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千里外上大学
2018-07-10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这句话在朋友圈刷屏的时候,我暗暗地笑了。四年前,从东北跑到成都上大学,对我来说,就是满足“想去看看”的心情。的确,我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也深深感受到了,离家千里的滋味,这酸爽,简直没谁了!
6千里火车晃悠3天
高考后我拿到了成都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便开始无忧无虑地向往着远离父母过上独立生活,却不知道妈妈的感受。后来她告诉我,我离家后,她觉得:孵了十八年的蛋,刚破壳就被黄鼠狼给叼走了。
高中的惯例是高考后张贴大红榜,有大家的成绩和考取的学校。红榜张贴当天,我接到了一个声音甜美的女孩子的电话,她和我都要去成都理工大学报到。我开始不淡定了,以琼瑶剧说法就是:我以为我会一个人孤独地走向这段未知的旅程,谁知道上天赐给了我一个“林妹妹”。
我的老家在黑龙江绥化,在去成都之前我简单查了一下,从黑龙江的哈尔滨到四川的成都的路程是3034公里。3000多公里有多远,我没有概念,也无法想象,当我在火车上晃悠了50个小时后,“遥远”这个曾经在嘴里轻飘飘的词变得沉重了。
其实能坐上这趟火车还是不容易。离开学还有两周时,我和“林妹妹”就开始买票了,因为没有抢到机票,大家决定坐火车。我和“林妹妹”以及家长们分头行动连夜刷票,经过努力,我们只买到了三张卧铺,我妈忍痛割爱,由“林妹妹”的妈妈张阿姨陪我们去报到。
远行就这样开始了。我们早上八点出发,下午五点半到达沈阳北火车站。半个小时后,我们登上K388次列车。闷热的夏天,人挤着人,味道酸爽极了,我对远行的一切美好想象碎了一地。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卧铺,当我拖着硕大的行李箱站在车厢的门口,我不禁困惑:难道,这么多的人,不分男女老幼地睡在同一个空间里?车厢另一头的列车员以高分贝的呼喊,唤醒了神游的我,原来我和大箱子严严实实地挡了道,后面焦急的乘客已经忍无可忍了……
K388次列车由沈阳北站出发,沿途停靠30站后到达成都。晚上九点半车厢的照明灯光陆续关闭,大部分人不得不爬上自己的床铺,还有一些人和刚结识的朋友聊天,彼此分享家人给准备美食,鸭脖子、红肠的香昧、啤酒味、臭脚丫子味儿、孩子的哭声、老人的呼噜声,根本没办法睡觉。直到深夜降临,周围的声音才渐渐弱下来,哈欠连天的我听着下铺两个女生断断续续的聊天睡过去了。在后来的乘车经历中我终于还是适应了这个“奇怪的世界”,再恶劣的环境我也能倒头就睡。
第三天的中午,列车到达成都。事实上,两个小时前全车厢的人就已经整理好行李,做好下车的一切准备了。天啊,让我们下车吧!
就这样跑到千里之外上大学,我满足了自己有多远走多远的“雄心”,但是,此后每到寒暑假,我就早早订票,第一时间赶回家。身边的同学们,小长假、周末都会回家,实在是让我羡慕不已。特别想家的时候,我就面壁思过:黄鼠狼能把我叼回家去吗?除了每天和妈妈通话报告日常,也会视频聊天。每每暑假将近,爸爸妈妈就会一遍遍地问什么时候回家的时候,我知道他们是想我了。我何尝不想他们呢?为了不让他们着急我总是早早订好回家的票。
怕辣,不怕辣
自古民以食为天,论吃还得数四川。皇城老妈名气大,火锅滋味人人夸;美一哥的回锅肉,肥而不腻很讲究;白家葛毫肥肠粉,遍地开花辣欢天;成都跌象水熏鱼,热辣香艳滋味全……在吃货眼里,成都是个美食之都,可四年前我把天堂錯当成了地狱。
到成都的笫一顿饭让我至今难忘:最后一天才赶到学校,一连串的报到手续笼我们累得够呛等到宿舍,一切收拾妥当后,我们才发现又累又饿。虽然已经是晚上9点多,张阿姨还是坚持我们和一起帮忙的新舍友、舍友的妈妈们去吃一顿好的。我们就在离学校比较近的一家饭馆坐下来,正在吃饭的,听着口音也都是送学生来报到的外地人。张阿姨豪爽地点了几乎菜单上所有的菜,没想到,大家风卷残云般地吃了个千干净净。后来,我想明白了,不是我们食量惊人,而是菜量有着南方的婉约、秀气,菜的分量和东北老家的差多了!
