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低足高位对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影响
2018-07-09华素萍
华素萍
【摘 要】 目的:研究头低足高位对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行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治疗的72例患者,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72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6例)与体位护理组(36例)。其中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而护理人员对体位护理组患者则采取头低足高位进行体位护理干预。结果:体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出院时的Bender分级以及术后2个月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率等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20,2.3005,2.3613,1.6412,χ2=2.3030,P<0.05)。结论:头低足高位对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影响较大,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复发率。
【关键词】 头低足高位;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复发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在患者的硬脑膜下腔等部位积聚颅内出血血液,且在受伤后的3周以上出现了上述的情况[1]。但是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的血肿的来源以及发病机制等情况尚未有定论,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与分析。本文作者研究与分析头低足高位对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影响,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本院行血肿钻孔引流术后治疗的72例患者,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72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36例)与体位护理组(36例)。在常规护理组的3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有女性患者9例,年龄为46~81岁,平均年龄为(66.33±15.20)岁;在体位护理组的36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5例,有女性患者11例,年龄为45~81岁,平均年龄为(66.36±15.25)岁;随后对72例患者进行CT或者MRI进行检查,结果显示双侧血肿的患者有3例,单侧血肿的患者有33例。本次研究通过道德伦理委员的批准。本院护理人员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学历、病程以及血肿部位等一般资料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护理人员对常规护理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其中包括一般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指标,如果生命指标出现问题,需要立即上报患者的主治医师,防止出现意外情况[2]。同时要遵从主治医师的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从最大程度地避免药物错用以及漏用情况的发生。
体位护理组:护理人员对体位护理组患者则采取头低足高位进行体位护理干预,为了保证患者的术后引流的效果,同时减少局部积液的情况发生,同时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通过重力的物理作用来使得患者的脑组织膨胀,同时促进患者的脑部复位,故需要指导患者采取头低足高位,一般患者的头部要低于床位10°~15°,同时注意要卧向患侧[3]。但是注意这种体位对于患者而言并不是较为舒适的体位,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护理人员在指导患者采取此体位时需要事先与患者进行沟通,充分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
1.3 评判标准
由患者的护理人员负责对患者的Bender分级情况进行评判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该类分级情况主要分为5个等级,即0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如果患者没有临床症状则为0级[4];如果患者出现头晕、头痛以及呕吐等较轻的临床症状,但是并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等情况则为Ⅰ级;如果患者出现嗜睡或者意识模糊的情况,且轻微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情况则为Ⅱ级;如果患者出现木僵的情况,有较为明显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的情况则为Ⅲ级;如果患者出现脑疝征象或者晕迷的情况则为Ⅳ级;除此之外,还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术后2个月进行随访,详细地记录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患者的Bender分级情况以及疾病复发情况等数据记录于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其中患者数据中的计量资料采取(±s)进行表示,数据中的计数资料采取(n,%)进行表示,随后采取t以及卡方进行检验,如果科学处理后的结果显示P<0.05,即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Bender分级情况比较
体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出院时的Bender分级等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20,2.3005,2.3613,1.6412,P<0.05)。具體情况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疾病复发情况比较
在体位护理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疾病复发的情况,疾病复发率为2.8%,而在常规护理组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了疾病复发的情况,疾病复发率为11.1%,故体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以及术后2个月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率等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030,P<0.05)。
3 讨论
该疾病在颅内血肿疾病中占比一成以上,一般在患者的额顶颞半球凸面等部位发生血肿,一般血肿的积血量较多,高达100~300mL[5]。在临床治疗中一般采取手术治疗,即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但是在手术治疗往往容易出现疾病复发的情况,故需要进行术后护理干预来降低疾病复发率。体位护理是降低疾病复发率的有效措施之一,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达到较佳的效果[6]。
本研究就头低足高位对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体位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患者出院时的Bender分级以及术后2个月的慢性硬膜下血肿复发率等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t=1.3120,2.3005,2.3613,1.6412,χ2=2.3030,P<0.05)。故头低足高位对预防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影响较大,可以有效地降低疾病复发率。
参考文献
[1] 张超,张鹏,宋建荣,等.手术体位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7,16(03):259-260.
[2] 钱兴龙,李新,陆黎春,等.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微创钻孔引流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05):1013-1015.
[3] 刘海巍,陶胜忠,陈辉,等.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8,(04):528-530.
[4] 张增辉,张行泉,邱华辉.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张力性气颅的预防[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7,22(04):181-182.
[5] 王建涛,施立海,阚志生.阿托伐他汀联合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伴凝血功能障碍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2017,12(03).
[6] 张晓强,孙凌云,周辉,等.高压氧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的应用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31):4380-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