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校本教研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

2018-07-09李德基姜军

中国学校体育 2018年6期
关键词:教研组校本体育教师

李德基 姜军

校本教研是教师为了改进教学,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的实践性研究活动。笔者在下基层调研中发现,许多学校有效开展“教”与“研”相结合的活动,遇到了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实地调查与分析,发现制约体育校本教研有效开展的因素最主要的是来自学校、教研组、体育教师自身3个方面。

一、学校方面

现状分析:有些学校对体育校本教研的整体规划、对教研组教研活动的检查管理等流于形式,从而导致体育教师习惯了应付领导检查式的教研活动,如此反复,形成恶性循环,极大地阻碍了体育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策略1:体育校本教研制度化。校本教研工作的开展应进行制度化管理,而且要将制度落到实处,使得体育教研活动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学校要抓好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干劲十足、研究热情高涨的教师,由他们影响和带动其他教师参与。学校可选派骨干队伍的教师外出考察、参观、培训学习,通过学习交流逐步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另外,体育校本教研必需保证时间和经费上的投入,学校在教育经费开支预算中应设立校本教研专项经费,提供教研工作必需的基本物质保障。

策略2:体育校本教研常态化。引导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形成研教并进的校本教研方式,逐步形成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提升的体育校本教研模式。

二、教研组方面

现状分析:为了应付学校检查,有些教师在集体教研活动后,在网络上抄写有关材料;体育教研组执行学校的体育校本教研计划效果低,教研的整体氛围不够浓厚。

策略1:注重活动的实效性。学校选拔教研组长时应选拔业务能力强和教研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并对教研组长进行年度考评,能者上,弱者下。这样,不仅能激发教研组长的工作热情,也能让体育组长真正起到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在教研过程中,组长要考虑到组内教师的个体差异,要针对教师的个体差异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另外,每次教研组活动要制订详细的教研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方式、时间、地点、组员分工、活动简讯及教研反思等,使教研活动规范、有效、有序地开展。

策略2:注重活动的多样性。教研活动除了常态课教研、专业素养提升培训、听课评课磨课议课、示范课、集体备课等以外,还要进行“同课异构”、体育教育教学案例撰写、体育学术论文写作、课题研究、体育微课制作、翻转课堂、微格教学、区域联动教研、体育教学现场观摩展示会、外出考察学习等。通过多种多样的体育校本教研活动,提高组内教师参与教研的兴趣,不断提升每一名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三、体育教师自身方面

现状分析:部分体育教师的自我主动学习能力差,积极探索新知的兴趣不高;个别教师想做研究,却不知道如何做研究,教育科学研究知识匮乏,研究起来力不从心,使校本教研浅尝辄止。

策略1:带动是激发研究的催化剂。在教研活动中,先请校本教研经验丰富的教师谈自己进行研究的心得,带动不愿开展教研的教师参与到其中,更重要的是所有参研教师必须勇于发现自己的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与大家一起研讨对策。

策略2:课堂是研究的主阵地。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最终目的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课堂教學效果,“教”的过程就是“研”的过程,“研”的过程是为了更好地“教”。在开展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时,建议教师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做小课题研究,逐渐使教师对教育科研产生兴趣,帮助教师形成校本研究的技能。

策略3:网研是研究的助推剂。通过《中国学校体育》杂志《草根争鸣》话题研讨、微信群、qq群、个人博客等形式,为一线体育教师提供与专家、教研员和优秀教师零距离“接触”的平台,网络教研让参与研讨的教师通过相互学习,提升得更快,较大地提升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李德基(吉林省延边州教育学院体育教研室,133000);姜军(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实验中学,115007)整理

猜你喜欢

教研组校本体育教师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