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从未停止对公正的守护
——看基层法官如何理解传说中的“二十四条”
2018-07-10刘瑜
本社记者 刘瑜
提起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王礼仁法官,在婚姻家事这个圈子里,可以算是“网红”级别了。他专门从事家事审判,担任家事合议庭审判长十余年,出版和发表了《婚姻诉讼前沿理论与审判实务》专著和论文若干。
长期的家事审判,让他感触最多的不是经验,而是责任和压力:“当立法缺位、理论歧义、利益冲撞都聚集在一个具体婚姻案件时,经验已无用武之地,智慧才是托起法官天平上的真正砝码。”他认为,如何填补法律,取舍歧义,平衡利益,减少因其判决招致非议,或者使判决立于不败之非议中,无不考验着法官的智慧。因而,法官不仅要有经验,更要有断案智慧。
曾经从“委婉说不”到“大声喊废”
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涉及夫妻债务纠纷案件适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夫妻债务纠纷解释》)之前,王礼仁法官对“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批评,有一个演变过程,由“委婉说不”到“犀利痛批”,由“曲线救法”到“大声喊废”。
据王礼仁介绍,近几年,虚假和违法夫妻债务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2016年更是井喷式爆发。仅《成都商报》和《武汉晚报》在2016年年底一个多月时间,报道此类案件达十余起。而且其负债数额和情节达到惊人程度。如“女子离婚6年”突然被负债“340万”;“前妻豪赌欠债800万元男子月薪5000元被判还债”;“女子离婚3个月负债1200万”;“结婚两月负债500万”以及广西民族大学教授的前妻赌博举债600余万元跑路后,该教授遭到债权人讨债骚扰,被迫辞去包括副院长在内的行政职务,然后搬家躲藏,但却没有躲掉夫妻债务,法院还是根据二十四条判决前妻举债为共同债务……
通过多年一线的实践,王礼仁法官发现,除了自己接触的案件以外,全国各地适用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产生的“三多现象”(即申诉上访的多、检察院抗诉的多、再审改判的多)和“三大伤害”(即伤害当事人、伤害法院的公信力、伤害法律的权威)日益突出,夫妻债务成为社会性问题,各地受害者尤其是女性受害者叫苦不迭。
为此,他曾向全国人大等部门书面反映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和登记婚姻效力行政诉讼等诸多法律问题。但由于受法学理论主流观点的影响,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错误一直无法得到纠正。
但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在司法中的问题却越来越严重,为了唤醒理论界的认识,王礼仁开始用犀利的语言批评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并直呼废止。王礼仁撰写多篇文章指出,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存在“三大错误”:以“婚姻关系”作为债务推定的基础错误;无条件保护债权人的立法目的和范围错误;“二十四条”的逻辑结构和举证责任分配错误等诸多问题,呼吁重建规则。
虚假和违法夫妻债务案件据王礼仁介绍,近几年,虚假和违法夫妻债务案件一直呈上升趋势,2016年更是井喷式爆发。仅《成都商报》和《武汉晚报》在2016年年底一个多月时间,报道此类案件达十余起。而且其负债数额和情节达到惊人程度。
十余年前,王礼仁法官还以《判出一条路来——逾越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障碍》一文,将判决理由和判决在网上发布。
看到这篇文章,一位受害的网友给王礼仁致信说:“在法院等候的时候,我被告知自己的连带债务,光利息已经336万,超过本金280万,工资被查封分文收入没有不说,每天利息净赔500元——生无可恋之余,我想起整理的准备提交法院的材料里有您的案例文章,当时瞬间泪崩。那篇文章,强烈建议您能改一下标题,可否加一个字:不应该是‘判出一条路来’,而是真的‘判出一条生路来’——说是生死关,并不为过。”
逾越“二十四条”的障碍
十余年来,在理论领域,王礼仁是这样呼吁的;在审理案例的实践过程中,也是这样做的:不遗余力,去逾越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障碍。
2010年,王礼仁审理了这样一个案件:刘某与闫某、苏某民间借贷纠纷一案,苏某不服宜昌市某区法院的民事判决,向王礼仁所在的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原审查明,闫某、苏某于1992年登记结婚。2007年11月1日,闫某向刘某出具借条一张,内容为:“今借到刘某现金贰拾叁万元整。如有需要提前壹月通知还款。”闫某、苏某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未进行约定。2008年3月,闫某与苏某登记离婚。
一张借条,牵出对一个法条理解和适用的博弈。
原审法院在审理中,苏某主张:1.闫某未出庭,对借条的真实性有异议。2.即使借款属实,但闫某未将该款用于家庭共同生活,不应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但原审法院认为,苏某虽对刘某持有的借条有异议,但未提供相应证据,且闫某的父亲作为证人出庭作证,证明闫某向刘某借款23万元属实,故可认定闫某向刘某借款23万元,双方债权债务关系成立。
