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活动”成为学生思维的“催化剂”

2018-07-10崔秀芳

陕西教育·教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语句示例辩论

崔秀芳

在当下的教学设计中,课堂活动可以说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公开课教学中更是活动频现、精彩纷呈。恰当的课堂活动设计,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氛围能起到重要作用。怎样设计课堂活动,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呢?

一、游戏,引发学生的思维

示例:《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教师设计“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多媒体出示本文中的人物插图。具体做法: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给图中人物贴标签。课文的题目相对比较平实,对于这类文章,学生初读时往往缺少兴趣,而“猜一猜”活动的设计,则以学生最熟悉的猜谜游戏激发了好奇心,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要注意的是,游戏虽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游戏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我们在设计游戏的时候,首先要认清教学与游戏的关系,安排游戏要有目的性,切忌盲目随意;其次要注意游戏时间不宜过长,一般2~3分钟即可。

二、课堂表演,活化学生的思维

示例:《石壕吏》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以表演的形式再现诗歌的内容。改编,将诗歌改编成剧本,设计人物、场景、故事情节及人物的对话;排练,品味人物的语气、动作和神态;课本剧表演后,观众对表演进行评价。

众所周知,“留白”的艺术技巧是《石壕吏》这首诗歌最大的艺术特色,它能带给读者更丰富的想象空间。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诗句中有很多概括跳跃的叙述。如开篇提及的“有吏夜捉人”中小吏如何抓人的情景描述,小吏与老妪之间的对话没有具体记述,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而表演恰巧能弥补这一不足。在这个情境表演中,通过改编、排练、表演的过程,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不仅能具体形象地再现这些概括跳跃性的情景,补充课文的情节空白,实现对文本的二次创作,提升再创作能力,而且能通过亲身体验,品味出诗人留白的艺术技巧。从学生参与的角度讲,较之传统的讲授型课堂,课堂表演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从活动形式上讲,表演的形式能更加自然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与作者、与文本进行深入的交流,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三、辩论,提升学生的思维

示例:《猫》

教师设计活动:第三只猫的遭遇,责任在谁?是作者,还是第三只猫?让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辩论。本课的思维角度比较丰富,内容与社会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有直接的影响。对于本课的主旨,如果只是传统的讲解分析,学生很难有不同的发现和思考,势必会造成学生思维的僵化。而学生对未经自己亲身感知、认可的观点总是会有一种消极应对的情绪,因而会出现课堂上的“冷场”现象。辩论的形式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主动去感知文本内容、寻找依据,在精彩激烈的论辩中实现思想的碰撞,在相互的否定与反驳中发现规律,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水平。

辩论固然能让课堂活跃,但学生因为年龄和知识的局限,常常会过分追求输赢而忽略对问题的思考分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辩论的过程。教师要看辩论双方是否都能充分发掘自己的智慧,是否训练了科学的思维。

四、仿写交流,拓展学生的思维

示例:《荷叶母亲》

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反映母爱的语句,如“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语句的特点及作用,以“老师”为话题,仿写一段话。这个活动设计,让学生对文中描写母爱的语句进行分析、仿写。在平时的学习中,大多数学生都只注重对精彩语句的积累和赏析,很难上升到运用的层面,主要是因为学生往往注重了语言的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逻辑脉络,因此导致学生在写作中难以做到“学以致用”。而仿写则是实现运用的一个桥梁。在仿写中,学生不仅要仿其外在的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仿其内在的逻辑联系。在仿写的过程中,學生通过对例句的分析,整理出语句的逻辑脉络,强化了语言逻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达到开拓学生思维的目的。

课堂活动的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但无论何种形式都应该体现这几个共同点:建立在文本基础上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交流,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剥离了这些,也就失去了活动的本质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语句示例辩论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10秒记忆
飞吧,云宝
同影子辩论
《中考“仿写”题解题技法指津》参考答案
基本算法语句
我喜欢
高考作文“踮起脚尖”升格示例
作文语句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