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思维导图,提高英语阅读教学效率
2018-07-10张立
张立
本文系陕西省2017年中小学幼儿园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专项研究课题“思维导图设计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DKT407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对于初中毕业生英语阅读技能的要求是: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可见对于初中生的阅读要求不仅仅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包括阅读技能和策略的培养。阅读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输入途径之一,各种考试中阅读所占的分值比重相对较高,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學就成为了我们日常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笔者约两百节阅读课听课经历和平时与教师学生的交流中可以明显看出,在我们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从教师层面上来说,我们耀州区大多数阅读课堂还是传统的以讲解语言点为主的翻译式课堂,忽略了对阅读内容的整体理解和分析,这种重视语言形式的讲解使学生对所学的语言材料感知不系统、不完整,直接导致学生阅读能力弱,使学生对于阅读材料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意义上,很难达到阅读能力的更高层次。从学生层面上来说,因为我们耀州区生源流失严重,每年各初中学校招到的学生整体水平一般,学生的英语基础相比其他科目薄弱,英语阅读能力弱。而阅读在英语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导致很多学生在英语考试中很难拿到高分,这无疑打击着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也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学生一上阅读课就瞌睡,一见阅读题就头疼的现象。
二、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课标”对于初中毕业生英语学习的要求是:在学习中善于记要点;在学习中善于利用图画等非语言信息理解主题。根据“课标”要求和我们耀州区的实际阅读教学现状,我们开展了运用思维导图设计阅读教学的研究,旨在通过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改变目前我们耀州区的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帮助教师更有效地设计阅读课,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阅读技能,进而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通过近一年的调查访谈和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出乎预料的效果,也带给我们很多教学的启示。
在实际教学中,对于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我们主要分成了两步:第一步即在研究的前半期,教师在课前根据文章内容自己设计思维导图,然后课中通过任务和活动的设计一步一步引出思维导图,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进行与目标语言相关的语言输出训练,从而达到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语言的目的。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根据单元目标,制定本节课目标;接着熟悉文章内容与结构,结合目标与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充分考虑词汇、语言点、重难点等的学习,通过在读前、读中和读后设计不同的教学任务和活动,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将整节课的核心内容呈现出来;最后引导学生用涵盖了本节课所有重难点内容的思维导图来进行语言的输出训练,即说或写的训练,有效实现教学目标。
第二步是在第一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学文章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具体步骤是:读前教师进行必要的话题引入及词汇的铺垫学习等,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并学习重点词汇,为随后学生的自学打基础;在读中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读前知识自读课文(如果文章有一定难度,仍需教师给予文章内容及结构等知识的引导),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绘制思维导图(尽量用彩笔、图画等),教师巡视四周,了解学生在绘制过程中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在读后环节,可先让学生小组内展示,再选择代表在班级展示。也可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运用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口头或书面训练,以达到有效的语言输出目的。
三、结语
世界著名英语教学权威、《新概念英语》创始人L. G. Alexander曾经说过,听和读是输入,是基础,有了大量的输入,才有输出,即说和写。说和写是对语言的再创造,需要大量的输入作基础。而阅读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输入方式。将思维导图引入阅读教学,不但提高了教师设计阅读教学的能力,有效提高了阅读教学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加有效地学习、清晰地思考。同时从实践中可以明显看出,思维导图的设计与利用有效降低了学生语言输出时的难度,激发了他们说和写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愿意说、善于写,有效实现了课堂目标的达成,也提高了学生英语阅读学习的兴趣。
作者单位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