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孤独感的分析
2018-07-09王士栋
王士栋
摘要:本文结合文献阅读法与问卷调查法分析高中生孤独感产生的因素,发现高中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家庭。高中生与家人的交流情况、学习的压力、友谊的质量都与高中生的孤独感有密切联系。
关键词:高中生;孤独感;社会心理
如今,高中生中独生子女非常多,这种情况会导致高中生产生强烈的孤独感,他们如果不能与父母良好的沟通,会产生孤独感。在学校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也会产生孤独感。高中生的学业压力非常大,所以他们很少有时间跟他人沟通,也会导致他们孤独感的产生。
一、高中生孤独感的研究过程
本次研究调查某高中某班级,共有60名学生,其中男生人32,女生28人。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结合单选题和开放性题目。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生孤独感产生的因素,并提出改善措施。理清课程的研究方向,通过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得出数据,并结合文献数据,得出结论。
二、结果
(一)学校因素
1.同学间的关系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高中生的知心朋友越多,孤独感就越低。高中生与人交流越频繁,孤独感就越低。
2.师生关系
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孤独感,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低,对学生缺乏沟通,容易导致高中生孤独感产生。
3.学习压力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大,孤独感的频率高,那些学习负担比较轻的学生的孤独感频率会相对较低。
4.校园生活
学生在班集体内的活跃度越高,他们的孤独感就越低。在班级活动内参与度低的学生的孤独感非常强烈,那些对校园生活感到不满,甚至产生逃避心理的高中生的孤独感最为强烈。
(二)家庭因素
1.與家人的交流
孤独感产生的频率与家人交流的频繁程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高中生普遍与家长沟通较少,他们的学业非常繁重,导致他们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男生与父亲交流比较多,女生与母亲交流较多。通过研究发现,那些喜欢与母亲交流的男生一般都是渴望家人的倾听。女生与家人沟通的频率高于男生,但是频率也不是特别高。男生一般选择与好友沟通,女生一般选择与家人沟通。家庭因素产生的高中生孤独感小于学校因素。
2.家庭氛围
如果父母关系非常融洽,那么高中生的孤独感频率较小。如果父母常常争吵,或者父母常常处于冷战的学生孤独感非常强烈。
三、讨论
(一)学校因素
对于高中生来说,他们在学校生活的时间非常长。同学之间的关系、师生关系和学习压力都会导致学生产生孤独感。与高中生孤独感最相关的因素就是友谊,如果同学之间在交流中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那么高中生的孤独感就会降低。很多高中生在与同学聊天中,他们只是涉及一些表面现象,不能深入的交换感情,这种浅层次的交流并不能改善高中生的孤独感。如果同学之间可以敞开心扉交流,产生情感共鸣,那么高中生的孤独感会大大降低。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老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进行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好的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生正处于人格发育阶段,这个时期老师应该格外关注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
学校对于高中生来说也是脱离家庭后融入的小社会,是学生走向独立的桥梁。在学校内,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但是他们还不能完全适应这个环境。老师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应该多关注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热忱。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心理状态的重要因素,老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影响了学生的心理。老师关注比较多的学生的孤独感频率就比较低,那些缺乏与老师有效沟通的学生孤独感非常强烈。
学习压力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大,高中生如果在学习中受挫,他们的孤独感会非常强烈。高中生在学习中面对着父母的期望和同学的竞争,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在学习压力非常大的时候,学生的情绪会陷入低谷,极易导致孤独感的产生。
很多性格外向的学生更愿意在班集体中展现自己,内向的学生则比较含蓄。如果一名高中生的人缘比较差,他们在班集体中也不活跃,这样的学生孤独感非常强烈。
(二)家庭因素
高中生的生活方式比较简单,一般都是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家人是高中生最亲近的人,他们有着血缘纽带使得他们形成特殊的默契。高中生的孤独感来源于他们与家人沟通较少,一般女生与家人沟通较多。家庭氛围对高中生的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家庭环境会影响高中生。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高中生的成长,那些父母关系不是很好的高中生孤独感更加强烈。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关系非常融洽的高中生的孤独感频率低,父母经常争吵的高中生的孤独感异常强烈。甚至有些高中生因为父母争吵,想要离开家庭,这些高中生更加叛逆和极端,他们的孤独感最为强烈。高中生孤独感的产生的最终原因是因为归属感和不安全感,因此,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对高中生非常重要,会影响他们一生的性格,对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结语
高中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来源于学校和家庭,所以,家庭成员应该改善家庭环境,给高中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老师应该给高中生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平时多与高中生交流,从而可以更好的走进学生的内心,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一定的指导。
参考文献:
[1]葛立雅,王之莹.对高中生孤独感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0):1781617818.
[2]范佳丽,葛明贵.高中生人际信任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19(04):430433.
[3]孙逊.高中生孤独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4,25(08):596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