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干预对56例危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观察
2018-07-09石红影
石红影
【摘 要】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在本院ICU室进行急诊的危重患者116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舒适护理的早期下床活动干预。结果:观察组1~3d的下床活动距离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诊治期间的静脉血栓、压疮、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2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舒适护理的早期下床活动干预的应用促进危重患者早期下床,增加下床活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危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并发症;舒适护理干预
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与外伤事故的增加,本院收治的危重患者日益增多。虽然诊治技术的提高使得患者的死亡率显著下降,但是很多患者也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早期下床活动是当前护理管理的主要管理要求,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肌肉的丢失、减少深静脉血栓与肺炎及等并发症的发生等,促进康复[2]。舒适护理干预是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是更注重患者心理与行为过程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3]。本文作者具体探讨护理干预对危重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间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选择在本院ICU室进行急诊的危重患者116例,纳入标准:符合危重疾病的诊断标准;患者或者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发病前能行走,无活动障碍。已排除标准关节病变而影响正常活动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死亡或自愿退出本研究者。其中男66例,女50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3.66±6.2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1.78±3.22)kg/m2;发病为入院时间为(18.22±1.81)h。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6例)与对照组(6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由责任护士实行护理宣教,包括生命体征的监测与日常护理;根据患者自愿原则,由责任护士完成活动评估后下床活动,下床活动的范围主要在床边。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舒适护理的早期下床活动干预,具体如下:1)建立舒适护理小组,由科主任负责,其中医生2名;护士6名。2)心理护理:组织小组人员学习心理护理措施,经全员讨论之后,互相交流经验并进行质量控制;深入了解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其在坦诚的相处,针对患者的实际问题禁讨论,随时为患者的咨询提供正确的指导,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3)诊治后可告知患者依据病情恢复情况进行早期下床活动,可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增加步行的距离。第1天协助其下床,每次活动的时间为15~20min,持续2~3次,其他时间在床上按照常规进行活动。第2天的活动时间为4~5次。第3天活动的时间为6~8次。在下床活动期间由小组成员陪同,并确保患者活动的安全性。
1.3 观察指标
1)下床活动情况:记录两组患者第1~3天的活动距离。2)并发症:观察两组在诊治期间出现静脉血栓、压疮、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0.00软件对计量数据与计数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s)、百分比表示,对比采用t检验、卡方χ2检验等,检验水准为α=0.05。
2 结果
2.1 下床活动距离对比
观察组1~3d的下床活动距离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诊治期间的静脉血栓、压疮、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20.0%,观察组低并发症发生率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危重患者具有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点,特别是很多患者对诊治情况不了解,导致存在焦虑、紧张等多种不良心理,使得治疗依从性不高,不利于康复。早期相关研究认为患者恢复期需要卧床休息,不过长期卧床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不利于原发病的恢复,为此加强早期下床活动意义重大[4]。
舒适护理干预为患者提供了分享、沟通、宣泄的机会,也使得护理人员、患者、家属以及医生处于动态平衡,确保护理康复内容的完整性、全面性、有效性。在早期下床活动中,注意患者身心情况晚间睡觉前可不活动;第1~2天活动可分多次进行活动,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时间活动;第3天逐渐增加步行量,可按照步数或者距离进行活动,患者根据自己的耐受情况进行。本研究显示观察组1~3d的下床活动距离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下床活动可提高活动的效果,减少住院时间,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危重患者在诊治期间并发症较多,如感染、静脉血栓等,对于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严重的影响。舒適护理要求采用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危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的创伤应激,能有效改善患者服务和有效利用卫生资源的途径,从而达到快速康复的目的[5]。本研究显示观察组诊治期间的静脉血栓、压疮、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4%,对照组为2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特别是早期下床活动是针对患者疾病诊断、治疗,康复和护理所制订有严格工作程序的护理计划,能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质量。
总之,基于舒适护理的早期下床活动干预的应用促进危重患者早期下床,增加下床活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彭春芬,林云凤,王珍芳.神经内科危重患者护理计划单的设计与应用[J].当代医学,2018,24(08):169-170.
[2] 方秀花,吴立新,苏燕,等.ICU重症患者早期活动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07):1259-1262.
[3] 和建冰,谢伟魅,代亚娟.卧床运动治疗器对外科危重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02):4-6.
[4] 叶向红,江方正,郑桃花,等.肢体功能锻炼强度对外科ICU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02):143-147.
[5] 黄妙妙.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实施与护理[J].医学信息,2014,18(3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