判决书道:“因闫某与苏某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未有约定,闫某亦未与刘某约定该债务为闫某个人债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规定,刘某对闫某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所负债务主张权利的,仍应按夫妻共同债务处理,夫妻双方互负连带清偿责任。原审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判决被告闫某、苏某连带偿还原告刘某借款23万元。”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王礼仁法官
对于这样的结果,苏某提起上诉。一份出自以王礼仁为审判长之手的近3000字的终审判决书出炉。有理有据,情理结合,一字一句书写出了逾越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障碍的道理。
上诉法院认为,借据尚存在诸多疑点难以排除,同时,即使借据情况属实,也应当由公司或股东负责偿还,将其作为夫妻债务处理不仅没有充足的事实根据,也缺乏法律根据。因而,原审判决对本案的处理是错误的。
终审判决书称:“1.原审判决扩大了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适用范围。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是对婚姻法第四十一条所作的解释,其解释的根据是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而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离婚时,原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共同偿还。’根据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夫妻共同债务有其特定的构成要件,即只有‘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否则,除非有共同合意,不能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因而,适用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前提条件是婚姻法第四十一条。如果脱离婚姻法四十一条规定,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不仅没有解释的根据和基础,而且直接按照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推定判决,一方虚假债务、因赌博等违法债务,都可能被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这显然不符合立法精神。原审判决忽视了适用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前提条件,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2.原审判决违反了家事代理原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简称《解释(一)》)第十七条规定:‘因日常生活需要夫妻之间具有家事代理权’。根据上述解释,夫妻一方只能就‘日常生活需要’的家事具有代理权,而‘因日常生活需要’就是为夫妻共同生活需要。就其债务而言,当然是‘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否则,就不是‘因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这也说明夫妻共同债务只能是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原审判决显然违背了家事代理原理。”
……
除了以上内容,判决书还道出了原审判决举证责任分配上的错误,以及原审判决直接推定借款事实的做法是错误的。
上诉法院认为,虽然夫妻一方以个人名义“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否“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应当由举债人对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之积极事实举证证明,而不应由非举债方对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之消极事实举证证明。举债人不能举证时,应由第三人(债权人)举证证明其借款属于“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也就是说,对于不是“因日常生活需要”或者不是为“夫妻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要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必须是“他人(债权人)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债权人有理由相信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应当由债权人举证证明。只有债权人能够证明“他有理由相信其为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另一方才不能对抗善意债权人。否则,另一方可以对抗债权人。