高高兴兴吃过饭,第二天我就倒下了。我本来肠胃就娇气,饿过头后还在晚上吃了太多又油又辣的,导致急性肠炎发作,第二天一整天都留在校医室里输液,错过了全班的第一次班会。独自躺在医务室,我很难过,千山万水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在这输液吗?那时候的我负面情绪爆表,当室友们和“林妹妹”带着一大堆好吃的过来看我时,我眼泪汪汪的,顾不上那么多人就哭开了。也许是太委屈,也许是太感动。
北方人在南方冻成狗
临近冬季,我终于在寒冷中等来了快递,妈妈把我在东北过冬的衣服寄来了。打开包裹,我一头扎进羽绒服里,那是多么宝贵的干爽昧道啊!等我拾起头,那干爽已经被满屋子的潮湿吞没了。我穿上羽绒服、雪地靴,手拿卡通暖手宝,头戴棉线帽,我至今还记得走进教室时同学和老师看我的眼神。是的,我本是一匹来自北方的狼,在这里被冻成了一条狗。后来,室友告诉我,大一冬天,我那“打东北来的烤地瓜大娘”的形象让大家如此难忘,就差说我是一道风景了。其实,我打心底里看不上她们的“美丽冻人”,我只要暖和。
我们这一级,东北来的学生两个手就数完了,还有一些北方孩子。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冷。冬天的宿舍真是难熬,尤其是晚上,很多北方的同学都被冻感冒,甚至有人整个冬天都是感冒的状态。第二年春天,一年一度的学院意见汇报大会上,我代表班级发言,说出了北方同学的苦恼。习惯了冬天室内有暖气,20度左右的室温,成都的冬天我们真是有些扛不住了,晚上想用电热毯,但是一接上就跳闸。老师们听取了我们这些少数派的意见,经过协商,学院接受了我们的建议,进行了电路改装,以后就可以用电热毯了,宿舍也安装了空调,我特别兴奋!如今在成都的冬天,我依旧穿得和一狗熊似的,只是现在的心态不一样了,不再抱怨,而是接受,毕竟我找到了让我心甘情愿适应这里的理由,一群好朋友和吃不完的美食。
转眼间,四年就要过去了,我习惯了“川式寒冷”不见半点雪花能把人冷得直哆嗦,我习惯了四川的辣,确切的说是喜欢上了四川的辣,养成了没有辣椒不吃饭的臭毛病,习惯了坐那么久的火车从花红柳绿一路向北看天地一片白雪茫茫或者从冰天雪地驶向无边无际的油菜花海。
2014年,开通了从齐齐哈尔到成都的新路线,坐这趟车我不需要转车,但是第三天到达成都的时间是半夜,所以我依旧选择K388。我认为这是高铁时代里为数不多的“牛车”了,还常晚点,可是坐上这趟车,有一种与老朋友相伴的安全感。与我同行的有各式各样的乘客,有上车时美美哒、下车头发乱得我已经认不出来的美女姐姐;有讲笑话超好笑的体育学院的男生们;有嘴里一直碎碎念埋怨大家乱丢垃圾的乘务员,总在到站时帮乘客搬行李。那年冬天,我独自一人回家。我去车厢接口处接水,一个乘务员姐姐走过身旁,她微笑地说:“我见过你,你每次回家都坐我的车。”我一下子怔住了,我微笑着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她走过去了。跑多远,都会想家;在路上,总有感动。四年来奔波在绥化和成都两地,我挺开心的,毕竟这是我最真实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