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在小学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
2018-07-10李莲娜
李莲娜
朗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语言学习手段,其训练语言能力的作用早已受到普通话教学者的普遍关注和深入探讨。纵观诸论,多侧重于朗读在内容理解与情感体悟方面的作用。百科词条释“朗读”一词的基本概念,也强调:“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朗读有助于情感的传递。”正体现了这种对朗读作用认识的局限性。实则,朗读在普通话教学中最重要的作用在于语音辨正强化和语法习惯形成的训练,而论者却鲜有言及或浅尝辄止。
一、朗读的特点
1.语音准确。汉语普通话语素除少量的联绵词和外来词,基本都是单音节词。单音节发而为声,呼而成韵,声韵调结合,直呼到底,一音一顿,相较多音节的拼音文字,没有轻重音的分工,故而能字正腔圆,清晰响亮。也因此,汉语普通话才得以形成一套标准化程度很高的语音系统。朗读语音的准确性正好可以适应汉语普通话语音的标准化训练。
2.语法规范。朗读的默认语料是文章。文章一般是指有相当语言文字功底的人经过精思巧构,记录并发表出来的有一定功能意义的书面文字。文章内的语言大多合乎基本的语法规范。众所周知,规范语法是普通话得以推广的必备条件,那么朗读在语法的层面上也就成了普通话训练的上上之选了。
3.语感自然。与演讲和朗诵等表演性较强的语言实践相比,朗读更接近口语,平易自然。从黄遵宪首倡“通文字之用”“我手写吾口”到白话文运动,中国已基本打破了“语言与文字离”、言不对文的僵局。时至今日,普通话推广工作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几乎完全实现了书同文、语同音、言文一致的大同局面。
4.语境丰富。普通话表情达意的交际功能要求普通话的训练最好基于一定的交际情境来完成,但实际生活中人们不可能穷尽各种情境。不同朗读文本中各种不同情境的密集再现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
二、充分发挥朗读在小学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
1.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朗读训练。
小学是语言表达学习的黄金时期,要充分认识到朗读文本与学习课文的相辅相成关系,在课堂上合理增加朗读的时间,创新朗读的方式,反过来提升朗读的素养。
(1)起始年级把好拼音、识字教学关,为朗读夯实基础。识字是朗读的基础,而汉语拼音不仅是自主大量识字的基础,而且在普通话推广任务中是个举足轻重的角色。一、二年级抓好拼音教学,让孩子从一开始就接受规范的拼读、发音训练,夯实朗读的基础,无疑是一劳永逸的好事。
(2)中高年级把好阅读教学关,通过朗读强化普通话的语法习惯和语感。随着学段的提升,课文的篇幅和内容都在不断增加和丰富,是孩子形成语法习惯和良好语感的重要时期。此时,若放松朗读训练,孩子的朗读能力可能就会停留在词句阶段,难有起色,进而长期影响使用普通话。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阶段的朗读训练在以语文学科为主的前提下,也要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异质语料优势,拓宽朗读语境,来促进孩子普通话能力的全面提升。要引进各种文体、各种语料,刺激、锤炼学生的语言敏感性。
2.依托课程设计,开发朗读资源。
在三级课程管理体系的框架内,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的自主程度越来越高,从校本实际出发整合、开发本校课程成了现代学校的重要议题。依托校本课程的设计,认识普通话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组织专人积极开发朗读资源,编制校本朗读教材,从深度和广度上扩大朗读语料语境,来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辅助与延伸是大有裨益的。除了课时安排和语料资源,还应该充分开发借用社会力量,来充实师资。
3.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在“互聯网+”的时代,信息技术手段在社会生产生活各领域的强大功能已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各级各类学校也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学校的标志之一。这为创新普通话朗读教学手段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交互式的多媒体数据管理与录播功能不仅增强了普通话朗读的示范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与参与度,更突破了教学关系的时空限制,使普通话朗读学习与跟踪评价实现了随时随地的理想境地,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普通话教学的效度。
4.开展主题活动,激发朗读兴趣。
借鉴“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综艺节目,围绕普通话朗读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活动,可以检验朗读效果,进而激发学生普通话朗读的兴趣,形成普通话朗读的浓郁氛围。
总之,讲读普通话是一种实践性的技能,而实践性技能的最佳获得途径是实践。充分发挥朗读在小学普通话教学中的作用,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奇效。
作者单位陕西省榆林高新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