城乡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方面,要围绕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破除要素下乡各种障碍,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推动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另一方面,要围绕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推动城市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教文卫体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推动城乡基础设施联通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五,聚焦激发市场活力,深化城镇化关键制度改革。要充分发挥综合试点改革平台作用,挖掘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深化城乡土地制度改革,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推动政银企等方面进行成本合理、期限匹配的资金投入,平衡好城镇化项目融资规模与地方债务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提高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猜你喜欢

城市群城乡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发布
19城市群规划2017年将完成
城乡一体化需要公平正义的制度变革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中国将形成5个超级城市群
中国城市群崛起
城乡一体化评估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