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检查对臀中肌综合征及其治疗效果的评价价值

2018-07-09焦琰洁魏晨高伟斌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磁共振一致性分组

焦琰洁 魏晨 高伟斌

【摘 要】 目的:觀察臀中肌综合征及其治疗效果评价中磁共振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共收治15例臀中肌综合征患者,经磁共振检查后均给予综合治疗,观察治疗效果,以疗效为依据分组,并再次行磁共振检查,以信号演变为依据分组,评价两种不同依据分组后的一致性。结果:治疗前,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异常信号明显的出现在15例患者患侧臀中肌中;经综合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86.7%(13/15);经Kappa一致性检验,依据治疗效果分组与依据磁共振信号演变分组具备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91>0.75。结论:臀中肌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磁共振检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关键词】

磁共振检查;臀中肌综合征;治疗效果;评价价值

臀中肌综合征,也称之为臀中肌劳损,临床表现为腰臀部酸痛、不适,劳累后症状会加重。在日常生活中,臀中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应力牵拉与摩擦反复的、长时间的作用于臀中肌,导致无菌性炎症反应发生在臀中肌各组织中,引发该疾病,发病后相应疼痛症状会出现。临床治疗臀中肌综合征时,主要采用综合方法治疗,具体措施包含理疗、中药治疗等,治疗过程中,需对治疗效果做出有效的评价,以能科学的调整治疗方案,促进治疗效果升高,使患者尽早痊愈。研究指出,臀中肌综合征治疗期间,磁共振检查能够较为准确的评价其治疗效果。因此,本院治疗臀中肌综合征患者时,即应用磁共振检查评价治疗效果,获得较满意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本院共收治15例臀中肌综合征患者,男5例,女10例;年龄25~58岁,平均(32.8±2.6)岁;左侧发病8例,右侧发病7例;病程13d~4个月,平均(32.6±8.4)d。纳入标准:1)与臀中肌综合征诊断标准相符合;2)经体检、影像学等检查确诊;3)以腰臀部酸痛、劳累阴凉时加重为主要临床表现;4)至少1个压痛点存在于臀中肌处,且存在痛性筋束;5)直抬腿加强试验结果显示为阳性;6)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腰臀部酸痛由其他因素引起,伴有精神障碍,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疗法治疗:1)理疗:行超短波物理疗法,治疗仪器采用超短波治疗机,每次20min,每天1次;2)按摩:于患处按摩,方法包含局部按压、揉、弹拨、顺筋手法,每次20min,每天1次;3)中成药:使用活血化瘀药,具体药物为大活络丸(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国药准字Z11020090),每次1~2丸,温开水送服,每天2次。10d为1疗程,连续治疗1~2个疗程。

1.2.2 磁共振检查方法 磁共振检查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完成后各内开展1次,具体方法如下:仪器采用西门子公司1.5T磁共振扫描仪,常规扫描患者臀部,扫描序列采用SE序列、FSE序列,均在矢状位、冠状位及横断位进行,层厚4mm,间距5mm;同时,成像时采用弥散加权成像序列、脂肪抑制序列。

1.2.3分组方法 患者治疗完成后,评估治疗效果,每种疗效患者自动成为一组;治疗完成后的磁共振检查完成后,以臀中肌信号演变情况为依据分组,消除异常信号影标记为1组、明显缩小异常信号影标记为2组、未显著改变异常信号影标记为3组。

1.3 疗效判定

完全消除临床症状,臀中肌处无压痛点,可正常开展日常生活判定为痊愈,明显减轻临床症状,臀中肌存在轻微压痛,日常生活基本能够进行判定为好转,未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臀中肌压痛情况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两种不同分组依据的分组结果一致性,Kappa值在0.75以上时,判定一致性较好,Kappa值低于0.4时,判定一致性差。

2 结果

2.1 治疗前磁共振检查结果

治疗前,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异常信号明显的出现在15例患者患侧臀中肌中,长T1长T2水肿信号为主要表现,广泛累及整个臀中肌,尤其明显的体现在脂肪抑制序列,弥散加权同样呈现出高信号。

2.2 治疗效果

经综合治疗后,15例患者中,5例患者痊愈,8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无效,治疗总有效率86.7%(13/15)。

2.3 治疗后磁共振检查结果

治疗后,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15例患者中,消除异常信号影6例,明显缩小异常信号影8例,未显著改变异常信号影1例。

2.4 一致性检验

经Kappa一致性检验,依据治疗效果分组与依据磁共振信号演变分组具备较好的一致性,Kappa值0.91>0.75。

3 讨论

臀中肌位于臀大肌的深面,髂嵴外侧、股骨大转子为其起止点,人体正常的站立与行走功能维持时,臀中肌作用重大。日常生活中,行走、下蹲等身体动作均需要使用臀中肌,导致损伤容易发生,局部肌肉挛缩、结疤、粘连出现,限制活动,而运动不断进行时,牵拉与刺激频繁的作用于损伤部位,使充血、肿胀发生在局部变性组织,最终引发该疾病[1]。通常,臀中肌综合征为慢性发病,酸痛、不适症状会出现在腰臀部,劳累后症状加重,不过,仍有部分患者局部症状并不明显,患者自身容易忽略,另外,反射区出现的症状也可能会掩盖病损局部的症状,导致临床诊断难度加大,不利于疾病的治疗[2]。本研究治疗前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明显的显示出异常信号,诊断准确率可达到100%,说明临床可将磁共振检查作为主要诊断该疾病的手段。臀中肌综合征确诊后,需立即给予患者理疗、口服中成药等综合治疗,以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痊愈。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可获得86.7%的总治疗有效率。治疗后,本研究患者再次接受磁共振检查,其信号演变结果较好的一致于治疗效果,反映出磁共振检查可准确的评价治疗效果的作用。磁共振成像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其成像能够多方位、多参数的进行,可敏感的显示出肌肉病变,并能对病变累及范围、程度做出判断[3]。因长期反复劳损为臀中肌综合征产生的主要原因,给予磁共振检查后,T1长T2水肿信号会出现在患侧臀部肌肉中,并显示出广泛的累及整个臀中肌,通过观察影像表现,医生可准确的诊断;治疗逐步开展后,开始吸收炎性代谢物、恢复局部血液循环,磁共振检查后,会呈现为改变异常信号影,改变越明显,说明治疗效果越好[4]。

综上,磁共振检查应用到臀中肌综合征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中后,能够提高诊断及评价的准确率,从而将客观的依据提供给医师,供医师合理调整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郭少卿.强刺激手法治疗臀中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7.

[2] 唐春林,戴德纯,石长根,等.芒针恢刺激痛点治疗臀中肌综合征55例[J].中国针灸,2016,36(12):1311-1312.

[3] 冯学涛,杜奇涛,吴绍宾,等.手法配合局部臭氧注射治疗臀中肌综合征30例[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6,24(09):33-35.

[4] 李军,李庆贤,郑维波,等.臀中肌综合征影像学表现一例[J].磁共振成像,2014,05(03):216-217.

猜你喜欢

磁共振一致性分组
离散异构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输出一致性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诊断脊柱损伤的临床准确率比较探讨
CT和磁共振用于颈椎病诊断临床价值比较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实践——以“电解质溶液”教学为例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分组
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一个分组叫“爸妈”
揪出那只“混进革命队伍里的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