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体育校本教研 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2018-07-09刘成兵
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单位的教研,是在本校内进行的,是以解决学校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目标。基于此,其研究的主体是本校的教师,这能充分体现校本教研“在学校”的特点。校本教研必须由本校教师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而体育校本教研,更多的是基于学校体育相关问题的研究活动,体育教师是体育校本教研的主体。促进学生、教师、教研组、学校体育工作共同发展是体育校本教研根本目的。
一、厘清体育校本教研的问题来源
体育校本教研本身是以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这些活动的开展是基于解决问题。一般体育校本教研有以下3个问题。
1.课程类问题
主要指国家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基于学校资源进行体育学科课程建设的体系架构与有效实施,以及后续的评价等问题。
2.体育课堂教学问题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要平台之一,这包括学年与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制订与落实,课堂教学规律与特征的掌握,教师运用教学技能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等。
3.综合类学校体育工作问题
这些主要包括从课程实施到课堂,对校本课程开发、体育社团(俱乐部)、相关体育比赛组织、学校体育特色文化的创建等问题的教研。
4.体育教师自身发展的问题
依托于学校层面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如,师徒结对、教师个人成长制订与规划的研讨等。
对于以上4个体育校本教研所涉及的问题,也可以课题或学校建设项目为载体开展研究。
二、探寻多元化的体育校本教研平台
传统的体育校本教研一般以学校固定安排的教研组活动为主导,属于集体性的校本教研。傳统的集体性校本教研,能给予的时间充裕、主题明确、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但单一化的校本教研,对问题的及时解决,教师校本教研的习惯养成,校本教研活动中对他人的依赖等均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在解决问题质量上略显不够。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校本教研的开展可以采取多元化的形式,但归根结底离不开3个要素,即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研究人员。基于校本教研可以大体分为: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
1.自我反思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
教师通过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反思,可以总结经验,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不断改进教学,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个人反思性的校本教研主要是反思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行为、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个人的教研活动属于个体单一的研究行为,是最基本的校本教研存在形式,这也是促进集体教研与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的基础。其主要的开展形式有教师观看与研究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视频、撰写教学后记、案例研究等。
2.教师集体性的校本教研也是传统意义上最为常见的体育校本教研存在形式
集体性的校本教研指2人或2人以上的体育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它是校本教研最主要的形式。这种教研一般是在学校体育教研计划下有组织的研讨活动。如,听评课、关于课题与项目的研究等。这也是典型的校本教研通过同伴互助形式进行的伙伴式帮助、对话、协作的局面。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集体性的教研需打破原来单一的形式,在原有的以教研组固定的活动形式,向不定期的教学沙龙与教研论坛形式呈现,加强利用网络教研的形式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如,QQ群、微信群、BBS论坛、教师博客等网络平台,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可以民主平等的交流对话、可以低成本投入高效果的获得,让体育校本教研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成为一种新常态。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基于学校实际制订本校的网络体育校本教研范式,将网络备课、网络评课、网络教学、微课(微视频)教学研讨交流、相关主题研讨、学术沙龙等融于学校网络校本教研中,形成本校特色体育校本教研。
3.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
体育校本教研是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的。参与人员为学校教师,研究的问题也是基于学校的实际,来源于本校,突出“校本”,但是不等于不需要专业研究人员介入。专家的介入更多地能够凭借专家信息资源,开阔教师的视野,避免本校教师困于本校,造成视域的狭小,此外专业研究人员的引领可以帮助教师发现平日学校体育工作中自己难以发现的问题等。如,对于如何提高学校大课间活动效果的问题,可以请专业研究人员进行“把脉问诊”,怎样开展组织与实施效果更高,这就能较好地促进校本教研的提高。方式主要有专题讲座、专题谈话、专题研讨、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现场指导、网络教研的引领。这种基于学校体育校本教研平台的提供,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加速学校校本教研的问题解决,促进校本教研的质量提升。
三、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体育校本教研的扎实开展,能有效促进学校体育教师自主发展。有了优秀的体育教师,才能培育更加优秀的学生,真正以提升体育核心素养为己任,从而带动学校内涵与品质的提升。在教师成长中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教师内生动力进取的渴望和研修的习惯。而体育校本教研给教师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创造了有利于教师自主发展的条件。不管是体育教师自身还是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来说,校本教研最终的目的是解决学校问题,促进学校发展。但教师的自主发展提速反而会促进体育校本教研质量的提高,使得两者呈螺旋式上升。因此,在开展体育校本教研中:
1.要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层面要把握教师成长规律策划和开展符合教师发展的体育校本教研,激发教师学习与自我成长的愿望,尤其是年轻体育教师。
2.要尊重教师学习发展的多样化要求。如,师徒结对、成立研修团队、学校省市级的体育项目申报与开展等研究活动,给予教师提供更多的需求与自我锤炼的平台。
3.体育校本教研中实施发展性的教师评价。教师评价是影响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校本教研推进中比较隐性的“瓶颈”。校本教研有制度、有活动的计划与方案,更需要有教研后的评价,无论是哪种校本教研形式,作为学校、体育教研组、教师个人都需要客观地对参与校本教研进行后续的评价。评价有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自主反思性的校本教研一般以自我评价为主,也可请他人对自己评价。而集体性的校本教研与在专家引领下的校本教研,应有多种评价相结合,能以发展性的眼光评价教师践行体育校本教研,其评价目的能促进教师更快、更好地自主发展。
——刘成兵(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213001)