上诉法院认为,原审判决在认定夫妻债务事实时,简单地按照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直接进行推定,没有审查借款的真实性和借据与借款之间的关联性,导致其所认定借款事实存在重大瑕疵。尽管这一借据的资金来源不清、借款用途不明,无法作为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根据,但该借据系闫某出具足以认定。无论闫某出于何种原因或目的出具借据,闫某应当对此负责。因而,该借据可以作为认定闫某个人债务的根据。
上诉法院撤销了一审法院的判决,认定了闫某偿还刘某借款23万元,划清了苏某与借条的界线。
在《夫妻债务纠纷解释》出台之前,王礼仁法官就敏锐地感觉到,简单地按照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直接进行推定案件性质,很可能会导致案件事实存在瑕疵,甚至致使冤案错案的产生。所以,经由他判决的案件,对法条的适用,有着更深刻和科学的理解。他认为,应当以“夫妻共同生活所负债务”为前提条件,不能直接适用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在这么多年的庭审过程中,他一直将这一观点付诸实施。
不论是日常家事借贷还是重大借贷,都必须以用于家庭需要为共同债务标准,并由举债人或债权人承担举证责任。这一规定对正确认定夫妻共同债务,避免发生制度性群体错案具有重要意义。
部分规定还应继续完善
2018年1月18日起施行的《夫妻债务纠纷解释》对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的基本原则作了颠覆性规定。
“相对于婚姻法解释(二)第二十四条,《夫妻债务纠纷解释》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规定从整体上看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对今后处理夫妻债务案件具有积极指导作用。”王礼仁法官肯定了新解释的意义,但同时提出:“《夫妻债务纠纷解释》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在理解和适用时,对其中部分规定尚需结合婚姻法第四十一条和有关法理予以矫正。”
王礼仁法官认为,对于夫妻一方负债,《夫妻债务纠纷解释》回归了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标准。不论是日常家事借贷还是重大借贷,都必须以用于家庭需要为共同债务标准,并由举债人或债权人承担举证责任。这一规定对正确认定夫妻共同债务,避免发生制度性群体错案具有重要意义。
长期奋战一线又熟谙此领域理论研究的王礼仁法官,对《夫妻债务纠纷解释》部分细节的缺欠,有着进一步的理解:
首先,《夫妻债务纠纷解释》的理论基础错误。“共债共签”“合同相对原则”等不能成为夫妻共同债务的一般或普
王礼仁法官认为,对于夫妻一方负债,《夫妻债务纠纷解释》回归了婚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标准。不论是日常家事借贷还是重大借贷,都必须以用于家庭需要为共同债务标准,并由举债人或债权人承担举证责任。这一规定对正确认定夫妻共同债务,避免发生制度性群体错案具有重要意义。通原则。尤其是一方负债时,家事代理或家事需要才是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基本原则或基本标准。
其次,没有科学划分日常家事代理中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的界限。日常家事借贷也要坚持以家事需要为共同债务判断标准,不能完全以数额大小为标准。
第三,没有确立保护善意债权人的原则。在日常家事借贷和重大家事借贷中,没有对如何保护善意债权人的原则作出界定。缺乏债权人善意之债,有些规则无法科学设定。如目前的日常家事借贷不区分债权人是否善意,采取“一刀切”的标准,显然不能正确区分共同债务与个人债务。
最后,《夫妻债务纠纷解释》条文结构和文字表述有待进一步修改。如第三条的“但书”之前的内容可以删除。与其说没有共同签字不是共同债务,不如说用于家庭共同生活(经营)的属于共同债务。这只是一个举证责任问题,一方借贷之关键还是看是否用于家事需要,而不是看是否签字。
王礼仁说:“我们不能期待一个司法解释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能期待一个司法解释容纳各方面的意见。上述问题可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立法过程中进一步统筹考虑和完善。”
鉴于此,他提出了一个构建夫妻债务法律体系的基本原则与思路。王礼仁认为,夫妻债务法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总体来说,夫妻债务规则的构建应当秉承四个基本原则,即符合婚姻本质原则,衡平保护交易安全与婚姻安全原则,方便适用原则,突出重点、科学合理原则。
在王礼仁法官盈千累万的理论研究中,他的观点凝聚着来自科学系统的立法精神,凝聚着来自一线实践的经验教训,更凝聚着来着基层百姓的热烈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