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程序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

2018-07-09刘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心梗心衰心功能

刘静

【摘 要】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心内科诊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6例,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两组都给予介入治疗,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程序干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的再发心衰、心梗、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程序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远期随访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护理程序;心衰;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張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1]。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及起源部位的异常。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心衰合并心律失常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而心血管疾病的急性严重转归[2]。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能促进心律正常,保护和维护心脏结构和功能。但是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采用正确地护理程序能很好地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促进心功能的改善,提高近期治疗效果[3]。本文作者具体探讨了护理程序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选择在本院心内科诊治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语言表达清晰;诊断符合WHO制定的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临床诊断标准;心功能在Ⅲ级以内;首次发作,发病时间均为12h之内。排除标准:精神病患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有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患者。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54.93±1.39)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3.10±2.30)kg/m2;心功能:Ⅰ级18例,Ⅱ级12例,Ⅲ级10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小26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54.93±1.6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2.97±1.57)kg/m2;心功能:Ⅰ级15例,Ⅱ级12例,Ⅲ级9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与护理方法

两组都给予介入治疗,都由同一组医师进行操作。

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程序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建立护理程序小组:每组参加患者人数限制在10~15人,每组医护人员包括专科护理人员1名、心内科医师1名与康复师1名。主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主观能动性,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医护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护理人员能够掌握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同时科室内积极进行检查,发现问题持续改进。2)与患者进行亲切交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找出患者病因;帮助患者认识到自己患病的原因,使患者知道自己的不良情绪与行为是导致疾病的原因。3)采用亲身指导与微信指导的方法,让患者按护理人员的指导进行缓慢的呼吸运动与肌肉运动方面的放松,呼吸放松要求闭目养神,用鼻呼吸,使能意识到自己的呼吸;肌肉放松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从脚开始逐渐进行到面部,完全放松,消除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和紧张。

1.3 观察指标

1)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总有效率。显效:临床症状恢复正常,心功能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恢复,心功能有所恢复;无效:无达到上述标准甚或恶化。2)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6个月,通过电话、门诊或再住院对患者调查恶性心律失常、猝死、再发心衰、心梗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等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与卡方检验,P<0.05代表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对比

观察组随访期间的再发心衰、心梗、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是比较危重的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PCI的应用使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但是在治疗期间需要更加合理的护理支持[4]。

护理程序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康复,且护理干预时间越早,患者恢复效果越好。护理程序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以科学、客观的护理科研文献为依据,从护理研究中查找解决方法为患者实施真实、可靠的临床护理,使临床护理做到了有据可依,提高了护理质量。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和8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对疾病的不良认知及低下的应对能力易导致情绪障碍,会诱发再次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甚至猝死[5]。护理程序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辩的途径,通过与患者不合理信念与行为相辩论,以帮助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而放松训练可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促进患者的生理健康。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随访期间的再发心衰、心梗、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为25.0%,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

总之,护理程序在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远期随访严重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黄志慧,彭莉普,黄亚童.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状况及遵医行为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5):149-151.

[2] 高峰.胺碘酮治疗心衰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观察与护理配合[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3):143-144.

[3] 胡蓉.临床护理路径对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应用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04):4-7.

[4] 赵云霞.心脏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和并发症的影响[J].包头医学,2017,41(03):52-53.

[5] 陆洋.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4(58):11432-11433.

猜你喜欢

心梗心衰心功能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超声诊断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心梗猛于虎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